崛起的中国气象卫星!风云系气象卫星,见证我国气象卫星的进步

气象卫星理论上说是一种对地观测卫星,但是它的主要观测对象不是地面,而是薄薄的大气层。人类面临的主要天气活动,包括风霜雨雪,都在大气层里。通过观测大气层里的温度,云层含水量等参数变化,就可以对大气活动有充分的认识,不但可以进行短期的天气预报,还能够总结出整个地球大气层的运动规律,为中长期天气预报和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气象卫星领域,中国经历了一个快速崛起的过程。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在气象卫星领域处在空白状态,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积极投入气象卫星的研制。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第一代风云一号一共发射了两颗,但是因为当时中国对于气象卫星的经验尚且不足,因此这两颗卫星工作了不长的时间就失去了功能。

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在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研制过程中,首星在发射前出现事故,导致卫星损坏。但是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气象卫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在太空中,担任主要观测任务的已经是新一代的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到2022年7月,中国共有7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其中包括4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风云三号E还运行在一个非常特别的轨道上,也就是晨昏轨道。它沿地球晨昏线飞行,每次飞掠同一地方都是在当地清晨6点左右,飞抵地球另一面时是黄昏时分。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晨昏轨道卫星。这颗卫星与风云三号C星、风云三号D星组网运行,让中国成为国际上唯一同时拥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条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

按照国家气象局的说法:“目前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已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国际灾害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与美(日)气象卫星、欧洲气象卫星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东半球的气象预报主要依靠我国的气象卫星提供相关资料。”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在2018年还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国际气象卫星组织主动要求中国卫星气象部门把风云二号H卫星移动到印度洋上空的东经79度,填补对印度洋和非洲大陆卫星观测的空白。目前,风云二号H还在那里运行。

中国也开发了利用导航卫星信号来探测气象的卫星,也就是捕风一号A/B星。这种卫星可以探测海面反射的导航卫星信号。海浪主要是海风所引起的。海浪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反射导航信号的变化,那么通过反演,就可以得到海风的具体数据,包括风力和风向。如果能够实现多星组网,就可以对极端台风天气进行精准预报。

风云四号卫星

气象卫星不仅仅可以观测气象,还可以用来实施一些计划外的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遥感部门用气象卫星数据来观测世界各地的积雪情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气象卫星   世界气象组织   国家气象局   中国   印度洋   风云   晨昏   大气层   轨道   见证   地球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