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欲速则不达,血糖控制标准,需要考虑年龄因素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得了糖尿病,患者很紧张,害怕并发症来临。于是,有些人觉得,应该尽快让自己的血糖水平达标。实际上,每天盯着血糖指标,终日坐卧不安,精神过度紧张,也会导致血糖波动。降血糖,欲速则不达,血糖控制标准,也不是越严越好,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年龄、饮食习惯等因素,因人而异。

根据2022年的最新指南,按照同胞们的现实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血糖标准,已经有了新的标准。比如,以前的空腹血糖标准是3.9至6.1mmol/L,新的标准改为4.4至7.0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标准,则更改为4.4至7.8mmol/L。同时,新的指南强调,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标准。

青少年,由于基础代谢率较快,通常没有基础疾病,空腹血糖的应该严格控制在3.9至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至7.8mmol/L。成年人,身体素质下降,而且,可能存在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较大、应酬较多等情况,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至7.0mmol/L之间,如果发现血糖波动,需要进行详细检测。老年人,由于血液流动速度变慢,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轻度上升,就会诱发高血糖,这类情况,可以适当放宽空腹血糖标准,只要不超过8.0mmol/L即可。

血糖控制的标准,还要考虑个体情况。比如,妊娠期的妇女,由于受到雌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为了保证母婴健康,应该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应该低于7.8mmol/L。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要考虑年龄及基础疾病因素,65岁以上的患者,空腹血糖的达标值,为6.0至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为8.0至10.0mmol/L。75岁以上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进一步放宽,空腹血糖水平低于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下11.0mmol/L。

降血糖,欲速则不达,治疗需要规范用药,不宜盲目追求达标速度,防止出现血糖波动或不良反应。比如,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机体会产生相应的适应。如果过快降低血糖,会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头晕、心悸、出汗、手抖、面部潮热、乏力等症状,但是,血糖值正常,这种情况,称为反应性低血糖。此外,过快降低血糖,还可能导致视物模糊及下肢水肿,甚至低血糖昏迷,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低血糖,还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不宜追求快速达标,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平稳地调节血糖水平。

血糖控制标准,是越严越好,还是可以适当放松呢?对此问题,学术界也存在着争议。支持适当放松血糖控制标准的学者认为,研究表明,强化治疗,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8.1%,降至6.4%时,需要医疗救助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0.5%,而常规治疗,将HbA1c从8.1%,降至7.5%时,需要医疗救助的低血糖发生率为3.5%。同时,这2种治疗方案的全因死亡风险和大血管事件风险,没有明显差异。因为,血糖控制标准,不宜过严,否则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目前,对于血糖控制目标,主流的观点,是倾向于适当放松标准。比如,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影响认知功能。因此,对于慢性疾病较少、认知功能及器官功能状态完整的老年患者,可以采取较严格的标准,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5%以下,如果慢性疾病较多、认知功能变差、器官功能不完整,则放宽标准,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8.0%至8.5%以下。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好医生为健康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血糖   标准   血红蛋白   欲速则不达   低血糖   患者   年龄   因素   水平   疾病   小时   功能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