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蒋介石炸毁黄河大堤,到底淹死多少日军?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了东北的柳条湖铁路,反诬是中国民党军队队所为,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就此开始。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党军队民同仇敌忾,共同抵御侵略者。在浴血奋战14年后,中国终于获得抗战的胜利,逼迫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了字。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在抗击外敌上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但中国民党军队民也付出了3500万的伤亡。

在1938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一件惨案,有89万中国百姓被淹死,但他们并不是死于天灾,而是被人祸害死的。

下令淹死中国百姓的并不是日军,而是国民党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蒋介石,他不顾下游百姓安危,让部下炸毁黄河大堤,阻挡日军。蒋介石这一命令,到底淹死了多少日军呢?结局实在让人气愤。

不抵抗政策,丢失大半国土

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本军队来势汹汹,蒋介石却让东北军撤退,不与日军接触,实行“不抵抗政策”,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东北三省彻底沦陷,大量中国土地被占领。

蒋介石愚蠢地认为,只要把日军的侵略行为上报给国际联盟,国际联盟就会给日本施压,让日军撤出东北。然而,那些西方政客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目光都盯在欧洲战场,根本不在乎中国的求助,也没给日本任何警告和行动。

这使得日本更加嚣张,在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在中国制造事端,杀害百姓,强占土地,而蒋介石却毫不在乎。这一行为惹怒了很多爱国将领,他们纷纷向国民政府致电,希望能停止内战,不要再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策,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蒋介石无奈,只能同意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民党军队队奋起反击,蒋介石随后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宣布战争全面爆发,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中国的南京,占领了国民政府大楼,蒋介石也搬去了重庆。

首都的丢失,给国民党军队的士气造成了巨大打击,在随后的时间里,国民党部队在日军的进一步攻击下,一直节节败退,甚至经常出现几千国民党军队被几百日军击败的战例。

看着国民党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日军的将领们更加狂妄,他们扬言,要在三个月里彻底灭亡中国,他们以南京和济南为出发基地,出动了飞机、大炮和坦克,向徐州进攻,想彻底拿下津浦铁路,连贯中国的南北战场,为南下中国创造交通条件。

徐州沦陷,武汉危急

国民党将领李宗仁和汤恩伯临危受命,前往台儿庄固守。在那里,他们击退了不可一世的日军,毙伤日军2万余人,取得了中国正面战场上的最大胜利,史称“台儿庄大捷”。

但短暂的胜利并没有给战局太大的影响,随后,中日之间又爆发了兰封会战,国民党军队出动20万部队,但高层指挥错误百出,日军仅仅用了2万人,就击垮了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兰封会战失败了,徐州在5月19号沦陷。

蒋介石开始焦头烂额起来,首都的丢失,已经让他颜面尽失,成为国际上的笑柄。现在徐州也丢了,中国的中心城市已经有大部分掌握在日本手里;再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真的有可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灭亡。

而此时,日军又整理好了后勤装备,集结完十几万部队,决定朝开封和郑州进发,控制陇海铁路和平汉铁路,因为日军有很多重装备,他们都需要铁路运输。所以,拿下这些铁路,日军就能更快部署,缩短作战时间。

看着日军的又一次进攻,国民党军队将领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蒋介石和他们召开了一次又一次军事会议,可依然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在之前的战役里,他们的作战人数都是日军的好几倍,可依然是敌不过。

从抗战开始,日军的坦克和大炮比国民党军队好,士兵的军事实力和素质也比国民党军队士兵强,中国很少的几次胜利,大部分靠着地理优势才打赢,但付出的伤亡还是比日军多。

开封和郑州的铁路多,郑州更是当时的交通运输中心,地理位置平坦,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压根发挥不了作用。

日军可以在不派步兵的情况下,让大炮在国民党军队阵地上轰炸几轮,就可以让国民党军队丢掉阵地。所以国民党军队将领认为,如果像以前一样,和日军打阵地战,那结局还是一样,会输得很惨。

蒋介石和部下们拿着地图,在上面勾勾画画,商议着军队的部署地方。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们都知道,日军真正的目标并不是开封和郑州,而是武汉。

武汉是当时的战时首都,很多军事信息都靠这里的电台发出去,日军攻占完开封和济南,就可以和江西的日军策应,借助铁道优势,夹击武汉。

而武汉是万万不能丢掉的,战时指挥首都不是随便就可以设立的,很多机密文件和通信系统都在这里,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转移出去。

武汉一旦丢失,国民党军队的指挥系统就会更加混乱,南方的军事部署将成为摆设,没有强制性的命令,军纪涣散的国民党军队将一触即溃。

为保武汉,炸黄河大堤

在国民党军队会议上,大家七嘴八舌,商讨着方案。有人主张放弃郑州,把兵力全调回来,掩护武汉。有人主张焦土政策,把所有房屋和铁路损毁,拖延时间。

但有一个人提了个方案,瞬间就让会议室安静下来,他的方案是——炸掉黄河大堤。

炸掉黄河大堤,用黄河水来淹日军的想法,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早就提了很久了。在抗战刚开始的时候,冯玉祥、白崇禧和陈诚等人就提过水淹日军,蒋介石请来的德国民党军队事总顾问法肯豪森都同意过这样的建议。

蒋介石之前就看过德国顾问的报告,里面把黄河决堤的利与弊做了详尽分析。然而,如果炸开堤坝,中国的很多百姓会遭受灭顶之灾。

思索良久后,蒋介石同意了这个方案,决定炸掉黄河堤坝,来阻挡和淹没日军。原来,江山和地位才是蒋介石最看重的,百姓死活他并不怎么在乎,他给程潜和商震发去电报,让他们派工兵去堤坝,监督和指挥决堤工作。

