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印发 2025年我国湿地保护率将达55%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李明明 北京报道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 “物种宝库”和“储碳库”,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

2022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为全面贯彻实施该法,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

到2025年湿地保护率达55%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面积约5635万公顷,包括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不含养殖水面)、沟渠、浅海水域等。

立足我国湿地资源现状,湿地保护规划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红树林规模增加、质量提升,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提升湿地监测监管能力水平,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固碳能力得到提高,湿地保护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使我国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其专项规划,湿地保护规划以“三区四带”为总体布局,在总结评估“十三五”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提出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落实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实施保护修复工程、强化湿地资源监测监管、加强科技支撑、深度参与湿地保护国际事务等6项重点任务,以及出台国家重要湿地相关政策,实施30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开展全国湿地资源专项调查,完善湿地标准体系等16项具体任务。

初步形成湿地保护政策制度体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鲍达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国家和省级层面累计建立97项湿地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湿地保护政策制度体系,开启全面保护湿地新阶段。

鲍达明表示,我国实现内地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全覆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稳定良好,退化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基层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各地开展湿地保护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行动,是实现我国湿地保护中长期目标、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高湿地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的有力保障,是我国履行湿地公约、向国际社会贡献湿地保护中国智慧,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有效途径,对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我国成功申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经过多年发展,湿地公约由最初专注水禽栖息地和迁徙水鸟的保护,逐步演变为湿地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作为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和科技委员会主席,我国深度参与公约事务和规则制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湿地   滩涂   我国   全国   沼泽   公约   中国   生态系统   林业   水面   草原   生态   体系   能力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