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被江门湛江超越!曾经的广东经济强市中山,为何突然掉队了?

文/城市情报社原创出品,欢迎关注!

中山,曾经有多辉煌?号称广东经济“四小虎”(东莞、南海、顺德、中山),改革开放的标杆城市之一。如今中山有多落寞?GDP不仅被惠州江门赶超,甚至还被粤西城市茂名、湛江“吊打”。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山GDP在全省的排名不断下滑,已经当年的全省第5位下滑至如今 的第10位。中山缘何会从一座经济强市沦为一座三线城市?

曾经的辉煌

中山,地处珠江口西岸,是著名伟人孙中山的故乡和著名的侨乡。

在改革开放前,中山是一座农业县,得益于改开政策,中山人敢为人先,率先破冰,以土地作价,吸引外资,发展“三来一补”产业。整个80年代,中山工业总产值以每年平均25%的增速一路狂奔,工业跃居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进入90年代,中山政府简政放权,开始扶持一批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打造出威力、中玻、小霸王、精细化工等威震全国的“十大舰队”。

2000年以后,中山提出“工业强市”指导思想,通过政府政策扶持,中山工业形成了“一镇一品”的发展模式,比如沙溪的“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大涌“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小榄 “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古镇“中国灯饰之都”。

可以说,在天时上,中山抓住了改开的发展机遇。地利上,利用自身的侨乡优势,吸引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投资。人和上,中山政府简政放权,主动作为。

凭借“三来一补”和“十大舰队”及后期的专业镇发展模式,中山迅速崛起为广东经济“四小虎”,GDP总量长期位居广东前5。

直到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山的发展前景逐渐陷入暗淡。


失去的良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珠三角经济遭受重创,其中以加工贸易产业为主的东莞经济 下滑最为严重。东莞把这次危机当成转型的天赐“良机”,选择主动转型。

2012年,东莞启动“三重”建设“大会战”,聚焦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引进华为终端、华科大、清华大学等展开松山湖科技成果孵化。与此同时,东莞开始倾力打造南城CBD,发力金融、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

而彼时的中山丝毫没有感到凉意,仍然“温水煮青蛙”,并未及时出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政策措施,反而加大了对落后产能的扶持力度。

东莞南城CBD

2011年,中山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引导优势企业向市内工业园“扩张性转移”,促进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升级转型。

中山此举虽赢得了经济短暂性增长,却失去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这是中山失去的第一次转型良机。

2015年,国家正式批复深圳—中山(深中通道)建设项目,也就是这一年,深圳的房价暴涨,产业出现大规模转移的浪潮。中山本可以抓住这一轮机遇,以“低房价、低地价”的优势 吸引深圳产业落户。

只可惜中山反倒其行,一心只想赚快钱,打起了房地产的主意。

2016年上半年,中山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猛增至49.3%,此后几年,中山房地产投资增速一路狂飙,到了2018年这一占比达到62.5%。

四面八方的炒房客涌入中山,把中山的房价从每平米四五千元炒到1.5万元以上,部分地区 高达3万元每平米。

好景不长,随着国家“房住不炒”调控政策出台,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炒房客撤离,中山经济“一地鸡毛”。

2019年,中山GDP增速为1.2%,创下历史新低,处在全省垫底的位置。2020年,中山GDP同比增长1.5%,增速依旧位列全省靠后的位置。

近十年,中山工业发展几近停滞

2016年以后,中山房价出现暴涨


自废武功

2019年,中山提出了“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口号。此时的中山开始撇弃房地产,重回“制造业立市”的发展路线。

2021年,东莞GDP过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成为广东第3座“双万”城市。看到曾经与自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兄弟”华丽逆袭,无疑刺激了中山。于是,中山“照猫画虎”玩起了腾笼换鸟。

2022年,中山全面吹响了“工改”的号角,所谓工改就是把过去老旧的工业用地改造为现代化、高效的工业用地,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用行政手段,驱逐低端产业和人口。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中山“大拆大建”。截止今年8月,中山共拆除整理低效用地面积达8935亩,拆除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当大量厂房被拆掉之后,不少中小企业被迫逃离了中山,流向了江门和珠海,给周边城市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中山“一刀切”的工改无异于是“自废武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山经济同比增长1%,在珠三角九市中垫底。经济总量上,中山已经被湛江赶超,下滑至全省第10位。


中山之问

深中通道是否是中山的“救命稻草”?自深中通道获批之日起,中山就把自己的命运跟这座桥绑定在一起,似乎深中通道一建成,深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就会源源不断向中山转移,中山的经济便一飞冲天。

醒醒吧中山,在国家规划里,深中通道只不过是深岑高速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这只是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一个工程,它主要受益城市是深圳,而不是你中山。

再者,深中通道对于中山有可能是把“双刃剑”,如果中山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力,形成与深圳,未来反而会被深圳、广州双重吸血。

第二、中山“一刀切”式工改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从时机上看中山的“腾笼换鸟”比东莞、佛山晚了整整10年,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目前全球经济下行,产业升级步伐放慢,中山不能一味只要所谓的高端产业,如果把制造业“根”全都拔了,老鸟飞走,新鸟不来,得不偿失。

第三、中山“工改”不能照搬照抄东莞和顺德的村改经验。中山既没有珠海的经济特区政策,也没有东莞、佛山的区位优势。即使深中通道建成后,高昂的过桥费、通勤成本都会成为制约产业转移的阻碍因素。况且想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不只有中山一家。

数据显示,2021年,惠州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今年1-8月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广东第一,目前深圳产业外迁的方向除了东莞就是惠州。

深中通道2024年才建成通车,2年后,等轮到中山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城市情报社:专注城市经济领域,欢迎点赞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中山   广东   江门   惠州   经济   东莞   深圳   中国   通道   产业   城市   湛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