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晚年回国,想担任副委员长,毛主席给出三条理由婉拒

前言

他,1910年10月加入同盟会时还是一位无名小卒。

他,在1913年至1925年间,短短12年,就一统广西,成为新一任国民党桂系军阀首脑。

他,曾率部浴血台儿庄,却在三大战役中负隅顽抗。

他,曾一时风光无两,登上国民党权力顶峰。

他,晚年颠沛流离,最后幸得回归祖国怀抱。

他就是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李宗仁。

他这一生有忠诚,有执念,有热血,有凄凉,有意气风发,有落叶飘零。他从太平洋上的一叶孤舟,最后回归祖国的港湾。

归国后,李宗仁曾表现出想出任人大常务副委员长的意愿,主席思考后给出三大原因婉拒。

两件好事

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李宗仁:“他这一生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归国。”

台儿庄战役可谓是流芳百代,作为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对日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伟大胜利,值得所有国人铭记。可李宗仁回国一事与台儿庄战役相比却成为了一件秘辛。

李宗仁曾经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甚至坐到了代总统的位子上,可谓位极人臣,好不风光。虽然有着台儿庄战役等抗日功绩,但也有导致解放战争爆发,拒不接受《国内和平协定》等糊涂之举。

最后在全国解放的大势之下,其麾下的桂系军队节节退败,鱼溃鸟散。失去了生存资本的李宗仁不得已以“就医”为名败退香港,而后逃往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开始了16年的流离生活。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携夫人回归北京,重新踏上这片曾让他用鲜血捍卫的土地,他不禁热泪盈眶,握着前来接机的周总理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在此之前李宗仁曾提出想出任人大常务副委员长的意愿,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列出了3大原因,婉拒李宗仁的提议,李宗仁欣然接受。

那么这16年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位老人不顾一切想返回故土,想要出任共和国的副委员长?毛主席又是以哪三大理由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欣然接受新中国为他安排的生活呢?

孤舟飘零

1949年12月,李宗仁踏上香港飞往美国的飞机。

登机前,他在舷梯上久久驻足,看着蒋政权颠覆,共产党的红色被人们捧在手里,染遍了全国。他长叹一口气,钻进机舱中。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他如同一叶小舟在太平洋里漂泊。

美国的生活也不尽如人意。

尽管多年打拼积攒下来的人脉和财富,让李宗仁可以在美国安安稳稳当个富家翁,富足度过下半生。但是从枪杆子里出来的不会甘于平淡,外国的月亮终究还是不敌故乡的圆。

看着新中国一派欣欣向荣,昔日沉睡的雄狮重振雄风,如同一轮浩浩大日重新在东方升起,他不禁重新审视起了自己曾经的行为。

新中国周围群狼环伺,但李宗仁很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国度,不同于民国的军阀混战,勾心斗角,新中国是完完全全的属于中国人民的世外桃园。

李宗仁厌倦了在外漂泊的日子。

与其成为无根的浮萍,不如成为归根的落叶。

借画献国

提起李宗仁归国的历程,有一个人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他就是李宗仁的贴身秘书程思远,也是他的广西老乡。

当年程思远18岁时,正值李宗仁所领导的北伐军招募文书,他凭借第一名的过硬实力当上了李宗仁的贴身秘书,这层关系也成为了日后连接北京和美国的重要桥梁。

在李宗仁归国前后的资料中都可以发现程思远的身影,他最后也成为了为李宗仁归国牵线搭桥的功臣之一。

当时的程思远极具政治远见,他认为军事是走不长的,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肯定是政治深度。于是程思远在李宗仁的授意下出国留学深度学习政治学。不过留学归来后其政治才能没有在解放战争中得以体现。

在李宗仁逃往美国时程思远没有一同前往,而是隐居在了香港。

1955年,正在香江之畔隐居的程思远收到周总理的指示,请他想办法联系上身处美国的李宗仁。

原来李宗仁此前曾明确表示支持祖国统一,这让周总理等领导人看见了李宗仁归国的希望,于是才拜托这位李宗仁的故人从中联系。

在1956年程思远面见周总理后,他便给李宗仁写信告诉了他这件事情,没想到却遭到了李宗仁的批评:

“北京之行,事关重大,应充分商量。”

其实不单单是新中国和李宗仁双方相互观望,在外流亡的许多国民党旧部也在关注着祖国的动向。在李宗仁之前,他们还尚未了解中央的政策和相关待遇。

李宗仁就是他们的风向标,李宗仁的态度影响着这些散布在各地的旧部们。而李宗仁也一直在等待一个可以表明自己归国心迹的机会。

1959年,李宗仁抓住了机会。10月,程思远将李宗仁想把自己在北平当行辕主任时收集的名画捐献回国的想法告知周总理。

周总理对此十分赞赏,于是抓紧对运到香港的文物进行接收和查验,却发现情况不是如李宗仁所说,李宗仁说这些书画他花了11多万美元收集回来,结果故宫的专家鉴定后却发现大部分都是赝品,按照当时的行情计算,最多只值3000美元。

相差巨大的数值让李宗仁的内心想法昭然若揭,李宗仁表面上是借“画“献国,实际上是投石问路。周恩来将此事报告毛泽东后,毛泽东哈哈一笑:

“他说11万多,就给他12万!”

