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视野丨体育与旅游高质量融合的发展路径

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健身运动逐渐成为潮流,良好的形体塑造令许多年轻人羡慕并积极进行运动。一方面加强自身免疫,另一方面愉悦身心。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为体育休闲、运动领域带来了极大的需求,丰富多样的休闲运动活动将越来越成为大众休闲趋势。体旅融合,将撬开体育休闲运动的另一番市场,带来多样的运动形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进行身心的放松以及心境上的修养。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摄图网

01体育与旅游融合的主要路径

1资源融合。

从资源融合角度看,体育与旅游活动的场地资源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山地、水域等场景作为竞技体育中所需要的场馆场地,同样成为旅游活动场所,场馆场地与旅游场地的兼容性愈加显现。

2市场融合。

从消费群体角度看,体育消费者与旅游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即体育消费和旅游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服务型消费,且体育与旅游消费的目标群体具有一致性,可以实现相互融合转化,为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3产品融合。

从产品融合角度看,体育与旅游包含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其中,在有形产品中,体育用品与旅游纪念品能够存在融合;在无形产品中,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等产品特征能够与体育产品具有较高的吻合性。

4业态融合。

将体育文化作为内容,旅游活动作为场景和载体,积极有效促进旅游业与体育业由单一化向复合融合化发展,能够有力助推业态的融合创新。

©摄图网

02体旅融合的主要模式

1景区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取决于景区资源的先天优势,多以江海湖泊类、河湖湿地类,山岳丛林(生态)类、高山冰雪类及沙漠草原类景区为主。依托景区的空间规划和资源分布,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引入体育旅游项目,既可以丰富休闲旅游业态,也能够促进景区升级转型。

47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景区高达20家,占42.6%,包括北京平谷区金海湖景区、天津滨海新区东疆湾沙滩景区等江海湖泊类景区7家,内蒙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乐园景区、黔南州龙里油画大草原景区等6家,张家界市武陵源核心景区、宣城市徽杭古道景区等山岳丛林类景区4家,成都市西岭雪山景区等高山冰雪类景区3家。

©摄图网

2旅游度假区模式

与传统景区不同,旅游度假区具有户外空间大、基础设施好、综合要素全、业态融合度高等特点,是当前国际上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首选模式。47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公示项目中,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有19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主要以滨海(生态湖)运动休闲度假、温泉康养度假、冰雪运动休闲度假等体育旅游产品为主。

如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亚布力滑雪场是国内最大的滑雪场,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雪上训练中心。滑雪中心分为两大滑雪区域:一个是亚布力竞技滑雪场,主要用于举办国际国内竞赛,也可供中、高级滑雪水平的滑雪者使用;另一区域是风车山庄滑雪场,主要是供不同水平的滑雪者进行旅游滑雪和一般性竞赛滑雪。

3体育小镇模式

体育小镇又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多以推动乡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目的,以极具参与性与体验性的体育休闲运动设施聚集为特征,同时兼具文化、健康、旅游、养老、度假等多种功及消费业态。目前,国内建设的体育小镇主要围绕户外、马拉松、冰雪、足球、自行车等大众参与度高的体育项目,以户外运动为主。

如张家口市太舞滑雪小镇,位于张家口冬奥核心区内,项目总面积4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四季全运营滑雪度假小镇。再比如保山市启迪科学家小镇,主要以“冰雪+”为路径构建“体育+”产业体系,是中国花样滑冰队定点训练基地和第二批“冰雪运动推广示范单位”。

4体育场馆模式

此类模式从形态可以称为“体育载体空间”模式。主要以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会场馆(体育中心)、户外运动载体及配套设施建设区为依托,以体育运动为内容,以休闲旅游为场景,推动体育、旅游、商业、娱乐等业态融合,带动周边土地升值、文旅消费升级,推动城市综合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均是国际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典范。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国家指导下,率先推动体育、文化、旅游、会展、商业五大产业融合发展,2013年被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首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19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永久办公场所也落户奥园。

©摄图网

5商业载体模式

“体育+商业+文旅”综合体,是近年来体育旅游拓展融合内涵崛起的实体化空间载体,并逐渐成为体育旅游城市的热门目的地。其主要特点是,以体育或文旅大中型设施为基础,融合体育运动、旅游、健康、文化、休闲、商贸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空间或体育消费聚集区。不仅能满足家庭式消费需求,也能带动体育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无锡市海澜飞马水城,位于江阴市新桥镇区南首,是海澜集团全新打造的集马术训练、表演、比赛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化大型马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内设有马术表演馆、马文化博物馆、海澜美术馆、马儿岛酒店、桃园山庄大酒店、飞马水城酒店等各类配套服务设施。

