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修十三陵水库,为何500多名高级干部、数名中央领导齐上阵?

1951年的一天,毛主席专程到十三陵寻访古迹。

这时候十三陵还不是旅游区,这座明朝的皇家陵园,景象荒凉颓败,仅有两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十三陵护陵委会,负责照看面积达四十平方公里的陵园区。

毛主席到十三陵的那天,护陵员王有富从县城办事回来,看到十三陵路旁石象前,停着两辆轿车和一辆吉普车。

两个打猪草的小男孩,正好奇地接近轿车,伸出手想要摸摸轿车,好好探究一番。

四个干部模样的人站在一旁远望,其中还有人拿着相机照相,并没有管两个小孩。王有富怕弄坏小轿车,出声制止了两个小孩。

毛主席

四个人听到王有富的喊声后朝他走过来,有位穿灰色中山装拄竹拐杖的长者,走到他面前亲切地问道:“老乡,你是做什么的?”

王有富回答了长者的问题后,就随便问了句:“你们是不是来游览的?”

毛主席一行也没有暴露身份,只是请王有富为他们带路去长陵。

王有富爽快地答应了,和一个干部上了吉普车。因为不是旅游点,长陵殿门上了锁,车到后王有富到护陵委员会拿了钥匙,一行人才进入殿内。

不知道是毛主席来游陵,王有富显得很轻松,他指着长陵台阶上晾晒的中草药对毛主席说:“那是我们寻陵时采摘的,晒干后可以拿去卖钱。”

毛主席问了两个护陵员的生活状况,知道他们平时津贴不多,采草药卖了钱也能改善一下生活。于是笑着回应道:“这是个不错的办法。”

毛主席

游完永乐大帝的长陵,王有富又带路,陪同毛主席一行游了嘉靖皇帝的永陵。

这个在位期间热衷于修道求仙的皇帝,陵墓毁坏得比较严重,陵内荒草丛生,倒成了附近农民家两只羊的乐园。

参观了永陵,毛主席问王有富,能不能再带他们去定陵看一看。王有富跟着这位长者游陵感觉很涨知识,不知道长者是毛主席他也十分愿意继续陪游。

看完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毛主席问王有富,南面是哪个陵,王有富说是万历父皇隆庆皇帝朱载坖的昭陵。

十三陵

由于时间来不及,毛主席一行没有去昭陵就踏上归程。回去时毛主席向王有富表示感谢,还坚持要用车把他送到定陵桥上。

到王有富下了车,跟着下车送行的工作人员,才告诉他车上的长者是毛主席。

1954年,毛主席又和周总理一起,到昌平游十三陵。这次毛主席登高望远的时候对周总理说:“昌平山色秀丽,是个好地方,只可惜没有水。”

这句话周总理也相当认同,像十三陵这样大面积的古迹,没有水景确实是一大遗憾。

除了景色方面,周总理还发现,昌平地区非雨季的时候严重缺水,但是当雨季来临之时,这个地区又因为地势问题,时常发大水。

正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候,北京要全面兴修水利,周总理就想到在十三陵建水库,这既可以为北京增加水源,又可以弥补昌平因缺水带来的缺陷,留给未来一个两全其美的工程。

毛主席与周总理

北京开始兴修水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缺水。北京市总体规划方案》曾明确指出:“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必须大力开发水源。”

解放前,整个北京地表水仅有玉泉山泉水,市民生活用水大多靠水井,很多居民区因资金原因打井不够深,地下水过滤不足,不得不长期饮用苦井水。

新中国定都北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北京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个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1949年华北一解放,人民政府就开始着手治理永定河。永定河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八百多年历史中,发生改道等水患149次,永定河成了“无定河”,对北京有很大的威胁。

新中国的成立,让永定河有了根治的条件,而且新中国治理永定河的计划,不像以前消极防灾、减灾,除了要解决北京的水患,还要让永定河为北京提供水资源和电力。

永定河

1951年10月,永定河官厅水库开工建设,1954年5月即告竣工,解放前十几年“纸上谈兵”,解放后不到5年就干出了实效。

中央给予了官厅水库极大关注,毛主席、周总理、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官厅水库视察。

