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临终遗言:若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果然应验

徐世勣,字懋功,也作茂公,意为旷世之绩。幼年时,算命先生曾言:“将来必成大器!”徐世勣也确实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十七岁便加入瓦岗军,后归附李唐王朝,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位列三公,名垂青史。

瓦岗起义

公元611年,隋炀帝杨广已登基7年。隋炀帝生性暴虐,贪婪且好大喜功。在江都巡游时,多条龙舟绵延,几百个侍女赤着脚,为他的龙舟拉纤以显示尊荣。

他率领数十万大军巡视边疆,一路上还从十多个郡县中抽调数十万的壮丁,只为替他开辟道路。

同年,隋炀帝为炫耀武力,下诏出兵征讨高丽。这场战争,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无休止的兵役、征收物资,上万人被累死、饿死。由此埋下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种子。

自称“知世郎”的王薄在长白山聚众起义,点燃了农民战争的星星之火,随后河南瓦岗山上翟让也扯起了义旗。

瓦岗寨起义不久后,17岁的徐世勣,也就是后来的李勣,对父亲说:“暴隋将亡,已成定数。我们何不乘此时机顺应天意,投奔瓦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父亲徐盖同意了儿子的想法,于是徐世勣立马带领上百个农民子弟一起投奔了瓦岗寨。他们大都是渔民猎户,擅长使用武器,颇具战斗力,瓦岗寨的军事实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翟让并非各路义军中最有势力和前途的一支,徐世勣去投奔他,原因有以下四点:其一,两人有同乡之谊;其二,这位足智多谋、智勇双全的小伙子,不仅为瓦岗寨出谋划策,更为日后的李唐王朝作出了卓越贡献。

瓦岗寨义军人数数以千计,给养消耗量巨大,即便家道殷实的单雄信拿出了全部资产依然入不敷出。为了补充给养,义军不得不打家劫舍,这让他们在老百姓中的威信逐渐下降。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徐世勣出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劫击官船。一来可以反抗暴隋统治,壮大瓦岗寨的声势,二来足以解决给养问题,剩余部分还可以救济贫苦百姓。

此后,瓦岗寨义军将作战目标转移到宋、郑两郡运河一带的官船,获得了大量兵器、马匹和粮食。

他们劫隋济贫的行为在周围百姓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前来参加义军的人源源不断,瓦岗军很快就壮大到一万多人,其战斗力在山东、河北众多义军中十分不俗。徐世勣也从此深受翟让器重,很快成长为瓦岗寨中一名多谋善断的骁将。

农民起义轰轰烈烈的同时,隋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也不太平。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率兵亲征高丽。国内空虚之际,时任礼部尚书的杨玄感在黎阳起事。他集结兵卒、马夫等共计八千余人,与隋军展开血战并取得了胜利。

历史上又一位搅动风云的重要人物——李密,登上了舞台。杨素曾经这样评价李密:李密的见识与气度均在自己儿子杨玄感之上。起兵后,杨玄感向李密求计,询问下一步要作何打算。

李密给出“上中下”三计,杨玄感思忖片刻后选择了下策,率军攻打洛阳。然而洛阳防御坚固,杨玄感久攻不下兵败被杀,李密也成为了隋军的阶下囚。

押解的路上,李密以钱财贿赂吏卒,趁他们喝醉酒逃了出来。此后,李密流浪江湖,隐姓埋名到处劝说义军首领反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密认为瓦岗寨翟让这支队伍实力最强,于是前往投奔。但是他的到来,让翟让十分为难。

翟让担心李密出身豪门,难以与瓦岗寨众人目标一致,便与单雄信、徐世勣等人细细商议。

单雄信认为李密这样出身门第高的人正是瓦岗寨此时缺少的,而且他具有一定号召力,如果留下,对瓦岗寨而言是好事一件。

徐世勣说道:“李密此人精通典籍,见多识广,乃非凡之人。最近听闻‘杨家将亡,李家将兴’,李密每遇祸事便逢凶化吉,莫非此语会在他身上应验?如果不留下他,日后我们可能会后悔,况且留下他绝无坏处。”

李密便在瓦岗寨留了下来,但是翟让并没有同意他正式入伙,而是作为宾客暂住。

李密暂住这段期间,不断游说附近义军前来归附,进一步增强了瓦岗军的实力。在徐世勣、王伯当等人的劝说下,翟让也渐渐开始重用李密。

杨玄感起兵后,农民起义军开始遍布大江南北,隋炀帝的日子很不好过。他不思扫平各地义军之计,反而只想躲到江都去继续享乐。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南行,临行前调张须陀任荥阳通守,全力镇压瓦岗军。

张须陀曾与瓦岗军有过几次交锋,次次都是翟让败退。对于此次镇压,翟让认为最好固守瓦岗寨,不可与之正面交战。

徐世勣与李密均持不同意见。徐世勣说:“固守是下策,依我之见,最好主动出击。张须陀此人有勇无谋,而且骄横跋扈,与他交手需得智取,不可硬碰。”

翟让听取徐世勣的建议,将张须陀引到荥阳大海寺附近埋伏圈内,一举歼灭,瓦岗军的威名较之从前更甚!