再比如广州融创文旅城,是入选“2020年全国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的商业空间载体集聚区。园区内建设有融创乐园、融创雪世界、融创水世界、融创体育世界及大剧院和滨湖酒吧街等配套业态,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生活休闲、体育娱乐中心的粤港澳地区微度假目的地,能够满足各年龄阶层群体的需求。

6产业园区模式

产业集聚具有成本、技术、市场等多种优势,是未来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目前体育与旅游融合过程中的短板和弱项。通过建立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园区,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旅游企业、体育文化企业落户园区,构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形象。

此次入选的新余市仙女湖国际汽车文化产业园,项目占地2008亩,总投资约15亿元,是集承办重大汽车赛事、汽车运动、旅游休闲、商业地产等为一体的汽车文化综合园区。规划建有国际级房车营地、游艇码头、汽车酒店等配套设施,每年可举办国际国内赛事10场以上,品牌发布及推广活动30至50场,带动旅游和参赛人员超过30万人次。

©摄图网

03体育与旅游融合的未来趋势

1数字技术引领体育旅游智慧化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5G网络的逐渐普及,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体育旅游将有更多玩法。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智慧旅游,大力发展智能体育,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2020年10月,《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1000个体育公园,推进“互联网+健身”,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

2潮流运动促使体育旅游热度提升

随着国内兴起的全民健身热潮,潮流运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以《极限挑战》为代表的体育运动类的综艺节目在年轻群体中掀起了潮流运动的热潮。霹雳舞、滑板、攀岩和冲浪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运动项目观赏性强,商业化价值高,市场潜力无限。

3体育旅游品牌化、IP化越发重要

游客的消费需求经历着“认知—参与—融入—沉浸”的变化,游客偏好具有核心吸引力及主题性的产品,期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获得身份认同感,而IP的强内容性、高排他性,可赋予旅游产品独具特色的个性主题,符合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比如知名赛事、明星级的运动员、著名体育俱乐部、热门体育娱乐活动,以及具有地标意义的体育场馆等,都可以成为体育旅游IP和顶级流量,将能很好地带动一个地区和一个时期体育旅游的发展。

体育旅游在国内发展升温时间只有十余年,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伴随着游客对于休闲体验旅游方式的关注与青睐,更多的旅游项目元素融入进体育旅游业态,形成体育旅游新业态,体育旅游融合模式逐渐多元。

04体育与旅游融合的示范

1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是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扩大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要平台,是丰富旅游体验、传播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依托,是扩大体育旅游消费、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为满足旅游者运动体验需求,开展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山地运动等户外运动以及其他运动项目,体育旅游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完备、体育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且全年持续供给,具有一定发展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的经营场所。

2体育公园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任务目标,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的体育公园,鼓励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行政区域(含县级行政区域和乡镇,下同),建设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15%,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健身步道不少于2公里,无相对固定服务半径,至少具有10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5项。

鼓励常住人口30—50万的行政区域,建设不低于6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20%,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健身步道不少于1公里,主要服务半径应在5公里以内,至少具有8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4项。

鼓励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行政区域,建设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20%,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主要服务半径应在1公里以内,至少具有4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3项。

3体育旅游示范区

公共服务是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保障,体育旅游示范区作为体育旅游示范单位,未来的建设应通过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引领全社会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这其中最主要的公共服务要素包括体育旅游交通系统、游客中心、旅游厕所、体育旅游标识标牌、体育旅游大数据平台、体育旅游惠民工作以及体育旅游绿道系统等7个方面的要素。

应大力完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优化体育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提升体育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构建体育旅游休闲网络、加强体育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构筑体育旅游安全保障网、优化体育旅游公共行政服务。

加速推进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与群众体育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效扩大、供给结构不断优化、运营绩效完善提升、均等发展实现突破、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另外,对涉及体育旅游安全问题的公共服务的水平更应高度重视,以提升体育旅游安全的标准。

注:素材综合自网络,博雅方略整理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博雅   体育   旅游   景区   冰雪   载体   场地   路径   视野   公园   模式   文化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