建成后的官厅水库具有拦河、防洪、输水、发电四大功能,防洪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输水则成了北京的主要水源。

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城市规模必然会不断扩大,只有一个官厅水库,远不能满足北京对水资源的需求。

官厅水库竣工后,北京又有不少水利工程项目被提上日程。十三陵水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动工兴建的。

官厅水库

1957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的那一天,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拿出了十三陵水库的建设方案。

1958年1月4日,北京市委就批准了十三陵水库的方案,1月21日十三陵水库破土动工。

这个项目从申请到开建,进展非常迅速。

官厅水库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大型水库,建造花了两年多时间,已经算是高速。而十三陵水库是中型水库,按计划要在1958年7月汛期到来前竣工,工期十分紧迫。

那个年代,施工机械很少,十三陵水库筑坝所需的二百三十万土方,几乎全靠人力搬运。

短短几个月,要垒起二十多米高的大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昌平区动员了上万劳动力,到了“五一”劳动节,工程也才进行了四分之一。

为了按时完成工程,附近驻军派出大量战士支援昌平区,每天在工地参加劳动的人,达到了十万之众,人山人海的劳动场面令人震撼。

十三陵水库修建

昌平区在当地动员修水库,饱受水患之苦的群众积极性高涨,纷纷报名参加义务劳动。

刚开工时,义务劳动大军中仅有七名女性,她们中学毕业回乡务农,听说要修水库都想见见世面,主动报名参加到建设大军中,被称为十三陵水库“七姐妹”。

“七姐妹”年龄最大的十九岁,最小的才十五岁。有的姐妹听说工地上有探照灯,就想来看看,家里说年纪太小不让去也挡不住。

七姐妹合影

“七姐妹”成了十三陵劳动大军中的典型,另一个大队就把参加义务劳动的五十位妇女中名字中带“兰”的人选出来,组成“九兰组”,打造出又一个妇女模范集体。

这两个妇女劳模集体在当时影响很大,不仅国内闻名,一些友好国家参观十三陵工地,也对她们有深刻印象。

5月23日,八大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著名口号。

会议期间毛主席提出倡议,要参会领导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表率。

九兰组

5月25日是周末,正好也是十三陵水库大坝合拢的日子,参会中央领导和地方负责人,穿着粗布衣戴着草帽,下午一点在中南海怀仁堂集合,然后乘坐五辆公共车,前往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为十三陵水库的建设者们鼓劲。

这年要参加高考的李敏,也和毛主席一起去十三陵水库接受劳动锻炼,一路上她兴致高涨地和毛主席聊着各种趣事。

车队来到十三陵水库指挥部前的广场上停下,毛主席等领导走进指挥部接待室,听十三陵水库总工程师,介绍十三陵水库的情况。

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

十三陵水库的设计赢得了各位领导的认同,不过毛主席有点担心施工进度,总工程师代表指挥部部向毛主席保证,十三陵水库一定会在汛期到来前竣工。

听完汇报毛主席率各位领导来到十三陵水库,见到毛主席,十几万人的工地沸腾了,“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天地。

毛主席向建设者们挥手致意后,工地的政委指着大坝向毛主席做现场汇报。

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劳动

他说:“大坝高二十九米,如今已垒到二十三米。”

毛主席再次强调,一定要赶在汛期前完工,工地政委信心十足地回答到:“请毛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按时完工。”

随后毛主席拿起铁锹开始参加义务劳动,其他领导同志也纷纷行动起来,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同志,打夯地打夯,拉车的拉车,干得热火朝天。

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劳动

朱老总重演“朱德扁担”,挑起了装土的筐子。朱老总当时已经七十多岁高龄,随行人员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在一边休息,他却坚持要和大家一起劳动。

当天天气炎热,毛主席铲了一会儿土脸上就流下了汗水。

工地上一位女干事赶紧给毛主席递上了一条凉水浸过毛巾擦汗,毛主席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王惠兰。毛主席一听就兴奋地问她是不是“九兰组”的人。

听到毛主席这样问,王惠兰有点不好意思。“九兰组”当年妇女节,得到过全国妇联主席蔡畅授予的红旗,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观,还授予了“九兰组”和平鸽纪念章。

