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要求初中生都会心肺复苏,专家:每周一堂课才记得牢

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 王立祥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欧阳云霜

10月13日,微信公众号“衢州发布”称,浙江衢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面推进新时代南孔学子“一文一武”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培养“文武双全”的新时代学子。其中,“一武”指全面普及基本生存技能和野外急救能力,并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要学会简单的伤口包扎、寻找水源、发送求助信号等;初中阶段要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帐篷搭建、野外生火、防灾自救等技能;高中毕业前应取得应急救护员证书,以实现“人人懂生存、会急救”的目标。

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急救知识、技能进校园,并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标,应该予以肯定,这是‘把生命安全放第一位’理念的体现。急救课程就应该从小开始,并贯穿一生。”

急救教育正在全国推进

今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要求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202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急救”也出现在多项行动计划中,并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

王立祥表示,目前,我国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有待加强。调查显示,我国民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到5%,而在发达国家,普及率达到40%~50%,德国更是高达80%。我国院外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不高,与心肺复苏普及范围和程度有关。面对心脏骤停患者时,很多人不敢救、不会救,以至于错过“黄金”抢救时机。从小掌握急救知识,培养全民急救的意识、技能,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氛围,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意外死亡有重要意义。

专业性、连续性很重要

几十年来致力于“救心”工作的王立祥教授,常到校园给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他坦言,近年来我国在急救知识、技能普及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有时容易停留在口头或形式化,也有教育内容分散、不够系统的问题。急救教育亟需注重专业性、连续性和系统化。

真正把急救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首先需要考虑谁来教、怎么教等问题。王立祥认为,学校应借用、整合社会资源,如联合医学相关协会、消防救援支队、红十字会等机构的专家,来开展专业的、科学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不能让普通教师“顶上”。

其次,急救培训计划要因人而异。每个年龄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比如,处于幼儿园、小学的孩子容易在日常活动发生意外伤害,如吞咽异物、溺水、触电、在游戏中受伤等,此时的教育应教会孩子辨别危险事物,如煤气开关、刀具,甚至平时吃的果冻、泡泡糖等,要对危险有概念;小学阶段可以学习如何打急救电话和简单的外伤包扎;进入中学,则可以开始学习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救护方法;高中阶段应掌握心肺复苏术,并会使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AACD—CPR)。

再次,课程的安排应有连续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培训安排,难以实现“会用”的效果。衢州市的《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到,中小学每学年要组织集中学习,小学3~4天、中学4~8天;军训时要开展野外生存训练,总计不得少于56课时;把生存技能教育贯穿于《体育与健康》《科学》等课程。王立祥认为,急救教育可以融入到文体课、卫生课,一周一堂课的频次更好,每年学一次可能难以巩固学习效果。

最后,急救培训还应系统化。要让儿童青少年长期、连贯地,在科学、系统的教材指导下接受教育,才能“长流水不断线”。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场所、教学实验器具等方面也要进行规划,完善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急救知识的校园普及。

学急救只是生命安全教育的一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关键时刻我们懂得自救和救人,是所有人的“必修课”。但王立祥也提醒,急救教育要避免走入“为救而救”的误区,学会急救技能只是生命安全教育的一环,而不是全部。

他认为,社会提高急救成功率,要关口前移,从“预防”开始。比如,教育孩子识别、远离危及生命的威胁因素;学校要能筛查、监测学生的安全隐患,防止意外的发生;先加强防护教育,再强调急救技能的学习等。▲

识别海报二维码,学习更多急救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衢州市   衢州   都会   教育部   连续性   环球时报   初中生   浙江   成功率   野外   技能   阶段   课程   生命   我国   小学   学校   专家   知识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