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微博大V的脚步 一起寻访两千多年前的西安城


上面这张图是网络上一张流传许久的西安夜景,很多外地朋友除了感慨城市主干道四四方方保持了古都风貌之外,还会疑惑箭头所指的黑色区域,究竟是一处怎样的神奇存在?各类的资料都会标注这里是汉长安城遗址,是两千多年前的西安城所在,但里面究竟有什么遗址,因为长期以来这里都处于未开发状态,包括许多西安本地人在内,都很难说清楚。

9月22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联席会议召开,双方表示汉长安城遗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地,将在已有保护措施的基础之上会进一步加强大遗址保护特区的开发与建设,这也预示着这里在未来会有一番大的动作。

微博大V,同时也是访古的发烧友@长安沐雨梓,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就实地去寻访了这一处遗址的核心区域——未央宫遗址,这里是目前参观游览条件最为成熟的区域,虽然只是整个遗址的部分区域,但面积也足够巨大,也有很多值得寻访的西汉古迹遗存。

下面就按照他的游记,一起走进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吧。


关中平原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娄敬向刘邦提出:“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建议刘邦定都关中,刘邦于是因秦长安乡之名,兴建长安城,作为西汉的首都。


汉长安城平面图


丞相萧何主持了长安城的兴建,他先以秦朝故兴乐宫、章台宫为基础分别兴建了长乐宫、未央宫。经过历代帝王的兴建,汉长安城逐渐形成了西、南、北三面城墙曲折,东面城墙平直,四面各三门的格局,因南北城墙与南斗、北斗星形状相似,故称“斗城”。


长乐宫平面图


汉长安城西北为工商业区,东北为官吏和平民居住区,宫殿区主要集中在城内中南部,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城市西南为未央宫,东南为长乐宫,城外西侧为建章宫,未央宫北为桂宫、北宫、明光宫。本文且对未央宫的建设与遗址保存进行简要介绍。

未央宫始建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因在安门大街以西,又称西宫,是汉长安城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宫殿。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高祖在关东,令萧何成未央宫。何斩龙首山而营之。山长六十余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迹,山即基,阙不假筑,高出长安城。”如今未央宫宫墙周长8800米,东西墙长2150米,南北2250米,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


园区导览图


今日的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要包括11大遗址区:前殿遗址、椒房殿遗址、中央官署遗址、少府遗址、西南角楼遗址、天禄阁遗址、石渠阁遗址、沧池遗址、明渠遗址、西安门遗址、章城门遗址。


石渠阁遗址


丰景路一路向东首先可以看到石渠阁遗址。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因其阁下陇石为渠以导水,故名。秦末刘邦进据咸阳后,萧何所收秦朝的律令和图书典籍,即收藏于此。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诏诸儒讲五经同异,章句之学兴盛。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遣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其征集的图书亦藏于此阁。遗址处现仍存台基南北长90米,东西80米,高约8米,遗址前存有文保碑。


天禄阁遗址


自石渠阁继续向东可以看到天禄阁遗址及在其上修建的天禄阁小学遗迹。天禄阁是汉代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的建筑,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扬雄等都在天禄阁校勘过书籍。汉成帝时,曾命学者在未央宫天禄阁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和校勘工作。刘向死后,汉哀帝令其子刘歆嗣父之业,完成《七略》《别录》等著作。天禄阁遗址现高10米,底部边长约20米,台上有后人所建“刘向祠”。民国时期西京筹备会曾在此兴建天禄阁小学,如今其遗址前保留有刘向雕塑。


椒房殿遗址


从北宫门街南下向西,可以看到一片红色砖块围绕标识的遗址区——椒房殿遗址。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宫殿,宫殿墙壁以椒粉和泥涂抹,可使其殿壁有暖色,有温暖感,又可使殿中芳香,此后“椒房”便成为了皇后的代名词。椒房殿遗址由正殿、配殿和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正殿坐北朝南,殿址之南有二阙址,二阙东西相距23.5米,可见其建筑规格之高。椒房殿遗址对其中的正殿、庭院、踏道、巷道遗址等进行了标注,可以直观地观察理解椒房殿遗址出土后的分布情况。


明渠遗址


自椒房殿遗址向西会看到明渠遗址南北向穿过,沧池位于未央宫西南部,呈不规则圆形,东西400米,南北510米,最深处6.5米。史载:“未央宫有沧池,言池水苍色故曰沧池”。沧池中有渐台,是汉代皇帝及贵族观景游乐和举行宴会的场所,明渠是沧池与汉长安城的关键渠道,整体保存较好。


少府遗址


从小路向西,可以看到少府遗址,遗址东西110米,南北59米,其主体建筑为南北二殿,为大型殿堂建筑,南殿面阔7间,北殿面阔5间,遗址北部有庭院,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及“汤官饮监章”封泥等。少府为汉代九卿之一,掌握皇室财政及宫廷日常开支与手工业作坊,这一遗址学者认为为少府或所辖官署遗址。


中央官署遗址


南下至宫西一路向西可至中央官署遗址,这是一座封闭式大型院落建筑,东西135.4米,南北71.2米,周围为院墙,南北两排房屋,居中位置有南北向排水渠,分为东西两个院落。遗址内出土了大量骨签,为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供进之器”,即弩机的生产记录,故猜测此地为管理郡国工官的机构官署。遗址南部有想象复原透视图,可供游客直观了解中央官署汉代时期的样貌。

向西顺未央宫西城墙南下,右侧为汉长安城西城墙遗址,其中的夯土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向南先后可以见到章城门与西南角楼遗址。西南角楼向东继续沿南城墙遗址,会经过其西侧的沧池遗址,沿沧池遗址向东北方前进即可到达未央宫的核心建筑——前殿遗址。

前殿位于未央宫中部,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利用龙首山土台,在其上夯筑加工的一组高台建筑。前殿分为前、中、后三大殿,中殿是正殿,皇帝登基、大朝、皇家婚丧等大典均在此举行。前殿基址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北高南低,北部最高处高出今地面15米。前殿建成之初,刘邦见修建得及其壮丽,生气地对萧何说:“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回答:“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刘邦才高兴起来。

未央宫遗址前为一广场,顺广场北上,两侧为“汉”字红旗招展,东西两重台阙,至平台之上可看到屏幕模拟汉代帝王的影像,以及前殿宫殿建筑想象复原透视图。沿台阶而上,中间平台以采集自汉长安城遗址相小堡村的云纹瓦当为原型,塑造了“云纹瓦当大地景观”,其上以汉隶书:“汉风起兮城,长安未央宫。”向北拾级而上,至前殿遗址最高处,可远眺椒房殿遗址、沧池遗址等,可以更为全面地感受到天汉威严。

自前殿遗址顺南宫门街南下,可以看到未央宫遗址的南门——西安门。西安门位于汉长安城南城墙靠西,因位于安门以西,故名。西安门包括三个门道,考古发掘时西门道已被破坏,中、东门道宽8米,两侧础石便占2米,进深19-20米,夯土隔墙14米宽。包括西安门在内,汉长安城东西南北各3座城门,体现了《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的理想化都城城门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西安   官署   明渠   石渠   少府   刘邦   博大   遗址   长安城   脚步   东西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