朱老总在十三陵水库劳动

而“七姐妹”当年二月被评为先进集体,周总理亲笔题写了请她们参加国宴的邀请函,十三陵水库两个妇女集体的光荣无人不知,王惠兰很遗憾自己不是这两个集体的人。

毛主席听到王惠兰说她不是“九兰组”,爽朗地一笑安慰她:“你同样是了不起的劳动者,加上你就是十兰组了。”毛主席的话让王惠兰备受鼓舞,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毛主席率中央和省市领导来十三陵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极大鼓舞了工地建设大军的劳动激情,当天工地运送土石方达五点一万立方米,创下十三陵水库开工以来的最高记录。

在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的妇女

毛主席用过的铁锹,被一位解放军战士用衣服小心包起,作为珍贵的纪念品收藏起来。

这位解放军战士说,以后在工作和劳动中,只要拿出这把铁锹看一下,就会想起毛主席参加义务劳动的场景,能让自己干劲倍增。

表率的影响在当天义务劳动结束后,还在迅速扩大。

北京一带的干部和群众听到毛主席等领导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后,不少人等不及报名申请,就自带工具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

连附近的几十个僧人,都组队赶到十三陵水库,投入到火热的建设中。

为了进一步鼓舞十三陵水库建设者的干劲,毛主席指示政府部长后续要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一周的义务劳动。

贺老总在十三陵水库

6月12日,周总理向毛主席递交报告,表示部长参加义务劳动的事宜已经做好了部署。

6月15日,500名政府部长、司局级负责人,在周总理的带领下,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行前工作人员向周总理提议,众多领导干部去十三陵水库劳动,应该带上个医疗小组。

周总理不同意,指出参加义务劳动不能搞任何特殊,要完全和普通劳动者一样。

许光达大将在十三陵水库

一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周总理就向工地负责人指出,来这里就没有总理和部长等种种职务,都是普通劳动者。王震对工地负责人说:“现在你是我们的首长,”

这天劳动结束,周总理马上向毛主席汇报,政府高级干部一周的义务劳动已经开始,他自己回来参加完政治局会议后,会再去工地劳动。

6月22日、23日两天,周总理在百忙中,又抽时间赶到十三陵水库劳动。他住在工地旁的一间平房中,每天和大家一样整整劳动八个小时,早上上工的笛声一响,周总理就举着一面红旗,带领高级干部队伍,前往工地开工。

周总理在十三陵水库

在列队传送石头的时候,周总理前面的一个下伙子,觉得他后面的人动作有点慢,“嫌弃”地催促:“利索点”。说完他才注意到,他后面的人竟然是周总理。

这下小伙子不淡定了,下一块石头递过来,他就想跳过周总理往后面送。

周总理不依,一边和他争石头一边对他说:“来劳动大家都要一样”。

说话间,周总理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小伙子吓得不轻,声音打颤说:“总理,您手指流血了。”

周总理小声对他说:“不要声张,继续传石头。”小伙子见周总理这种态度,才算镇定下来,投入到正常的劳动中。

周总理在水库劳动

吃饭时,周总理和大家一样去领饭,不允许随行人员插队。

炊事员见总理也就着一点咸菜,吃玉米面和白面混合做成的发糕,动情地说:“总理您年纪大还和大家一起劳动,吃一样的饭菜,我们很过意不去。”

周总理咬一口发糕,笑着说:“很好吃”,就抚慰了炊事员内心的不安。

周总理在十三陵水库

在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表率作用下,十三陵水库工程进展迅速,七月一日工程竣工,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

典礼上,北京市的领导自豪地宣布:“有人认为十三陵水库不能在汛期前竣工,可我们克服种种困难,还是在洪水到来前建成了水库!”

十三陵水库建成后,十三陵渐渐成了北京湖光山色迷人的著名景点。

十三陵水库如同一座丰碑,记录着一代人建设新中国的激情,这样的丰碑,远远比皇帝的陵园要高大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永定河   水库   昌平区   官厅   义务劳动   汛期   新中国   北京   工地   干部   高级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