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阳平遗址:擦亮叫响“中华文明探源地”文化名片

文/三门峡日报记者 马占方 李博 图/苏慧

秋日阳光照耀下的灵宝市阳平镇,处处色彩斑斓,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站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时光勾勒年轮的更迭,岁月在这里积淀,不远处的小秦岭与脚下的庄稼地构成了独特的韵味,书写着人类文明历史。

位于这里的北阳平遗址南北长近5公里,东西宽300至500米,文化层厚度3至5米,遗址南高北低,呈台阶状。遗址中灰坑密集,包含物丰富,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有“十里长街”之称。该遗址是三门峡地区仰韶文化面积最大、跨度最长的遗址,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仰韶时期大型的古文化遗址之一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多年来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考古工作者们几十年如一日在这里辛勤耕耘,努力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贡献。

在遗址F2房址考古成果现场,灵宝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主任科员单战战指着大型房屋基址上的黑色碳化物介绍,这些碳化物可能是房屋烧毁后遗留的建筑构件遗存,通过这些残留的碳化物可以逆推房屋当时的建筑结构,对研究仰韶中晚期房屋建筑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该遗址的保护系列工程建设一直在持续推进,考古发掘项目成果也在推进”。

2021年10月,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令全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一年来,灵宝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围绕以北阳平遗址和西坡遗址为核心的大遗址传承保护利用,从持续推进遗址保护、推进考古发掘项目、开展重点遗址考古调查等方面,积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力打造世界级文化IP。

持续推进遗址保护系列工程建设。灵宝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进西坡遗址F105、F106保护展示工程和西坡遗址Xp7、Xp8段保护项目,确保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目前,《西坡遗址安防工程方案》已被河南省文物局批复,即将下达资金;所谋划的北阳平遗址群数字化展示项目和灵宝函谷关数字化展示项目,已被列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创意设计方案征集项目名单。

持续推进考古发掘项目出成果。北阳平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自2020年9月启动以来,发现了我国北方最早的木构件和榫卯结构,在国内仰韶文化遗址中十分罕见。2022年,该项目计划发掘860平方米,目前已发掘500余平方米。

开展重点遗址考古调查。为加强北阳平遗址群中各遗址关联性研究,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灵宝市文物部门配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对北阳平遗址群中的东常遗址、稠桑遗址、永泉埠遗址等8个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考古调查勘探面积60万平方米,发现房址47座、烧陶窑20余座、壕沟8条、灰坑百余个及近代城墙遗迹。

强化北阳平遗址群日常监管。灵宝市坚持遗址巡查制度化、常态化,特别是在汛期防洪、秋冬时节等重点时期对遗址开展安全专项巡查,并对北阳平遗址考古工地等进行安全巡查20余次;自筹资金在阳平镇建设完善了北阳平遗址群考古工作基站,推动天水师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落地。

为进一步擦亮叫响“中华文明探源地”文化名片,灵宝市围绕荆山黄帝铸鼎原、北阳平遗址、西坡遗址、函谷关等文旅资源,与央视合作拍摄了《跟着书本去旅行之灵宝篇》《重走古战场》《黄河之歌》《寻古中国》《考古中国》等节目;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点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文物宣传“六进”活动,宣传该市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和考古重大发现,增强广大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及时更新博物馆展厅陈展内容,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和建筑发展史,追溯西坡遗址F105大房子历史,布置了反映中国殿堂式建筑发展演变的专题展。此外,还策划了集文字介绍、主持人讲解、视频展示于一体的文物类节目——《灵宝文物有话说》,并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文物宣传。

“我市正在积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灵宝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正在以黄帝铸鼎原、北阳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西坡遗址核心聚落展示区等为重点,建设集考古体验、研学旅行、生态观光、景区旅游于一体的仰韶文化核心展示区和“中华文明探源地”,真正擦亮叫响“中华文明探源地”文化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阳平   灵宝市   灵宝   遗址   碳化物   仰韶文化   文化   中国   文物   中华文明   名片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