此后瓦岗军攻占洛口仓、大胜石子河,迎来了建立政权的大好时机。

在徐世勣的劝说下,翟让同意推举李密为首领,将指挥大权交予他手中。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密称魏公,建立以他为首的独立于隋朝的新政权,史称大魏。

投唐效忠

大魏政权建立后,各地义军都率部归顺,李密一跃成为中原盟主。他弃徐世勣提出的“直指江都,擒拿隋炀帝”计策于不顾,想先拿下洛阳,再图谋天下。

就在李密围攻洛阳时,隋王朝太原留守李渊自称“唐公”,挥师南下。李唐王朝亮相历史舞台!

隋炀帝得知洛阳告急后,派王世充前去增援。数十万隋军全部出动向回洛城反击。徐世勣以一出直捣黑石的妙计大败王世充,斩杀其三千多人,扭转了战局。

为形成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徐世勣率部五千人攻下黎阳仓,开仓济民。仅十余天,就有二十多万义兵加入,打开了起义军的新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李密自从与王世充在石子河决战中获胜后,日益骄横,整天陶醉于胜利中,越发瞧不起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起义首领们。最后,大魏政权内部上演了一出自相残杀的戏码,李密设宴杀死翟让,还误伤了徐世勣。

尽管李密亲自为徐世勣上药,并将翟让旧部交予他管理,但徐世勣依然没有安全感,于是自请屯驻黎阳。

纵观天下大势,此时唐公李渊已经攻取长安,扶持杨侑即位;宇文化及缢杀隋炀帝率军北上,扶持杨浩即位,意欲争霸中原;东都洛阳王世充扶持杨侗即位。

位于中原的瓦岗军群敌环伺,而这恰恰成为建立李唐王朝的有利时机。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史称唐高祖。

宇文化及首先将目光瞄准了瓦岗军,而徐世勣据守的黎阳作为大魏政权的东北屏障,战略地位显著,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在李密援军到来之前,徐世勣决定弃城保仓以拖住宇文化及。黎阳仓周围筑有仓城,徐世勣命令部下在城外挖掘深沟,又在沟中引入永济渠水,可谓铜墙铁壁。

宇文化及几番攻击都以失败告终。这时,李密终于率领两万士卒赶来增援。每当宇文化及向黎阳仓发起攻击,李密便在后方袭击其背后,使宇文化及首尾不得兼顾。

深沟的阻拦下,宇文化及根本不能接近仓城,徐世勣又挖掘地道突击宇文化及,他只好退守黎阳城。

黎阳仓暂时无忧,但黎阳城依然在宇文化及的控制下。东面是宇文化及,西面是洛阳杨侗,李密担心受到前后夹击,十分为难。

此时盖琮带着招降诏书前来,李密大喜,当即表示愿意归降。西方稳定后,李密将瓦岗军所有精锐投入东方战场,于童山大败宇文化及。

尽管童山之战取得了胜利,但瓦岗军的实力也大不如前。李密降隋的举动更是中了盖琮等人的诡计,不但失了人心,还错失了坐观宇文化及与洛阳隋王朝残部争夺势力的有利条件。

李密原计划到洛阳城中请求赏赐,不料元文都被王世充斩杀,只好退据北邙和金镛城。此时的王世充将完全把控了洛阳小朝廷,准备与瓦岗军决一死战。

九月,两军于北邙交战,李密兵败只好率领二万残部投奔唐王朝。瓦岗军至此分崩离析。远在黎阳的徐世勣听闻此事,不禁感到万分惋惜。李唐王朝广纳天下英才,肯定不会重用李密这样习惯了称王称帝的人。

徐世勣一边吸收瓦岗残众扩充军队,一边据守黎阳静观局势变化。魏征跟随李密投唐后,传书给徐世勣劝说他一并归附。徐世勣反复思考后,决定西归唐朝。但是黎阳城内一切都归李密所有,不能由他呈献给唐朝。

郭孝恪建议道:“您可以把黎阳城的郡县、人口、军队等资料列一张清单报送李密,由他呈献,您本人只身降唐。如此便可两全其美。”

对于徐世勣此举,唐高祖十分欣赏,称赞道:“徐世勣不忘旧恩,不卖主求荣,是真正的忠臣,他日必将成为我大唐的股肱。”

