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记录|菏泽市景区化村庄曹县韩集镇刘岗村

10月9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菏泽市景区化村庄拟入选名单的公示》,我市10个村庄拟入选景区化村庄名单。其中,曹县韩集镇刘岗村入选。

菏泽市景区化村庄拟入选名单

巨野县田庄镇栾官屯村

巨野县龙堌镇耿庄村

开发区陈集镇焦庄村

巨野县核桃园镇后山王

巨野县麒麟镇南曹村

鄄城县凤凰镇酒店张庄

成武县党集镇党集村

鄄城县董口镇军屯村

曹县韩集镇刘岗村

定陶区冉堌镇王双楼村



刘岗村卫图





刘岗村位于曹县城西北28.8千米,韩集镇政府驻地西北3.4千米处。全村总面积3.7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08平方千米。聚落呈东西长块状,有东西街三条,中间主干街长1600米,其他两条长约1000米;南北街五条,中间主干街长700米,其他四条长近500米。全村910户,3200余人,有刘、赵、后、孙、葛、杨、李、许、王、张等十姓,刘姓为多。据《刘氏家谱》载:明洪武八年,刘氏祖讳泽,自山西洪洞迁曹邑西北大寨集,继迁三丘店马岗;永乐二十二年,三世祖解元讳衡迁此,村名刘官寨,因自马岗迁来,以姓氏和地形的缘故,更名刘岗。

逢古历五、十成集的刘岗村,明属三英都,清属三英里;民国时属曹县第十区,1943年8月,属齐滨县第三区;新中国建立后,属曹县第六区。1955年,刘岗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成立刘岗大队,1981年3月,成立刘岗行政村。期间刘岗先后属韩集乡、燎原人民公社、韩集人民公社。1984年1月,建立刘岗乡,成为乡政府驻地;1988年12月,撤销刘岗乡,刘岗村归属韩集镇至今。2021年12月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公布,其中菏泽市上榜一个,即曹县韩集镇刘岗行政村。

村街

刘岗,是冀鲁豫边区赫赫有名的“红三村”之一,在鲁西南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6年秋,中共直南特委已派人在刘岗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至1941年间,鲁西南第一个党支部、鲁西南地委、曹县抗日县政府、鲁西南行署、鲁西南军分区均在此建立。1939年2月,八路军115师344旅代旅长杨得志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领一个营,东渡黄河挺进鲁西南,在红三村一带联合地方抗日武装,组建了冀鲁豫边区支队,开辟了以红三村为中心的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寇视刘岗一带为眼中钉,在作战地图上用红笔把刘岗和相邻的曹楼、伊庄三村圈在一起,并写了个大“赤”字,故人们称之为“红三村”。1940年8月,活动在鲁西南的八路军主力奉命赴黄河北参加反“扫荡”作战,只留下鲁西南地委机关和地委独立团不足300人在这一带坚持斗争。于是,盘踞在鲁西南的国民党顽杂武装6000余人,从四面八方向根据地中心红三村一带大举进犯,企图乘虚合围,吃掉鲁西南抗日根据地。我地方武装和民兵英勇抗击,最后被压缩到刘岗、曹楼、伊庄三个村子,从此开始了著名的坚持近五个月之久的三村保卫战,并最终取得胜利,保住鲁西南根据地,创造了固守平原乡村的著名战例,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赞扬。

“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 ”,1977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评为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保护碑


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简介


刘岗村 抗日联防遗址向北不远处的一处老房子,是当时的抗日指挥部现在已被当地有关部门开辟成为“红三村红色文化展馆”,向公众展示红三村的抗战史实以及当地英烈的故事,2018年被确定为菏泽市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4月入选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场所。“红三村”,一座不倒的丰碑,“红三村”的一草一木,记录了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红三村”的块块石碑、尊尊雕塑,都是革命先烈们英雄事迹的见证。


红三村由来


红三村英雄事迹

抗日联防指挥部








抗日堡垒刘岗村,不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大水牢”遗址、著名烈士秦兴体纪念碑、原冀鲁豫第五专署专员刘齐滨故居等红色革命文物。在抗日战争时期,刘岗村共牺牲群众168人,当兵上前线的青年200余人,刘岗村的妇女们都在八路军的被服厂做棉鞋、袜子,男人们在兵工厂为八路军做弹药,老百姓宁可自己饿着,也都把自己家里的粮食送给八路军,成为当地有名的模范支前村和抗日堡垒村。

大水牢遗址上秦行体烈士纪念碑


大水牢纪念碑


大水牢惨案画面


大水牢惨案画面

1943年10月6日,1500多名日伪军侵占“红三村”,对村民进行了七天七夜的拷问,日伪军在村里挖了水牢,把村民赶入其中,用尽酷刑,水牢惨案,刘岗村共有70多名村民被敌军拷打致死,50多名村民因病因饥饿丧生,全村400多间房屋被毁,村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刘齐滨

北大学子、著名烈士、鲁西南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的刘齐滨就出生于刘岗村。刘齐滨(1908-1942),原名刘府海,北大中文系学生,后因病辍学回到家乡刘岗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成立,被推选为总会长。此后,杨得志、戴晓东、崔田民、张承先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到曹西北工作,经常在他家吃住。刘齐滨的家成了“共产主义的大饭店”。1940年8月,曹县抗日县政府成立,刘齐滨任县长。1941年5月1日,鲁西南专署成立,他任专员。在发表就职演说时道:“我当专员好比给人民当长工,一定竭尽全力为父老乡亲办事。”1942年4月15日,刘齐滨因病逝世。弥留之际,他让妻子倪巧云扶起自己的头,向在一旁的同志们说:“我快不行了,感谢大家多日来对我的照顾,我死后,可开个小型追悼会,但要通知来的人自带干粮,我们公署在院里烧一锅开水,给同志们喝,也等于为我送行了……”。

著名媒体人天阔网红作品《书记的耳光》中的倪巧云老人就是刘齐滨的媳妇。




曹县第二中学

位于韩集镇刘岗村东,1952年9月建校,因此地是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和中心,为提高老区人民的文化素质而设立该校,名平原省刘岗初级中学。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随之改为山东省曹县第二中学。属县教育局。目前学校重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目前刘岗村以种植业为主,第三产业为木材加工和畜禽养殖,刘岗村利用党的好政策,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今日的刘岗村不仅仅是革命老村,更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和潜力的“未来之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先驱者负重前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悠悠已过几十载,革命先烈们在祖国大地上撑起一片天,开启了我们民族的千秋大业,创造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给我们幸福生活的人,让我们永远感恩那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革命先烈们……


附革命前辈回忆录“红三村”
















整理者:孙智敏 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政协菏泽市第十六届委员,乡土历史爱好者。头条号:老虎6909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曹县   菏泽市   集镇   巨野县   水牢   山东省   先烈   千米   景区   遗址   村庄   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