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湘西凤凰古城 沱江岸边尽享慢生活(图文)

对于凤凰古城,来之前在网上收集了不少的攻略,有关古城宰客、欺客的负面内容比较多,多少对这块陌生之城抱着一丝警惕,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某种陷井之中。因此,在网订客栈时多次询价,多次敲定,多次确认,连自己都感到有点神经质了。

6月19日下午16:30分,从杭瑞高速的凤凰出口驶离了高速公路,进入了G209,后经过凤凰北路,穿过凤凰新城区,再转道凤凰南路后,前往凤凰古城老区。在网上预定的,位于古城里的“好久不见”客栈老板所发定位的引导下,17:36分到达了古城客栈。

晚上准备下榻的这家客栈,就在凤凰古城的老街上,是一座三层木楼。临街的一楼除了接待游客外,还是一个兼营咖啡、茶饮、小手工艺品的店铺。自二楼以上,约有十来间客房,供游客住宿,装修具有浓郁的湘西土家族风格。

客栈老板是一个颜值颇佳的小女娃,见了我和老伴很是热情,在安排好房间后,详细地解说了一下在古城里游览的大致路线,注意事项。又怕没说清楚,在我俩离开客栈准备到古城去时,借给了一张手绘的3D立体导游图,这样就能一目了然。

带上导游图,就踏入了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凤凰古城,走进了大街小巷之中。凤凰古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相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穿西城门登北城墙看双桥卧江面:

大约走了两个街区,于傍晚18时许来到了古老的西城门。凤凰古城的城墙并没有我们省会西安的城墙宏伟和大气,有点小家碧玉的范儿。因此,这两个座城池在历史源渊和文化底蕴上并没有可比性。在城门上,是一座飞檐翘角的两层门楼子。

跨过不长的护城河桥,穿过不高的城门洞,就是宽敞的凤凰广场。在广场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圆形的水池,池中间耸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铁凤凰。我扫了一眼,在广场周围是参差不齐的建筑群,有:图书馆,朝阳宫,熊希龄故居和大成殿等。

穿过一条弯曲的小巷,就听到不远处“哗哗”的河水奔流声。从手绘图上查看,快到沱江了。出了寂静幽深的小巷,一边是条青石板老街,街上游人不断;街边是充满湘西风情的古老房子,大多被改造成卖小工艺品,小纪念品,小食品的店铺。

在老街的另一侧,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一段不太高大的古城墙。登上古城墙,我伸着头,从城墙垛的豁口向外望,果然在城墙脚下,是奔涌而去的沱江水。沱江两岸,人流如织,戏水的戏水,拍照的拍照,玩得不亦乐乎。

在城墙上,耸立着古老的北门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城楼上的铁门锈迹斑斑。北门古城楼的建筑风格和西门的制式大体相同。采用的是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比较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形,有两扇铁皮包裹着。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

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起到控制防御的作用。居高临下地欣赏了一会儿,我和妻子就走下古城墙。在穿越城门洞时,看到洞壁上有一名牌: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本名“壁辉门”。

在北城门下那宽宽的沱江江面上,有两条相隔不远大约百米的临波而跨的小桥:一条是半米宽的木桥;一条是沱江跳岩,它以石为墩,上面横着一条条窄窄的木板,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条小木桥,曾经是出城的唯一通道。

凤凰古城又称风雨边城,给人一种江南小城,烟雨朦胧,岁月静好,富有诗情画意的感觉。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两岸的吊脚楼随处可见。相对应的新城区给人就有点人车混行,杂乱无章的印象。

据了解,现在的古城里,有明清时代特色的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我国西南地区文物建筑最多的县份。在古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巷约200多条。史称凤凰古城是“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

二、越过古老沱江跳岩观赏雪桥美景:

穿过北门,我和妻子辗转来到了波光粼粼的沱江边。站在近水的步道上,欣赏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和在江中倾下倒影。沱江,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它发源于禾库都沙南山峡谷中,在武溪镇汇入沅江,全长131公里,和我们汉中褒河的长度大体一样。

