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揭秘: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后,表情严肃没笑容

1959年4月27日刘少奇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席。此时毛主席已经将国家事务大部分都交给了周总理和刘少奇,自己只负责党内的一些工作。但是刘少奇在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就职演说时脸上是没有一点笑容的。

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

刘少奇是我党和我国第一批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1年刘少奇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刘少奇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且皖南事变后,刘少奇担任了新四军的政委,和陈毅元帅一同整顿恢复新四军的实力,参加了抗日战争的一些重大战役。

早年的刘少奇主席和妻子王光美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开始谈判,毛主席带着周总理赶往重庆和蒋介石进行谈判。最终国共双方在重庆达成了“双十协定”,而毛主席在走之前,思索了很久,决定自己不在的时候,由刘少奇任代理主席

如果自己和周总理真的被蒋介石暗算,被扣押甚至遭遇不测的话,那就由刘少奇主要负责国内的事务。

刘少奇和毛主席

后来新中国成立,毛主席访问苏联,刘少奇同样被委任为代理主席,并且主持土地改革指挥解放军进一步扩大解放区,歼灭国民党反动派。

另外,在1953年时,刘少奇第三次担任代理主席,主持中央工作。这期间他圆满的主持了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并且讨论了新宪法修改的事宜。

其实也正是这三次做代理主席的经历,让刘少奇充分的展示出他的理政能力,毛主席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故此在后来,刘少奇成功的担任了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担任国家主席无疑是一件极为光荣的事,那么为什么刘少奇脸上并没有任何笑容呢?

刘少奇和妻子王光美

对此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给出了答案

当上主席的刘少奇却神色严肃

在选举主席的大会开完后刘少奇就回到了家中,家里人也早就知道这个消息。工作人员更是站在门口,等着这位新上任的国家主席,还连声和他道喜。可刘少奇却只是简单点了点头招了招手就回到了家里的办公室中,并没有对众人露出笑脸。

面色凝重的刘少奇主席

直到王光美的母亲来给刘少奇道喜,他才露出了一点笑容,对于老人家刘少奇是非常敬重的。

为什么当选了国家主席,刘少奇脸上会没有笑容?原因很简单,据王光美回忆刘少奇是因为身上的千斤重担而发愁,刘少奇经常说:“人民给自己多大的权力,自己就要负多大的责任。”身为国家主席并不是代表大权在握,可以为所欲为,而是更要为人民着想,为国家着想。

王光美还回忆道,当时国家的经济条件非常不好,财政赤字达到了80多亿元。大部分农村的人口都流入城市,乡下的地没人种。

农村人口大量流出

王光美是最明白刘少奇想法的,她看见刘少奇的神色就知道他是在为中国未来的前途而担忧,为自己能不能不辜负人民希望,做好这个主席而担忧。刘少奇在当选主席后也一直非常平易近人。

他认为我党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党,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所以国家主席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主席。从不摆架子,和人民站在一起也是他的为人准则。一次他接见了一个掏大粪的劳模工人时传祥,刚一见面刘少奇就喊到“老时”,这一下就拉近了二人之间的距离。

刘少奇接待劳模时传祥

之后刘少奇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所以我们两个是一样的,都是在为人民服务。

而刘少奇本人也明白,只有把基层工作做好才能让新中国变得更好,基层工作和老百姓的生活永远是重中之中。在他继任后不久我国就发生了“三年灾害”。刘少奇也决定走到基层和老百姓中去,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人民的生活

刘少奇一生质朴,以人民为中心。

1961年4月2日,刘少奇带着夫人王光美来到了湖南。刘少奇的老家就在湖南宁乡,和毛主席也是半个同乡。他走访了自己的家乡宁乡、毛主席的家乡湘潭和长沙

而此次走访刘少奇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人民群众到底生活成什么样,所以他并没有全程坐在车里,而是走走停停的在乡村路上视察。

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湖南视察

刘少奇走到田地间看着干旱的田地很是心疼,并且流露了出了深深的担忧。当天晚上刘少奇就决定住在老乡家中顺便视察,他住在了当地百姓合伙开办的“万头猪场”中,但这个猪场此时只有几头瘦的不像样的猪。

而住宿条件更为艰苦,晚上刘少奇一行人躺在临时搭建的木板上,连铺床的稻草都找不到几根。刘少奇更加深感人民生活的艰苦。

铺着稻草的木板床

继续调研了几天后刘少奇也听取了当地干部的报告,并走访了许多百姓的家。在老百姓家中吃住的刘少奇又体验了一把当年革命时的艰苦生活,这个过程中刘少奇也发现了关于公共食堂的问题,他非常担心这些清汤寡水的饭菜到底能不能让干重活的农民吃饱

随后刘少奇又来到了韶山,在韶山刘少奇重点开会研究了公共食堂的事,会议上的干部却都支支吾吾不敢发言。刘少奇宽慰他们说今天不管是说什么,哪怕是骂我的话也都无所谓,自己只想听真话。但大家还都是只说大食堂好,人民公社好。

在湖南视察的刘少奇受到群众欢迎

刘少奇知道如果这些制度真的好老百姓也不会过的这么艰苦,他想听到一些不一样声音。于是他找来了8个当地的社员,亲自给他们倒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并且表示想听大家说一说公共食堂的事情。

这些社员这才知道主席是真的想听群众的声音,于是他们开始和刘少奇说公共食堂并不好,吃不饱饭。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如此,更别说是农民。

公共食堂的标语

公共食堂开办后农民们大多都吃不饱,种地的积极性也被打压的所剩无几。有的人甚至干脆就躺在家中等这一口公共食堂的饭。

刘少奇在此次走访中,了解到关于大食堂真正的声音,在他的倡导下公共食堂也都陆续开始停办。直到1961年6月公共食堂基本都已解散。

宣传公共食堂的插画

刘少奇主席一生都喜欢和人民走在一起,和毛主席一样,他也是一位为国为民牺牲良多的革命先驱。也正是因为时刻都将百姓放在心上,他深知国家主席身上的重担到底有多沉。刘少奇生怕自己做不好,又怎么可能会因为成为主席而喜笑颜开呢?想来真正可以让他喜笑颜开的,大概只有百姓过上好日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宁乡   韶山   国家主席   勤务员   湖南   为人民服务   艰苦   食堂   老百姓   严肃   笑容   主席   表情   王光美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