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安庆,得知陈独秀儿子沦为窑厂苦工,立刻批示:照顾

去年央视热播的大剧《觉醒年代》带领我们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时也带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不光赚足了我们的眼泪。

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将革命英烈的光辉事迹如同教科书一般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剧中不仅展示了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在那个黑暗的时期,一批批的觉醒者如同炬火一般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法和真理,沿着泥泞崎岖的道路,慢慢摸索的历程。

也生动为我们展现了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革命者在各自生活中的真实图景。尤其是陈独秀同两个儿子陈乔念和陈延年的亲情。


从1927年7月4日到1928年6月6日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陈乔年和陈延年,两个年轻的革命者先后英勇的牺牲。

在《觉醒年代》的镜头中,就义前遍身伤痕,浑身血污,被戴上沉重冰冷脚镣锁链的陈延年(年仅29岁)和陈乔年(年仅26岁)缓缓的转过身,朝向镜头回眸微笑,眼神中全无对死神的恐惧,而是充满了希望与理想的光芒。

这一瞬间,震撼了无数荧屏前的观众。

陈独秀作为我党最早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用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他与原配夫人所生的四个孩子(三男一女),除仅剩一男陈松年,其余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10年,陈松年出生于安徽安庆,虽然是家中最小的男孩子,但陈松年似乎并没有受到过父亲陈独秀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在他出生时陈独秀早已经离开安庆,为革命事业奔波忙碌很少回家。

他只得和自己的母亲一起生活,5岁时,两位哥哥陈延年和陈乔年受父亲的影响先后离开家庭投身革命事业。

同两位哥哥相比,作为家中最小的男孩子,陈独秀第三子,陈松年显得默默无闻,虽然没有出国留学,也并未去过北京上海读书。甚至由于时局动荡曾经辍学过。

然而凭着自己的聪明加之读书刻苦还有母亲的殷切教导,他从小便接触进步思想,翻遍家中书籍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并极大提高丰富了自己的学识修养。

变故总是突如其来,自两位哥哥陈乔年和陈松年告别家人投身革命时,5岁幼小的陈松年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1927年6月26日,陈松年17岁时,大哥陈延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一个月后被杀害。噩耗传回老家安庆,宛如晴天霹雳,祖母和母亲痛苦不已,直至晕厥。此时陈松年意识到,作为家中仅有的男丁,是该担负起一些责任了。

祖母和母亲嘱咐他一定要将哥哥陈延年的尸骨迎回家,他同姐姐陈玉莹满怀悲痛匆匆赶赴上海,只为再见哥哥最后一面,为哥哥料理后事。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没那么仁慈,不仅不允许他们收敛陈延年的遗体,甚至直接将陈延年扔进了黄浦江。姐弟俩连最后一眼都没有看到。

无奈只能在哥哥就义的刑场上烧了几柱香燃了几张纸,然后抱头痛哭一场。

祸不单行,陈家沉浸在失去长子的阴霾中还未走出时,噩耗再一次传来,这次是二哥陈乔年,1928年2月16日,陈乔年于上海被捕,同样在去年哥哥陈延年就义的地方,陈乔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


乔年的后事依然是松年和姐姐玉莹去处理的。同第一次一样,国民党反动派依然禁止他们收尸。看到尸体被蹂躏得不成人样的陈乔年,陈松年和姐姐陈玉莹的心宛如刀绞。

姐姐玉莹更是不堪忍受这巨大的痛苦,急火攻心,一病不起,身体被拖垮,不久也随两位哥哥去了,年仅28岁。

短短一年,两个哥哥,一个姐姐相继逝世,自此,陈家的四个孩子仅仅只剩下了最小的陈松年。

那一年,他才18岁,在这本是花一样的年纪却早早地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绝望,在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在两年后的1930年因为伤心过度永远离开了他,四年内接连失去4位至亲,残酷的命运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刚刚步入青年的孩子。

作为陈独秀的儿子,他似乎并没有受过“陈独秀”这三个字给自己带来的多少好处,甚至连最基本的父爱也未曾得到过,但他却背负了这三个字背后的太多苦难和多舛。


还好,不久之后一直从他生命里“角色缺失”的父亲陈独秀,终于出现了。

1932年10月15日夜,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内被国民党反动派再次逮捕并被扣以“危害国民罪”的罪名判处13年有期徒刑,关押在老虎桥监狱,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入狱,震惊了当时的文化界。

或许是孤苦伶仃太久想要寻找这世上仅存的温暖,又或许是害怕父亲两位同哥哥一样的结果,陈松年决定去一趟上海,探望久未谋面的父亲。

在狱警的带领下,他见到了看起来有些“陌生”的父亲,眼前的陈独秀正躺在破旧的草席上,满脸憔悴,衣衫褴褛,头发蓬松如同草窝,这和他在报纸上看到父亲意气风发的形象大相径庭。他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居然就是自己的父亲。