沿着沱江南岸,信步走到了东北向跳岩前。说起沱江跳岩,它还有一段古老的历史:该桥始建于清代,全长100米,15个岩墩依次横列在沱江河床上,上用木板搭铺,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以防被洪水冲走。

黄昏中的沱江,清凉如洗。走在跳岩木板搭就,宽不到1米的板桥,脚下江水在舒缓地流淌着,桥上的游人多如过江之鲫鱼,踩得木桥颤颤悠悠,为之心惊,生怕一不留神掉入江中。过了跳岩,又从另外一条跨江木桥走回来,再次感受它的刺激。

看着滚滚东去的沱江,我不由地蹲下身子,伸出双手掬起了一捧江水。水在手心聚成一汪,冰凉清澈,晶莹剔透,闪耀出明亮的光泽来。洒手往高处一扬,水珠飞溅,成串珠地跌入平静的江水之中,激起阵阵小小的涟漪来。

江水悠悠,微风阵阵。在沱江的两岸,一字排开着错落有致,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大部分吊脚楼下临的江边,均泊靠着带有竹棚的小木船。或许是因为天色向晚,这些船只并没有载客漫游沱江,而是静静地停在夕阳的余辉中,组成一幅纯美的画卷。

信步江边,一座造型非常奇特的卧波长桥映入了我的眼帘:它七孔跨江,上下两层,上层呈现半月状。在桥的中间,还建有两层飞檐翘角的正方形亭阁。登上此桥,见上亭挂有一匾额,上草书“雪桥”二字,原来是“风”“雨”“雪”“雾”四桥中的一座。

三、信步北岸老营哨踏进百年田家祠:

跨过雪桥,就踏上了沱江北岸,沿着弯曲巷深的石板路前行。游走在凤凰古城,但见条条古巷中,都是人声鼎沸,摩肩继踪,真是不知哪来这样多的游人?人多,喧嚣,闹腾,拥挤不堪,实在是让人感受不到这座千年古城的清静和神秘来。

穿行在幽邃的古巷里,眼看着街道两边热闹非凡,当地特色的小食品店,摆放着从义乌淘来的小商品铺;耳边听着从银饰店传出叮当作响的敲打声,透过酒吧窗棂洒出的歌声;鼻子闻着从酒馆飘出的酱香味,饭店传出的菜香味,让人仿佛来到了闹市中。

看来,古城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负面新闻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游人情绪,只要是到湖南湘西旅游,大都会到这个网红之地来打卡,来一睹芳容。在老营哨街中转转悠悠,不知不觉间,看到了在街巷的左手边,有一高门大户人家。门楣上挂着一匾,上面写“田家祠堂”。

田家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这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

在祠堂的大门前,用红砂条石砌成的六级扇形台阶。阶前,是一块较宽的空坪坝。跨过高高的门槛,就进入了呈八字形的大门,两边是青砖砌就的次间。再深入祠堂里,就见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

我细瞧祠堂正殿,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硬山顶,高、深、面阔大约有20米。殿柱基石均为石鼓,猫拱背山墙。田家祠堂后面的戏台,为六角飞檐古建筑,歇山顶,饰如意斗拱,左右有次间,大慨是演职员演出间歇休息的场所。

在殿堂前的空坝中,除了立有搁置十八般武器的铁架外,还放着数排红布封口的大酒瓮。在酒瓮上还张贴着红纸,上写有“壮行酒”三个大字。我默立在酒瓮前,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战旗猎猎,战士出征,举碗豪饮壮行酒的场景,不由热血沸腾,豪气顿生!

