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有10万女兵,却从来不上战场,这些女兵到底用来做什么?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古人诚不欺我。

王朝的周期定律亘古未变,从建立之初的励精图治,再到鼎盛时的衰落。

就好像是太阳的东升西落一般,这是自然的规律,同样也是一件事物发展的永恒真理。

中国五千年来历史推进,兴亡交替,对于中国历史而言,极具影响力的一句话莫过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将其称之为人权平等的口号也不为过。

清朝末年,吏治腐败,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且又有鸦片战争等外患不断侵扰,满清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已是昭然若揭。

在这种水深火热的环境下,全国最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太平天国的火种,瞬间燃遍了大半个中国。

借势

毋庸置疑,每一个依靠起义或是政变发家的枭雄人物,这些人本身就具备着成为一个优秀演说家的天赋。

远的不说,希特勒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说得片面一点,一个维也纳的流浪汉,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国元首,乃至统一整个欧洲的战争狂魔,靠的也就全是一张嘴了。

言语是思想的表达,生动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乃至灵魂。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同样具备着煽动人心的天赋。

太平盛世里,宗教难以发展昌盛,但是每逢乱世,佛寺道观往往都是络绎不绝的拜佛烧香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在祈祷,人人都在渴望一个救世主。

官府残酷地剥削,民间治安的混乱,以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底层的百姓早就被折磨得生不如死,正所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于挣扎在底层的绝大部分人群而言,他们的知识文化层次大多都还停留在文盲阶层。

毕竟在当时而言,读书识字可不是人人都有这个物质条件的。

就算买得起课本交得起束脩,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一个劳动力的缺失简直是致命性的打击。

故而,清朝人口虽多,但真正读书识字,有文化知识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所以,一个救世主的横空出世,无疑会在民间掀起一股热潮。

当时的清朝被英国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在面对不平等条约的同时。

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也因此传入了内地,基督教的教堂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在促进文化进步的同时,广西人洪秀全也因此看到了发家的契机。

洪秀全本就是落第的秀才,虽然没能考取进士,但他为人机敏且有心机。

西方传教士的教义思想深深地改变了洪秀全,甚至让他摒弃了苦读多年的传统儒学,改以研究基督教义。

而也正因为如此,洪秀全想到了宗教和起义相结合的模式。

太平天国的口号就是: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这样的思想,无疑是对传统封建礼制的一次巨大冲击。

对于长期生活在阶级压迫中的广大百姓来说,洪秀全所提出的口号,让这些百姓们在绝望中看到了一缕曙光。

于是,太平天国的队伍迅速壮大,疲软无力的清廷统治者,根本无力剿灭新兴的起义势力。

既然提出了平等自由的口号,太平天国中也就随之诞生了一支较为特殊的部队。

自古战场上的金戈铁马都是男人的事,像花木兰,穆桂英这样的女将大多都是民间传说夸大的产物。

可是在太平天国,却切切实实的存在着这么一支军队,全都是由女子组成,人数还不少,足足有十万之多。

不过让人好奇的是,这支女子兵团却从来没有上过战场,那么洪秀全组建这支军队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作用

清廷对于太平天国的痛恨甚至超越了外来侵略者,统治者举倾国之力,也势必要剿灭这股造反势力。

中华大地,瞬间就陷入了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局面。

打仗每天都在死人,每天都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补充进去。

一战定乾坤听上去简单,但就像是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漠北决战,无一不是经过了多年的铺垫和积累。

战争比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一个政权,乃至一个国家的忍耐力和底蕴。

有句话叫作“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补给对于一支军队而言,是重中之重。

君不见,袁绍官渡之战的失败关键,不正是在于被曹操偷袭烧毁粮草,这才引得军心大乱而惨败吗?

女子的体力虽然比不上男人,但太平天国的女兵却担当起了后勤补给队的工作。

为大军运送粮草,在战线后方救助伤员,还有缝制衣袍等针线活计,都是归属这些女兵负责。

组建女兵队伍,也算是开了一大先河,男女平等的先决条件,就在于洪秀全所提出的平等口号。

可是,洪秀全的心胸格局始终太过狭窄,他走了利用宗教蛊惑人心的捷径,没有像那些开国帝王般稳扎稳打。

太平天国的败亡关键,就在于内部的消耗和高层的勾心斗角。

要知道,当时的清廷尚且知道团结上下对付太平天国,而太平天国的几大天王却互相残杀,争权夺利不知休止。

这同样和洪秀全提出的平等宗旨脱不开关系。

封建礼制的等级划分,确实被统治阶级当作了奴隶百姓的工具,但其本身不可否认,也是十分现实的社会管理经验所得出。

有时候,一味地追求平等,反而成为了一种畸形的矛盾关系。

就好比是太平天国的女兵,明明女人的体质各方面就不如男性,但却因为一句平等的口号,做着和男性相等同的差事。

这对于这些女兵来说,显然是不平等的。

而且洪秀全还专门规定,这支女兵队伍的成员,不允许私下和男兵队伍接触。

据说,这是为了维护男女间的平等关系而设立的规矩,男女之间不允许私下交往,更不要说是结婚成亲。

对下面的人要求如此严苛,反观洪秀全自己,却公然以皇帝的身份自居,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应有尽有享尽人间富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太平天国   女兵   礼制   清廷   清朝   口号   战场   平等   队伍   百姓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