或许是思念过重,还是看到眼前的父亲这般遭罪,或者想到这些年来的艰辛与不易。陈松年内心酸楚不已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崩溃大哭。

“哭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一点点的挫折对男子汉来讲又算得了什么?国家破败尚且如此,区区一个陈家又算的了什么呢?哥哥们走了,你作为弟弟就更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陈独秀看着眼前这个哭成泪人的孩子,呵斥中透着一丝怜惜的语气说道。听到父亲的一番话,陈松年连忙收起了自己的眼泪,心中的委屈也稍微缓和了一些。

所幸,陈独秀并没有被关押这么久,随着时局的变化,他被提前释放了出来。1938年日军侵占安庆,为了保全家人,陈家老小不得已搬往乡下。

但不幸的是,陈家几代的财产并没有保住,被日本侵略者洗劫一空,陈家变得一贫如洗,日子一落千丈。


最终陈松年决定带着家人前往武汉和刚刚获释的父亲会合,随后一家人前往重庆江津,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应该是陈松年这些年来过的最愉快的时光,虽然生活拮据,日子过得也不如之前,全家只凭着陈松年夫妇在江津学校教学所赚的微薄工资过活。

但陈独秀的再次出现和陪伴,却给陈松年带来了久违的家的温馨,也正是这段时光,给陈松年带来了不少的欢乐。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家人搬到江津不久,陪伴陈松年最久的祖母去世了,紧接着到了1942年,父亲陈独秀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已经彻底成了一个“孤儿”。


虽然陈独秀死前留有遗言,希望自己落叶归根,将自己的灵柩葬回故乡安庆。但受当时战乱的影响,陈松年只得暂时将父亲和祖母草草葬在了江津。

直到抗战胜利之后的1947年,陈松年才得以有机会将父亲和祖母挪灵到安庆,同母亲一起安葬在安庆集贤关附近的林子中。

1949年新中国诞生,饱经磨难的陈松年终于替父兄看到了这个崭新的国家,他满怀激动,眼含热泪告慰父兄的在天之灵,他看到了那个父兄曾经朝思夜想不断奋斗甚至为之献出生命新中国。


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面临的是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困难的局面,所以陈松年的日子并没有改善多少,更何况此时的他早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家里人太多,如何供孩子吃饭读书便成了陈松年的头等大事。

为了养育三女一子,陈松年找不到好的工作只得出卖力气赚钱,他白天去修路,去窑厂搬砖赚钱,晚上则在家里糊火柴盒。

而他的妻子也同他一样一边照顾家庭,一边打几份工没日没夜地忙碌。终于,身体承受不住常年累月的劳累和压力,最终病逝。

少而丧亲,中而丧妻,老而丧子。人生的三大悲哀,一下子让陈松年赶上了俩。他还有四个孩子要供养,来不及伤感更加没日没夜地干活挣钱。最后迫于经济压力,陈松年甚至卖掉了的祖宅。


命运在1953年终于迎来了转折,为了规划长江两岸的经济建设,毛主席决定乘坐军舰——洛阳号,沿着长江从南京到武汉来一次考察。

途中经过安庆,毛主席便让军舰暂时停了下来,以便巡视安庆。听完时任安庆地委书记的付大章做的工作报告后,主席便兴致盎然的和付大章闲聊了起来“听说安庆有一个独秀山吧?

陈独秀是你们安庆人,是因陈独秀而得名还是陈独秀因山而得名啊?” 付大章答到“独秀山一直都有,比陈独秀要早”。

提起陈独秀,主席略一沉思,便问及陈独秀家还有什么人吗?生活得怎么样?得知陈家只剩下了陈松年一子而且生活贫困潦倒时。

他感慨不已:“陈延年和陈乔年都是革命烈士,早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虽然陈独秀本人早年确实做了些错事,但对于陈独秀这个家庭,也应该以革命烈士的家庭对待,地方可以适当给予些照顾嘛!”


于是,毛主席的示意下,当地政府每个月给予了陈松年30块的补贴。也正是这笔钱缓解了陈家的生活之急,也得以让陈松年的四个孩子都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松年终于也有了正式的工作,担任安庆市文史馆馆员。

1980年陈松年过完了平凡而又曲折的人生,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每一粒时代的灰尘落在,每个平凡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大山,他们虽然不如那些英雄的名字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也正是这些无数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在背后托起了那璀璨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安庆   江津   反动派   苦工   父兄   祖母   国民党   儿子   父亲   哥哥   母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