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相信广东②|5年建设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2.6万亿

你可以相信广东②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五大战略定位”,就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2.5万亿元。

港珠澳大桥海上日出。新华社图

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十年来,广东全力服务“一国两制”大局,携手港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大湾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2万多家。

2021年10月20日,在深圳湾区会展国际酒店项目现场,工人吊装钢结构箱体。智能化建筑工厂助推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华社图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显著增强,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高效。

“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等重点区域为主阵地,成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据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介绍,部分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已实现面向港澳和全球开放共享,如东莞散裂中子源,已有3台谱仪完成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近500项用户课题,其中港澳用户占比超10%。

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新华社图

在“软联通”方面,广东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深港通”“跨境理财通”等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一天办结”,1万多家港澳企业通过便利途径实现登记备案,31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衔接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连接肇庆市和佛山市的马房特大桥。新华社图

在“硬联通”方面,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地往来更加快捷,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营,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

2021年赣深高铁通车,广东省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目标。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1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达2367公里,居全国前列。

南沙大桥全景。新华社图

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通道陆续建成。目前,已建成4条公路跨江通道以及1条铁路通道,从北向南分别是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在建4条,分别是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深中通道;“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2条,分别是莲花山通道、中南虎城际,远期规划1条为大型的综合性通道(伶仃洋通道)。

截至2021年底,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97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1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国内外主要城市群中位居前列。

建设中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东起珠海市平沙镇,西接江门市斗山镇。新华社图

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港澳居民超8万人

此外,粤港澳三地着力推进民生合作,港澳居民来粤生活发展更加便利,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社会保障方面,“湾区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

更多港澳青年来粤就业创业,目前,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超过8.51万人;全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达3400余人。

深圳综改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

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3年来,广东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

横琴、前海、南沙是粤港澳合作的三个重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都肩负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的试验示范作用,是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

横琴。2021年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新华社图

横琴合作区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特别是紧扣琴澳一体化推进高水平开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在这方面赋予合作区很多开创性、引领性政策,包括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跨境金融管理等。《总体方案》赋予横琴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双15%”等优惠政策,力度非常大,特别是15%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受益群体由境外高端紧缺人才拓展到境内外高端紧缺人才,对合作区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新华社图

前海合作区主要是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

目前,前海注册港资科技企业2555家,培育港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中小企业7家。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签约入驻199家金融机构,港资外资占三成。建成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拓展香港青年创业空间至13.9万㎡,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335家。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新华社图

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南沙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超过港澳税负部分等支持政策,含金量非常高。南沙将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无可限量。

(数据来源:“中国这十年·广东”主题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推进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新闻发布会、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双区”建设成效)

设计:尹洁琳 何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广东   南沙   科学城   新华社   面向世界   生活圈   广东省   广州   大桥   深圳   新闻发布会   港澳   通道   居民   粤港澳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