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工业总产值破万亿,擘画一流城市图景

十年,是奋进的时间坐标。

2021年,惠州GDP4977.36亿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多;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广深佛莞后广东又一“万亿工业大市”;人均GDP82113元,是十年前的1.61倍;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5.36亿元,是十年前的2.27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担重任,真抓实干,擘画更加幸福的一流城市新图景。

惠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南都记者 张嘉培 摄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大亚湾畔,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恒力(惠州)PTA等重大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当前,大亚湾石化区招引落户项目104宗,总投资2502亿元,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5G时代来临,TCL、九联科技、茂佳科技、聚飞光电等龙头企业纷纷推出5G+8K超高清智慧家庭终端、车载产品,前瞻布局OLED、AMOLED、MicroLED、QLED、印刷显示、量子点、柔性显示、石墨烯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挖深技术“护城河”。数据显示,2021年,惠州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规上企业超过70家,产值超800亿元,电视机产量超2600万台。

曾几何时,惠州也曾遇到过产业层次低、发展粗放、生态不堪重负等“成长的烦恼”。如何破解?过去十年,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惠州聚焦发展实体经济,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延链补链强链,建设新型工业强市,站上“万亿工业强市”新台阶,跑出高质量跨越发展“加速度”。

从工厂车间、园区楼宇,到港口工地,先进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截至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3.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1.8%,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增至225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64.1%和43.8%;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为2050家和1862家。

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年来,惠州新引进投资超50亿元的引领性产业项目42宗,投资总额21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增速领跑全省,这为惠州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绿色发展底色

在博罗县横河镇郭前村223县道旁,景田百岁山矿泉水生产基地的“银龟”厂房犹如一串明珠,镶嵌在古老的百岁山脚下,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完美画卷。

“基地当年选择落户横河镇,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和水源。”深圳市景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罗浮百岁山分公司负责人表示,横河镇环境纯天然、无污染,水质非常好,偏硅酸含量平均超过38%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50%,总矿化度低于100,能达到这样的指标并不多见。

景田百岁山矿泉水生产基地只是惠州市生态工业的一个缩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连着民生幸福。惠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1.1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聚集着山林江河湖海,绿色生态是惠州的城市底色和优势。

过去十年,惠州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全过程各领域,全面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统筹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总盘子”。

2015年1月1日,新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同年5月28日,惠州市成为全省首批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市之一。

“为一个湖,立一部法,彰显惠州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惠州已出台5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

行走在惠州大地,越来越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在这里生动演绎。

民生有温度 幸福有厚度

“坚持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五年累计民生支出212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6%……”今年初召开的惠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晒”出的民生账单令人瞩目。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一桩桩、一件件人们可以触碰到的民生实事:上学、就医、养老等更方便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搞定;“夹心层”家庭被纳入“保护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两次捧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更安全、群众更安心……

一座幸福之城,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这既是民生的温度,也是幸福的厚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持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可感知,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以前,我们外地人的孩子读书只能上收费高的民办学校,现在,符合条件的可以和惠州本地孩子一样免费就读家门口的公办学校。”来自江西的王先生说。

过去10年,惠州每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近2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下降到0.55%,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超过50%,创建成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教育供给更加充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优质发展和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刘女士的儿子脑瘫不会说话、不会走路。25年来,她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家里生活主要靠丈夫打工维持。她说,还好政府帮了许多,每个月能领到低保,还有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减轻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等“夹心层”家庭也被纳入“保护层”,经认定后可获得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专项救助;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0%和95%以上;实施大病二次补偿,报销比例达95%;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惠医保”,最高可享200万元保障……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坚实有力地托起了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1年,惠州提出,打造13条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构建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服务体系、产品体系、营销体系。当前,盯紧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全市上下正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乡村振兴惠州答卷。

数读惠州

近年来,惠州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兜尽兜。

其中,城乡低保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385元提高到2022年的每人每月883元,增长129.3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22年的188元,增长88%;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2022年的252元,增长404%。

采写:南都记者 蔡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惠州   大亚湾   惠州市   绿水青山   图景   底色   残疾人   民生   工业总产值   生态   幸福   工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