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镜头」你在故宫修文物,我在天博修古画

  你一定还记得当年那部走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群人,身怀绝技,在红砖青瓦之间,用手艺,心血和时间,跨越古今,修复文物,对话古人。

  在天津博物馆,也有这样一群为保护古迹默默奉献的人,虽然,他们比不上在故宫修文物的专家们,但是,他们一样秉承“匠心精神”,慎重、沉静、耐得住寂寞、这是对坚守的传承。

  一早记者在天津博物馆字画修复室看到,文物修复师李炯正与徒弟伏身于修复案前修复李叔同隶书扇面。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京津两地以“苏裱”修复为主,以“师承制”的方式传承,形式淡雅。由于古书画大多作画于宣纸、棉料、丝织品之上,古书画修复后的特点是柔、软、薄、光。古书画修复讲究“洗揭补全”4个步骤。“洗”是用清水把画洗干净;“揭”是把画后面的覆盖纸揭掉;“补”是把破损的地方修补平整;“全”是把残缺的地方用相同的墨上色。

  古字画修复的过程无一不体现着老祖宗的智慧。用于古书画修复的画案就极为讲究。画放到红画案上,有脏的地方就很明显,书画清尘就方便得多。”李炯表示,文物修复室里的红画案,都是颐和园师傅用“披麻挂灰”的传统工艺制作的,这种工艺可以使画案更耐水冲刷,不易开裂走型。

  谈及古书画修复的意义时,李炯表示,“文物是有生命的。我们用修复进行保护,保护的不仅是文物本身,更是文物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传承。”

津云新闻记者 马成 蒲永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修文   故宫   耐水   青瓦   颐和园   丝织品   古画   匠心   扇面   天津   字画   书画   文物   博物馆   讲究   镜头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