十月,唐王朝正式任命徐世勣担任莱州总管,后又赐李姓。自此,徐世勣改名为李世勣,为避唐太宗名讳,称为李勣。徐世勣正式归顺唐朝。

李密投唐后只有虚衔并无实权,于是便和旧部王伯当商议借口离开长安,前往山东,以东山再起。唐高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

十二月,李密出发。行至华州时,唐高祖为试探他,特派使者诏命李密一人返京。李密心虚抗命不返,在熊耳山被埋伏的唐军斩杀。

徐世勣见到李密首级后,大哭不止。为全故主之情谊,请求高祖同意将李密厚葬。唐高祖对此大加赞赏,将李密的尸首运往黎阳。

殡葬当日,徐世勣命“三军缟素”,以君臣之礼葬李密于黎阳山南。他“事君以忠”的行为,赢得了朝中上下一片赞许,秦王李世民更是对其青眼相看。此后,徐世勣全心全意为李唐王朝效忠。

平定突厥

徐世勣在秦王李世民麾下,随其东进攻打洛阳,凭借一举两克的作战方案使得唐军在不利条件下重新掌握主动权,剿灭王世充、窦建德,为李唐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此后又以以逸待劳的战术与刘黑闼对峙60多天,取得山东大捷。对战辅公祏时,徐世勣和李靖提出诱敌设伏的战术,将其生擒。

随着辅公祏伏诛,隋末以来绵延数十年的战火终于熄灭。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大唐王朝一统天下。中原已定,然突厥却时不时发动攻击,突破石岭防线后直逼太谷城下,河东形势严峻。

秦王李世民觉得张瑾等人能力不足,必须要派李靖、徐世勣前去替换,否则太谷唐军必败。收到李世民的传令后,徐世勣只身赶往潞州,历史又一次赋予他重任。

面对张瑾被俘、唐军全军覆没的情况,徐世勣、李靖共同商议破敌之计。李靖认为东突厥此次进攻为的是进攻关中,扰乱长安。但进入关中的必经渡口已被李世民据守,他们的既定目标难以实现,只能改为扰掠河东。

徐世勣深以为然,建议道:“东突厥在河东逗留一日,大唐百姓就受侵扰一日。如今东突厥的首领在朔州指挥,我军不妨发奇兵攻打朔州,如此,东突厥用不了多久就会退兵。”

于是两人率领精兵二千,不日即赶到距离朔州数十里的代州。东突厥首领听闻唐军兵临城下,仓皇率部下撤退,各路突厥军也率军北还。徐世勣和李靖趁机率精兵南下,在太古附近歼灭敌军二千余人。

东突厥北退后,主动派遣使者与唐讲和,保证再不南犯。

出战高丽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唐高宗亲请徐世勣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一职出战高丽。徐世勣很快便抵达辽东前线,吸取唐太宗亲征失败的教训,他想要把战线推进至高丽的心腹地带。于是徐世勣率领唐军初战告捷,士气大振。

按照部署,唐军沿着新城迅速南下,一举攻克南苏、木底。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徐世勣指挥唐军将高丽主力全歼于鸭绿江,随后直达平壤。几天后,在信诚和尚的接应下,唐军占领平壤。

回朝后,京师举行了极为盛大的仪式欢迎徐世勣凯旋,并封徐世勣为太子太师。但是徐世勣已经七十又五,征战回师后便患病不起。唐高宗命徐世勣的弟弟李弼回京师照料他,并时不时过问病情。

一日,徐世勣感觉状态不错,于是便留下遗言,称若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

纵使徐世勣临终再三嘱托,依然没有改变徐家的命运!

徐世勣去世后,徐敬业继承了英国公爵位。但徐敬业并没有爷爷身上的隐忍,受到贬谪后,他起兵讨伐武则天,真真应了徐世勣的预言。但徐敬业不久便兵败,武则天震怒,将徐世勣的子孙尽数诛杀,甚至下令刨了徐世勣的坟地,只有少数闻风逃逸的人幸存下来。

结语

后来,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徐世勣才得到了平反,重新为其修葺坟墓并追复全部官爵。

《旧唐书》中对徐世勣作出如下评语:“功定华夷,志怀忠义。白首平戎,贤哉英、卫。”对照徐世勣的一贯为人以及为李唐立下的汗马功劳,此评价十分中肯。

参考文献

  1. 马平安,楚双志,杜文忠等编著. 遗言[M].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3.01.
  2. 邵石,韩晋华,蒋家平. 中华人物传库 隋唐 五代·卷[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01.
  3. 袁世勋编著. 中国历代谋士[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1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东突   秦王   朔州   江都   瓦岗军   王朝   中原   洛阳   遗言   临终   首领   高人   后代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