消息传回美国,李宗仁十分高兴,接连称赞:

“共产党不简单,是识货的。

重重阻挠

回国路途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当时中美还未建交。当一个中国的原国民党将领想要回归祖国怀抱时,不出所料,“自由民主”的美利坚又要干涉“人权”了。

李宗仁归心似箭,但由于多方阻挠,尽管他多处运作,归国之路还是十分渺茫。

不过好在1964年出现了转机。

随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原本暗中下绊子的美国突然噤若寒蝉。

周总理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极力帮助李宗仁归国,最终在中国和李宗仁本人的努力下,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踏上了归国的万里旅途。

李宗仁又一次站在舷梯上,回首16年前,仿佛还是昨天。可是没有时间让他怀念了。归国之途一分犹豫就会带来一分危险,更何况他的妻子出售房产的行为已经吸引了暗处那些“钉子”的注意。

兜兜转转,飞机在北京平稳落地,一路上有惊无险。李宗仁时隔16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周恩来等一众领导人早已在跑道旁等候。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这位老人老泪纵横,但里面究竟包含的是对曾经选择的悔恨还是对故土的眷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三个理由

李宗仁已经回国,当务之急是解决他在国内的安置问题。

李宗仁曾透露过自己想出任人大常务副委员长一职。对此中央经过讨论,主席用三个理由说服李宗仁服从组织安排。

李宗仁虽然已经归国,但是并不代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恰恰相反,李宗仁的安置问题才是各方势力都虎视眈眈的地方。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既要考虑李宗仁曾经的种种行为,又要考虑他如今的动机。

李宗仁归国前也仔细思考过自己该如何开口为自己谋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

他年岁已高,也不再有什么政治野心和政治诉求,归国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谋求一份心安。思来想去,他把目光锁定在人大常务副委员长这个位置,既表明自己没有野心,也想赢得一份尊重。

中央怎么能不懂这份话外之音,但是中央考虑得更多。

李宗仁在国民党任上时最高担任过代总统,也就是正国级。如今他归国后却只单单谋求一份副国级的虚职。

尽管在解放战争后,原国民党将领程浅、张治中也曾担任过人大常务副委员长这个职位,但很明显同李宗仁之前位置有很大的级别之分,万一被有心人抓住加以大肆渲染,不利于彰显共产党的开明政策。

副国级不合适的话,可以给一个正国级吗?有人心中冒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毕竟李宗仁还是待罪之身,连他自己归国当日在机场发表的演讲中也说:

“16年以来,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于我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之下,使国家蒸蒸日上,……我毅然从海外回到国内,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对于李宗仁归国的安排,毛主席其实自有考量。

周总理后来将毛主席的想法告诉了李宗仁。

“不是主席不让你当,你要了解他的良苦用心!”

周恩来说出了主席的三大理由:

其一,原先李宗仁的职位和他现在所谋求的岗位差距过大,如果让李宗仁出任就是委屈了他;

其二,李宗仁原本的国民党党内身份可以更好的吸引海外国民党将领回国,感化他们放弃抵抗,回归新中国,一同建设新中国;

其三,李宗仁还可以以国民党的身份联系旧部,如果加入共产党反而存在间隙。

李宗仁听了主席的三大理由,欣然接受主席为他安排的享有正国级待遇,但没有任何职位的安排。

1968年,李宗仁被检查出来直肠癌,在北京医院留下自己的临终遗言:

“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在这个伟大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

结语

李宗仁戎马一生,南征北战,曾可伸手摘星,也曾低入尘埃。他快意过,也糊涂过,幸在晚年之时回到祖国。这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正确的选择。

史学家唐德刚如此评价“匹夫一人系天下安危“。

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

毛泽东看到李宗仁住院写的诗后,动情地说到:“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

十八字头绿叶繁,千军万马色斑斓。

心存大义台庄血,气抗徇私溪口酸。

总统谈和言梦呓,江山易手领西餐。

归根自念炎黄脉,至死难忘华夏安。

——李宗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委员长   周恩来   香港   美国   新中国   晚年   国民党   北京   共产党   祖国   主席   理由   李宗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