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通关方,涤荡瘀浊,7年老前列腺炎愈,至今未复发

“前列腺炎”属于“白淫”“精浊”“淋证”等,症状表现为排尿不畅,膀胱身为州都之官,封藏津液主要在于膀胱,“百病生于气也”,膀胱气化不足,则排尿不出,膀胱气化过度,则尿频明显。


尿液为津液所生,津液通化,则小便通利。小便不利,本质是水液输布问题,饮水入胃,运化在到三焦时,质地清澈无味,若外泄为汗则味咸;水行至膀胱,下泄为小便则气臊。若患者素体津液不足,或火毒内盛,比如火劫、出汗过度、上吐下泻导致脱水等,津液枯竭,水道干涩,气化无源,则小便不利、小便难

肾气化得宜,则水液代谢平衡。肾主水,肾的气化功能正常,开合有度,才能维持和调节水液的代谢平衡;肾虚虚劳,气化失常,则可出现小便不利。


水液运化,与中州脾胃密切相关。人体水液的代谢与输布,上行与下泄,无不依赖于脾的运化转输。若脾气虚弱,脾阳不振,中焦脾胃功能受损,则受纳无权,运化转输失职,中阳不能施化,水液不得下行,则小便不利、小便难。


肝气通利,则三焦通利,肝郁气滞,则水液输布失常。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具有通利三焦,疏通水道的功能。若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条达,则导致气机郁滞,水道失于通调,水湿不化,从而可引起小便不利。

此病病因较为复杂,多与饮食、房劳、外感等因素有关,病之初起以实证居多,与湿热、淤血等有关,故治则以祛邪为主,若久治不愈,则实证未消,虚证又出,虚实夹杂,所以缠绵难愈,治则扶正祛邪,以求治本。


瘀血,是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总病机,因瘀血顽固,闭脉阻络,又因肾络迂曲,不通则坏,不荣则枯,故以活血通络为第一要义,再结合补肾填精,匡扶正气,效果可观。


回顾一则医案,一位老患者,先时脾胃不调,长期腹泻,来我处调理,时隔多年,去而复返,主诉前列腺炎7年有余。


面诊时,见患者脾胃功能尚佳,无复发之像。患者主诉尿频,尿痛,排尿无力,尿细线,排不净之感,伴有腰酸乏力,小腹坠胀,大便干结,口干不欲饮。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为湿热阻滞,治则清热化湿,祛瘀通络。


组方:车前子,蒲公英,萹蓄,瞿麦,丹皮,栀子,黄柏,知母,肉桂,山萸肉,桑螵蛸,王不留行。


药进7剂,患者来复诊,尿频、尿痛稍有减轻,口干、大便干结消失,查舌脉,可见湿热已减弱,原方去丹皮、栀子,加菟丝子,枸杞子,山药,补肾填精,续服7剂。进退1月不足,此例告愈。


故且看此方用药,方中瞿麦、萹蓄能利小便、去热淋,善清理膀胱之湿热;车前子、滑石、栀子清利湿热,利尿通窍;取八正散之意,共奏清利湿热,利尿通淋之功。

黄柏、知母、肉桂,取《兰室秘藏》中滋肾通关方之意,具有清热化气、通利小便之功,其中黄柏、知母苦寒泻火,佐以肉桂温阳化气,使得水得以下,辅佐君药,组成大队清利湿热之品。


久病络脉瘀滞,需拔除沉病,用王不留行、蒲公英入络搜邪,解毒通络。


病久累及肾之根本,用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桑螵蛸补肾固本,收敛固涩;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利湿、通瘀化滞之功。#好医生为健康护航##健康科普大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车前子   黄柏   知母   津液   尿频   脾胃   湿热   膀胱   前列腺炎   不利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