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74岁担任北京副市长,81岁官至副国级,一生为国为民活到106岁


1935年12月9日,为了反对日本侵略者策划的华北五省自治,北平的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二九运动”。

在“一二九运动”中,除了参加游行的学生之外,还有高校的老师。

有一位是燕京大学的女老师,此人名叫雷洁琼。

雷洁琼严景耀夫妇

新中国成立后,雷洁琼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等职务,官至副国级。

尊敬的雷洁琼,一直是那么精神矍铄,儒雅慈祥,平易近人,可亲可敬。她既是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

这是一位览尽中华百年风云,见证民族沧桑巨变的伟大女性。

她的名字,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耳熟能详。

作为民主斗士,她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亲历“下关惨案”,曾和毛泽东一起商谈建国大业,出席开国大典;作为国家领导人,她高瞻远瞩,鞠躬尽瘁;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面旗帜,她关注民情民生,积极建言。

那么,雷洁琼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雷洁琼出生于1905年(1905年9月12日-2011年1月9日),祖籍广东台山。

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举人,雷洁琼的父亲思想开明,因此,雷洁琼虽然是女子,依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雷洁琼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4年,雷洁琼前往美国留学,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不仅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而且还获得了留学生优秀成绩奖。

1931年,雷洁琼返回国内,进入燕京大学的社会系,成为一名老师。那段时期,雷洁琼就开始研究儿童福利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问题,是当时较早涉足这方面的专家之一。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雷洁琼也主动走上街头,加入到游行示威的队伍当中,雷洁琼虽然是女子,却有不输于男子的气概与决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辞去了燕京大学教师的职务,前往江西,在那里开展抗日救亡以及妇女运动。

和平请愿团临上火车前合影。前排右二为雷洁琼。

后续的解放战争时期,雷洁琼也到处奔波,她不断抵制内战,积极参加和平请愿活动,同时,雷洁琼还在1949年参加了政协会议,参与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是新中国的筹建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雷洁琼长期从事法务工作,担任了北京政法学院教授,为新中国的法制事业发展与建设做了很多基础工作。

1949年9月,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进代表合影。后排左二为雷洁琼。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作为知识分子的雷洁琼也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劳动,后来还是周总理出面,把雷洁琼保护起来,才使得雷洁琼平安度过了那段时期。

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1979年,74岁的雷洁琼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主要分管民政、宗教等方面的工作。

1986年,81岁的雷洁琼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新中国的副国级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从事教育工作还是担任北京副市长,抑或是官至副国级,雷洁琼始终清正廉洁,她的一生就是为国为民的一生。

虽曾久居政坛,位高权重,却从未离开教师岗位。正如她所言,“说到底我只是一名老教师,在所有称呼中,我最喜欢教授这个头衔”。

虽历经战火纷飞,人生起落,却从未放弃学术研究。

虽德高望重,身居要职,却从无骄奢之气,是学生眼中温良平易的可敬老师,是亲人眼中爱吃广海咸鱼、开平腐乳,宽容大度、乐观豁达的和蔼老人。

至于雷先生的“大嗓门”,熟识她的人大都念念不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这样理解:“她胸怀坦荡,宽宏大度,一切言行都坦荡无遗。她说,我不会小声说话。实际上是说,她没有不可公开讲的一己之私的话。”

与雷洁琼有着60多年友情的著名作家冰心先生,曾撰文回忆当年雷洁琼刚到燕京大学任教时的情形:“一天,文藻回来对我说,我们系新聘来一位年轻女教师,是广东人,她不但教学认真,还常常带学生到乡下访贫问苦,真是个热诚的人。”

曾有记者在雷先生105岁寿诞时见到她,称她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材匀称,体重保持在54公斤左右,血压也几十年保持稳定,听力和60岁的人一样,读大学时戴300度的近视镜,100多岁时还是这个度数。

有人总结雷先生的养生之道:饮食清淡,偏爱新鲜蔬菜;饮食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即使逢年过节也不多进食,且从不饮酒;基本不服药,不吃补品,只根据医生的建议补点维生素。

“我不懂医学,但我相信,经常工作,经常想问题,也是锻炼。只要脑子不出毛病,其他‘零件’的机能也都可以保持得很好。”雷洁琼说。

雷洁琼曾在《我的幸福观》一文中说:“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奉献,从而得到满足和快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雷洁琼的丈夫严景耀先生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泰斗,比她早谢世20多年,他们膝下无子女,雷先生晚年同侄女一起生活。

她从不为亲戚谋利,晚辈多从事普通工作;她奉劝侄儿不要出国,在国内好好发展;她到基层常常多见教授少见官员;她的住地距北京市政府很近,虽有专车乘用,但是去市政府办公室经常安步当车;常到她家里的学生,即便和司机很熟,她也从未让他们“蹭过车”;有老朋友从美国归来,为请对方品尝北京烤鸭,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她让家里的保姆去排队购买;连他的学生希望给她的侄女和司机一件北大社会学系的文化衫,都被她坚决拒绝……

雷先生生活简朴。衣服破了,缝补一下在家里穿,她的毛衣、内衣、丝袜都缝补过多次,夏天穿的黑绸裤,有的是三条改成两条,缝上补丁再穿。家中多是一些老旧家具,住房较窄,多年来都是卧室兼办公室。

曾有一位到雷老家中采访的记者感慨地表示,来时以为走错了门,没想到一位人大副委员长的家竟是这样简朴,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居民的家。

雷老多年坚持节约用电,有时夜间身体不适,无法入睡,保姆要给她开灯照明,她不同意,说“不要费电”,在黑暗中躺了许久才睡着……

她主要生活在北京,过着平淡的生活,于2011年因病去世,享年106岁。

END —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点赞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燕京大学   副市长   北京   为国为民   矍铄   德高望重   北京市   新中国   时期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