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世界级科学城换挡提速

9月16日,跨国龙头企业秋时电子增资扩产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建成后将是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9月20日,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第一标段首栋建筑封顶,将建设成为科教产合作共同体……金秋时节,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重大项目开足马力。

非凡十年,松山湖以不凡之举吸引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松山湖科学城获批纳入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助力东莞从科创的“地方军”晋级成为“国家队”。

松山湖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主要承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点。东莞正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将这里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2022年高质量发展考试卷

(东莞松山湖卷)

一、填空题

1. 2015年,松山湖成功入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城市迈入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2.松山湖科学城坚持以“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 创新全链条为“四梁”,以重大科技设施、重大科研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龙头企业、高端创新人才、高品质城市配套、一流创新环境为“八柱”,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二、选择题

1.松山湖科学城创新要素集聚,松山湖科学城已建或将建的创新平台有(ABC)

A、中国散裂中子源

B、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C、先进阿秒激光

2.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多次点名“松山湖”,以下与松山湖相关的有(ABCD)

A、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策源和转化主阵地

B、探索在该地复制推广广州、深圳省级权限范围内的科创政策

C、探索开展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D、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半小时都市圈”

三、论述题

材料:9月20日,由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在重大合作平台的引领带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五年来取得明显成效。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多次点名松山湖,涉及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散裂中子源、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对松山湖过去五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效予以肯定。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松山湖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主要承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点”的角度加以论述。

答: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果持续输出,先进阿秒激光、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加速布局,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能级全面提升。今年是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攻坚之年,全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磁吸效应倍级放大

先用“五个一流”来了解松山湖的创新要素资源。这里集聚了以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一流大科学装置群,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流科研平台,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为代表的一流大学,以陈和生、王恩哥、汪卫华、赵忠贤等院士为代表的一流人才团队,以华为、生益科技为代表的一流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资源的集聚,或许可从散裂中子源的到来说起。在散裂中子源项目辗转珠三角选址之时,刚建园不久还忙着基础建设的松山湖以最大的诚意迎接大科学装置的到来。最终,散裂中子源于2006年落地巍峨山下。2017年8月,它顺利实现打靶产生了第一束中子。截至2022年4月,注册用户超过3400人,完成用户实验课题约700项,累计发表论文120余篇,

这期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创新资源紧随而至,一个创新体系逐渐形成。而随着资源叠加,磁吸效应倍级放大。

大湾区大学(筹)行政负责人戴长亮曾表示,学校结合湾区特色开展多重联合办学工作,目前已经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合作共建绿色能源和材料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

一个“优秀”的科学城,它能磁吸,也要能输出。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为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按照《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它们将联动滨海湾新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硬科技企业崛起

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先后落地,逐步形成规模效应,不仅为科学家提供良好科研平台,也很好地满足企业研发需求。

“创新要讲效率,松山湖科学城打造的不仅仅是几个平台,更是一个科技和经济结合、高效率的科技创新系统。”松山湖主要领导曾表示,从种“一棵树”,到培育“一片森林”,真正发挥科技对产业与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鼓励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作用的同时,松山湖推动政府职能向创新服务管理转变。如9月16日,在东莞市科技局、工信局、松山湖管委会科教局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牵头下,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对接会举行,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天域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代表参与,搭建研发机构与企业的沟通平台。

松山湖突出企业全生命周期扶持,从项目引进、企业培育、空间拓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家庭清洁领域的头部企业云鲸为例,公司的生产负责人就说,松山湖给云鲸提供了安全检查、市场分析、房租减免、人才补贴等帮助,“基本上企业很多的事都能帮你解决,而且是真正意义上帮企业解决问题。”

创新服务管理下形成的营商环境,与科技创新一样,是区域发展的生产力。当前,松山湖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东莞市的比重从7.92%提升至29.55%。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09家。一批企业尤其硬科技企业在这里成长,以至于投资界有这么一句话,投资硬科技要先到松山湖看看。

产城人深度融合

在区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的背后,更难能可贵的是高端人才的集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松山湖共拥有就业人口19.57万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46%,4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92%。

如何留住人才,是松山湖从园到城的关键。当前,松山湖科学城聚焦人才高学历、国际化、年轻化的特征及其对城市生活品质的需求,正加紧谋划更多综合服务配套,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城市特质。

8月31日,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拍下约60000㎡(约90亩)的住宅地块,松山湖第一个三限房(共有产权住房)项目——松山湖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取得最新进展。按照《松山湖科学城人才社区建设规划》,预计2025年内提供近10000套人才住房。

9月24日,松山湖华润万象汇正式开业,这是松山湖规模最大、定位最高、业态最全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它一路之隔,华侨城主持开发建设的松山湖松月文化广场项目今年8月初也正式奠基,将打造东莞版的“欢乐海岸”。

国家科技战略赋能下,松山湖通过前瞻性布局科技、产业、生活等领域,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松山湖是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参与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东莞超千万人的期待。非凡十年,它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放松,如今它加速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世界级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

文:梁锦弟

图:松湖融媒 刘媚

制版:李斌 刘艳兰 黄永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26

标签:科学城   东莞   换挡   中子   产业链   综合性   深度   材料   科学   国家   科技   企业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