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零公里处不再寂寥,村民增收致富,“浦江之首”探索上海乡村游新路

地处上海母亲河黄浦江零公里处的“浦江之首”景区在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多年来“藏在深闺人不识”。但今年国庆期间,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转变如何发生? 自从去年初,东夏村里多了一批年轻面孔开始,这个“老人村”重新焕发活力。年轻创客被东夏村的乡村振兴规划吸引,带着创意和想法回乡创业。剧本游、直升机、马术培训、露营等极具吸引力的体验性游乐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绿水青山间蓬勃发展。

趣味性的体验项目,完善的餐饮等配套,让原本仅有美丽“背景板”的浦江之首生机勃勃,景区所在的东夏村也大变样。

合力破除政策壁垒

站在浦江之首远眺,江水烟波浩渺,江中帆舸争流,江滩芦苇摇曳,江岸柳绿桃红,孕育着道不尽的江南水乡风光。

这种绝佳的“背景板”在上海极为罕见,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浦江之首只是个人迹罕至的小众景点。长期以来,以石湖荡镇、泖港镇等为代表的浦南地区地处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承担着“水源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难以进行大规模开发。一些像东夏村这样旮旯里的乡村渐渐被“遗忘”,村里老龄化程度严重,过半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缺乏生机活力。

2019年,东夏村被纳入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松江区和石湖荡镇两级政府以农民集中居住为突破口,释放出土地等生产要素活力。

去年初,石湖荡镇与国盛集团展开了以“浦江之首”为支点的乡村振兴深度合作,合资成立乡村振兴区域运营平台——思尔腾茸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浦江之首”乡村振兴开发项目团队,合力建设“浦江之首1800亩·生态人文乡旅融合社区”,打造“荡里有米”IP和“荡里有米产业社区”。

在建设过程中,东夏村也突破了不少政策瓶颈。比如,荡里有米产业社区是景区配套,要在租赁的农宅内开设餐饮、米茶铺等业态。但按照相关要求,农宅不能破坏原有主体结构,餐饮资质需要层层审批。那么,餐厅装修该如何布局装修?餐饮等经营事项需要申请何种许可资质才能合法合规?

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通过实地走访餐厅,测量了其厨房和提供餐饮服务的就餐面积,判定其符合申请中型餐饮食品经营许可的要求,并对其厨房的动线布局、功能设置、设备设施等方面开展指导,使乡间餐厅顺利开张。

年轻人回乡创业做文旅产业

因地制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但同时不免遇到,乡村文旅产业经营模式单一,多为农家乐、亲子采摘、民宿等业态,特色不明显,易形成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该如何出牌?

在石湖荡镇党委书记翁雷均看来,要探索建设差异化、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旅产业,持续释放乡村振兴带来的改革红利,用好“浦江之首”资源禀赋走出一条新路。

实施路径确立后,关键在人。一支平均年龄为“95后”的回乡创业创客团队,承担起重任。“做文旅产业,年轻人更懂年轻人。”翁雷均说。

不少村民甚至是村干部,对这批年轻创客是半信半疑的。

要融入乃至得到信任,第一关就是语言关。创客团队中除了部分是返乡创业的本地青年,大多来自五湖四海,要听懂浦南乡间土话,难度可想而知。

关系破冰从租赁农宅开始。东夏村的村干部张建新经常组织村民开展活动,衷心希望村里能够热闹起来。在与年轻创客们打交道中,张建新看到了他们的努力。村子多了一群想干事的年轻人,张建新打心眼里高兴。

乡村创客们清楚地记得,张建新凝视着田头良久,转头说,“房子给你们,造个家园给我们。”

破冰后,两方实现“双向奔赴”:年轻创客拜老农为师,听他们说道乡里的故事;村民从头学用智能手机,学习制作奶茶,当好服务员,家里多了一份收入。

近两年时间,浦江之首在蹒跚中成长。今年国庆,荡里有米产业社区经营数据亮眼。国庆节前一周,有米餐厅营收超6万元;国庆期间,餐厅营收超16万元;有米农场268元套餐档火爆,仅箭道项目营收就有近29万元。

游客好评颇多,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中上传视频,写下满意评价。“这里既有游览参观的人文景观,又有采摘、骑马、射箭、直升机等体验性项目,老人、小孩都适合。景区免费开放,外面的绿皮火车富有年代感,适合拍照打卡留念。”

有米餐厅经营者陈健是一位返乡创业的新时代青年,2015年他成为一名电商创业者,通过直播带货收获了无数“妈妈粉”。2019年,从石湖荡镇东夏村走出去的他,看到逐渐老龄化、空心化的乡村现状后极为心痛,萌生出在家乡干一番事业的想法。

陈健带来了新的思路,除了主推新鲜绿色食材、土灶菜饭等特色,做好“传统农家乐”有米餐厅,还与同伴联手创立大米汽水、大米奶茶等新品类,延伸大米加工产业链。

节假日期间,大米奶茶铺日均营业额超4000元,“喝了大米奶茶么”,在游客中形成热议。

年轻人确实更懂年轻人。背靠“浦江之首”,水上皮划艇、空中直升机、地上骑马游,一批极具吸引力的体验性项目深受游客喜爱,再加上露营、篝火晚会等配套,浦江之首在上海户外活动圈小有名气。

“五金”体系让村民得实惠

乡村振兴落脚点,是村民得实惠。东夏村村民张建瑛原本在松江城区工作,如今选择搬回村里集中居住建的新宅,成为有米产业社区的一员。

像张建瑛这样的,村里不在少数,已有29名东夏村村民就业挣到“酬金”,今年1到8月,总薪金收入达1253920元,岗位覆盖保洁、厨师、服务员、传菜员以及自主创业等,预计2023年带动村民就业创业超过100人。

除了农民挣薪金,东夏村形成“薪金+租金+股金+税金+公益金”的增收体系。

租金指的是,村民通过转让农宅使用权赚“租金”。现沈家浜有4户农民房屋出租企业,年租金收入120863元。

股金指的是,1800亩文旅综合产业片区内的集体资产出租,年租金总收入近26万元。随着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的建成,预计2023年初将会腾挪出大量闲置宅基地,村集体收入大幅提升。另外,运营方还要将每年营收的1.5%分红给东夏村集体经济组织,保障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税金指的是,吸引创客入驻东夏村,实现招商引资,目前入驻企业覆盖电子商务、农旅团建、设计施工、文化文创、人力资源等多个行业,增强乡村产业“造血功能”。

公益金指的是,产业社区入驻企业逢年过节心系村民,为村里孤寡老人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

张建瑛说,住着崭新的集中居住小洋房,宅前屋后有自留地,左邻右舍是亲戚朋友,家庭收入节节高,内心充满获得感。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李成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松江区   黄浦江   村民   乡村   景区   寂寥   村里   上海   租金   大米   餐厅   年轻人   产业   浦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