四、徜徉在沙湾古街看虹桥观万名塔:

出了田家祠堂,沿着老营哨石板街,慢慢地走到了原称卧虹桥的虹桥旁,该桥又称“风雨楼”。这时,天色向晚,虹桥上的建筑物开始闪烁起了黄里透金的灯火。桥下的三孔,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形成了三轮圆月,在灯光的照耀下,煞是壮观。

虹桥,建于明洪武初年,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珍藏有从古至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虹桥,处在凤凰古城的中心位置,站在桥上看整个凤凰古城,可将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

沱江的水很清澈,城墙边上的河道水流悠游缓和。走近河边,可以看到在柔波里那一丛丛,一簇簇的水草在晚风中招摇着。我们信步穿过虹桥,走过石板老街,转到了古城东北角的沙湾。

在沙湾,有一座背靠东岭,面瞰沱江,始建于明末清初的万寿宫。在万寿宫的西侧,建有遐昌阁;北侧,则建有阳楼。该宫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独特,是座雕琢玲珑剔透的古建筑群落。可惜因是下午19时许,万寿寺的宫门紧闭,没能入内瞻仰。

顺沱江而下,穿过虹桥便是一座临水码头,有三、五条小舟停泊在此。船上,还歇着几只展翅欲飞的渔鹰。同时,这里又是古城实景演出之地。可惜的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当天并无演出,从而错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越过实景演出的码头,就来到了与遐昌阁、虹桥相映,高达22.98米的万名塔。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为六方形七级宝塔,每层有六个翘角,且悬挂有铜制风铃,在风中叮当作响。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

五、华灯璀璨营造出梦幻般的山水古城:

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暮色四合,古城已然华灯初上。走上色彩缤纷的雨桥,放眼观看沱江两岸,窗中灯光明灭,室外灯火辉煌,屋顶彩灯迷离,江中渔火闪烁。附近对望的万名塔,万寿宫,江岸边的吊脚楼也是华光璀璨,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跨越卧波的雨桥,踏上了一条沿江的木栈桥。在微微的江风的吹拂中,我和妻子缓步行走其上,泊泊的江水在脚下流淌。眼中的山水相拥,情景交融,耳边随风传来电吉他伴奏下略带忧伤的沙哑歌声,让人听起来有些惆怅,让人思绪不由坠入诗与远方!

展望对岸:万名塔在灯光照耀下,一片透明;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外衣;绵延不断的山峦上,灯火通明。俯视江面,金波粼粼,如繁星般的灯火在水中闪动着。天上、古建,水中三位一体,交织出了一个梦幻的山水古城。

走走停停间,就来到了回龙阁古街。这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宽不足5米的青石板老街,也是古城的中轴线,它连接着无数的石板小巷,沟通着凤凰古城,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后面的高山,便是郁郁葱葱的南华山。

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就座落在的回龙阁上。 这些吊脚楼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最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约240米,属清朝年间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几十户人家。

夜色中的吊脚楼,伫立在沱江里,少了一片喧扰,多了几分神秘。夜幕虽然遮掩了白昼的繁华,但也给我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轻轻地接近吊脚楼,静静地抬头审视,好像在寻找一种边城的韵味,又好似在感受一种古城的历史。

也不知道在灯火迷离的古城转悠了多久,只觉得古街古巷里的游人渐渐稀落下来。悠长的青石板路,在我们的脚下发出清脆的声音。快要打烊的店铺灯光,将我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就这样,我们穿行在寂静的小巷中,直到回到晚上下榻的客栈之中。

6月20日,我俩在晨曦中起了个大早,溜出了客栈。清晨的凤凰古城,空气中带着湿润,清凉清新。我们沿着泊泊流淌的溪水,穿寂静的小巷,过窄窄的小桥,街边小商铺店门紧闭,在人影憧憧的古巷里信马由缰,随心而行。

晨风阵阵,吹得人十分凉爽。走在历经沧桑的青石板路上,听着自己的脚步声,看着两旁充满湘西民族特色的老房子,心中是满满的惬意。经过了昨天的白天喧扰,夜晚的璀璨梦幻,才能真正地感受今晨的宁静和恬淡。

随着太阳的升高,古城里的游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打破了古巷的清静。迎着晨光,我们再次来到了虹桥。早上的虹桥,虽然没有昨天下午的人多,但依然是人欢马叫,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看着这似曾相识的场景,我知道,古城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喧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沱江   湘西   田家   凤凰古城   祠堂   城楼   凤凰   岸边   城墙   客栈   古城   图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