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交胆量是玩出来的

育邻梦

网友提问:可以对教育孩子支个招吗?

我的孩子今年刚步入一年级,她胆子小,闷着不说话,喜欢用哭来处理事情。最近说怕老师,不想去读书,说老师骂她,早上送去就在学校里哭。我实在没有办法劝她,心累,身体累。晚上一想到这么小的孩子不读书怎么办呢?

回复:孩子的社交胆量是玩出来的,扩大孩子的生活社交圈是克服胆小的最佳途径。孩子胆小的根本原因:接触的玩伴少、成天只和家中的几个人一起玩儿、家长帮他代办了一切生活事务...克服胆小的具体办法就是把孩子带出家门,让他找隔壁邻居家的伙伴玩儿。

能力,生命物体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所展现出来的柔韧性,比如人类具备通过主动劳动获取食物、通过群体协作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能力。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主动劳动创造实践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具体生产劳动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辅助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教育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生物学家达尔文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自然生命绝不能单独存活。有性繁殖&无性繁殖、雌雄同体繁殖&雌雄异体繁殖、无性行为繁殖&有性行为繁殖......作为综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属于雌雄异体有性行为是人类 代际繁育的基础。因此,从正常维持代际繁育起,人类就必须群体互助。


小学一年级课文: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

二人从,三人众。

双木林,三木森。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南朝·范哗《后汉书·崔驷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的确,纵览自然生命世界,植物需要成片生长、动物需要与同胞结队生存,就连非生命物质都呈批量分布,比如煤矿、铁矿、金矿、石油和天然气。同样,现代人类聚居形成村落、城镇,现代人类几乎找不到真正的独居者。

《古兰经》中的小故事:

一位学者听说世上有一种“移山大法”,于是他就决定要学这种大法。但他拜访了许多名师,都未能如愿,感到十分失望。

一天,他去拜访一位大禅师,把自己的苦恼向禅师诉说了一通。禅师听完他的诉苦,十分轻松地告诉他:“你不用到处跑了,在这里暂住一个时期,我可以教你‘移山大法’。”

这位学人很高兴,于是就住了下来。但好多天过去了,禅师只是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并没有教他“移山大法”。于是他找机会问禅师:“师父,你什么时候教我‘移山大法’?”

禅师回答:“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但有一种方法也能达到你所希望的目的。”

学人激动地问:“是什么法子,请师父快告诉我。”

禅师平静地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植物努力延展根系和枝叶,只为触及更广阔的水土资源和光照能量;动物努力调整自身相对位移,只为更容易捕获食物。主动寻找养料是所有自然生命维持生存的本能,“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在整个生命体系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作为自然生命世界综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会想尽一切办法融入更大的社群。

左传·成公四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意思是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必定不与我们同一条心。同理,所有自然生命遇到非熟知情况都只有两种应对策略:躲避战斗,人类婴儿出生之时的啼哭便是表达对陌生环境的害怕、在得到抚慰之后方能恢复平静。

读万卷书,可以快速链接了古人智慧、行万里路,可以通过游历了解世俗风土人情、名师指路,可以快速知晓当今名流洞见中的世事......进入文明时代之后,人类必须借助群体成熟的生存智慧才能“站在巨人肩上成为巨人”。同理,人类婴儿刚出生之时谁也不认识,出生后逐步认识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同伴+同学+同事+,每个人的人际社交都以接触频率为中心,接触频次越多越熟悉、接触频次越少越陌生。当然,社交圈层越广泛的人生活幸福指数越高,主动社交行为越多的人朋友越多。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婴儿降生之初对一切自然物质都不熟悉,人类对自然物质的综合认知与生存能力的掌握都源于后天模仿练习。因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熟悉程度以居住点为中心,距离越近越熟悉、距离越远越陌生。但是,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都更喜欢跟热情大方的人做朋友、都喜欢跟比自己厉害的人做朋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普通劳动人民,因为忙于生计、没有专注照顾孩子的时间,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今天,越来越多被精养的孩子胆小,其根本原因就是家长帮他们代办了一切生活事务、他们整天都生活在被家人陪伴的温柔乡里、极少独自与非家庭成员一起玩耍。所以,孩子的社交胆量是玩出来的,扩大孩子的生活社交圈是克服胆小的最佳途径,具体的办法就是把孩子带出家门,让他找隔壁邻居家的伙伴玩儿。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孩子   禅师   大法   胆量   社交   胆小   主动   人类   植物   能力   自然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