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黑科技”是真的,中国科学家研发新型口罩可检测空气中病毒

2019年新冠病毒肆虐来,全人类就展开了一场“口罩革命”。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早前曾明确指出飞沫在新冠病毒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戴口罩成了人们出门的一件必需品。据本周发表在期刊《Matter》上的一项研究,中国的科学家团队研发出一款新型口罩,可以检测空气中的呼吸道病毒。

口罩是伍连德发明的

1910年一场震惊世界的瘟疫,从贝加尔湖向南传播到我国东北地区,伍连德被任命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为了防止疫情,他设计了一种用双层纱布制作的口罩,以此阻止细菌的传播,从而快速的阻止了瘟疫的蔓延。

这种在当时被广为应用的口罩,被命名为“伍氏口罩"。凭借着口罩和其他一系列举措,他仅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鼠疫,伍连德口罩从此名扬天下。

广东一男子不戴口罩出行,感染数名居民

在疫情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不管是秉着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态度,我们都应该随时佩戴口罩防止疾病的传播。与其他相比,生命健康最重要。在大多数人严格遵守防疫规则甚至居家多日的情况下,总有一些人不遵守防疫规定、不佩戴口罩,给他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据悉,广东一男子于9月30日从呼和浩特返韶,在核酸异常的情况下,依然不佩戴口罩,步行至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导致多名路过的居民被感染新冠病毒,造成其携带的变异毒株在社会面传播重大风险,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其进行刑事立案侦察。

此外,福建某地铁口,不戴口罩2人隔空传染;深圳市民路边偶遇,不戴口罩,秒被传染;某小区居民不戴口罩摆龙门阵,造成感染。仅仅是因为没有戴口罩就被感染,这样的感染例子数不胜数。

秋冬季节,不止是新冠肺炎,也是多种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科学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防止疫情扩散蔓延,降低交叉感染。


中国科研团队出新招,研发“黑科技”口罩,10分钟检测空气病毒

出行佩戴口罩可以明显降低传播和感染的风险,我国的科学家方寅表示,诱发新冠肺炎和流感的呼吸道病原体,可通过受感染者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或气溶胶在空气中传播,但是由于空气中的病毒浓度很低,很难被检测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穿戴生物电子口罩,这种高灵敏度口罩可以检测空气或气溶胶中含有的常见病毒,能对0.3微升的含有病毒蛋白质的液体做出反应,该口罩还能检出超低浓度(0.1fg/ml,即1ml空气中的1000万亿分之一克)的气体介质样本。一旦连接到无线网络,这种口罩10分钟就可以检测到空气中的病毒并向佩戴者的移动设备传输实时数据,包括检测警报。

在此也希望这项黑科技口罩能够早日运用到普通老百姓手中,也提醒广大网友以广东男子为戒,遵守防控措施、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坚决不要随地吐痰,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全威胁。希望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早日取得“口罩革命”的全面胜利。

我是大国,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和关注!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贝加尔湖   口罩   气溶胶   病毒   瘟疫   广东   疫情   防疫   中国   居民   中国科学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