程潜是当时的河南省主席,兼第一战区司令官;而商震是第二十集团军的总司令,他们的部队离黄河堤坝最近。

在接到命令后,程潜和商震把决堤位置选在了中牟县的赵口,派工兵去那里挖掘和爆破。但连续几天都毫无收获,日军在这几天里却占领了开封,武汉情况越来越紧急。

蒋介石看决堤工程如此之慢,前线也不争气,心情十分烦躁,好几次打电话,把两人骂得狗血淋头。程潜无奈,只得加派人手;但商震却打算换位置,他撤下赵口的工兵,让他们去花园口的关帝庙,在靠西的位置进行掘堤。

商震为什么要换掘堤位置呢?原来,他的一名部下,国民党新编第八师师长蒋在珍,发现花园口的土质硬度适中,好打炮眼。

如果在炮眼里塞炸药,爆炸效果将会变大,破坏堤坝的时间会大大缩短;而赵口的土质为流砂,不仅难破坏,而且高河面十米多,工程量太大。

花园口堤坝在黄河的南岸,位于郑州北郊17公里处。明朝时期,有名官员在这里种上了540亩的花,于是百姓称这里为“花园口”。

后来黄河改道,这些花园全部被淹没。为防洪水再一次侵袭,人们才在花园口建起了堤坝,所以这儿的堤坝存在好多年了,质量比其他堤坝差很多。

花园口决堤,百姓遭人为灾难

蒋在珍把情况告诉了蒋介石,他同意了换掘堤位置,并要他们加快进度。必要时,可以用大炮轰花园口堤坝,同时,需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要通知百姓们搬离。因为大规模的搬迁,耗时耗力,势必会引起日军注意,黄河决堤的消息也会散播出去。

蒋在珍得到蒋介石总统的肯定后,开始放手大干起来,6月7日,他安排了800多个士兵,日夜不停地掘堤。遇到不好挖掘的地方,就直接放大量的炸药炸。

为了保密,他把花园口周围的居民全部驱离出去,并将他们隔离在远处的村子里,不让他们离开半步,并骗他们说是在军事训练,为打日军做准备,需要保密。百姓一听是打鬼子,都非常配合,殊不知,灾难即将降临在他们头上。

3天后,即6月10日,花园口堤坝大部分已经清理干净。蒋在珍让士兵撤出,让大炮对准剩余的堤坝,开始猛烈开火,堤坝在炮弹的轰炸下瞬间破开,决口一下子就扩大到100多米,黄河水喷涌而出,开始向下游流去。

肆虐的洪水夹杂着折断的树枝和石块,向下游快速地冲去,很多百姓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洪水淹没。一会儿的工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天空也下起了暴雨,在大雨的倾之下,洪水越发汹涌,就像一把镰刀,疯狂收割着下游百姓的生命。

黄河水冲到哪里,哪里就变为一片汪洋,百姓的哀嚎声响彻了中原大地。河南、江苏和安徽这三省受灾最严重,40多个县被河水覆盖,数千个村子被冲毁,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了黄泛区,一千多万百姓被迫离开家乡。

那黄河水决堤成功阻止日军了吗?给他们造成了多大伤亡?据后来的日本防卫厅统计,在洪水来临时,日军只有第二军被围困,有7000多日本士兵死于洪水。

但日本航空兵反应迅速,他们用运输机和轰炸机,在第二军上空投下不计其数的粮食、医疗物品和防洪材料,这才使日军伤亡大大降低。

可中国的百姓就惨多了,家园被冲毁,他们无家可归,只能去其他省市流浪。国民党政府也不帮助他们,因为没有粮食,不少人倒在了流浪的路上。豫东大地,饿殍遍野,水里有淹死的尸体,地上有饿死的百姓,一片地狱景象。

武汉最终沦陷

决堤的季节正是夏季,不少蚊虫繁殖,在尸体上飞来飞去,腐臭味充满了空气。一些没饿死的百姓,有不少也感染上细菌,由于没有医疗条件,只能在病情折磨下痛苦死去。

在这场人为灾难中,把饿死的、淹死地和病死的百姓一起加起来,数量竟达到了惊人的89万!

蒋介石把这些惨状都怪在了日本人头上,他在国际上公布,是日本的飞机轰炸,炸毁了黄河堤坝,才导致中国这么多百姓的伤亡。

国际开始对日本展开谴责,日本百口难辩,只能选择停战一段时间,但他们仍没有放弃吞没全中国的野心,也趁机重整部队,等待时间进攻。

而蒋介石却对灾后百姓不管不问,反而奖赏了蒋在珍,给了他2000大洋,夸他精明能干,解决了武汉的危机。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决堤后的4个月,日军还是顺利进攻了武汉,武汉在10月25号彻底沦陷。

花园口决堤,造成89万人的死亡,那么多人流离失所,却只给武汉换来了四个月的时间,这真的是中国近代最讽刺的一段历史。

但蒋介石并没有从黄河决堤中获得教训,不久后,他又同意了焦土政策,烧毁长沙,史称“长沙文夕大火”,这两个与后来的“重庆防空洞事件”,并称为民国三大惨案。

结语

花园口决堤的惨剧,控诉着国民政府的腐朽无能,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它告诉我们,国民政府的失败,是民心所向的结果,脱离群众,不能为人民着想的政府,只能走向失败的深渊。

参考资料

[1]抗战综述中国抗战纪念网, 2022-09-21。

[2]《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2-09-21。

[3]蒋介石势力是如何一步步壮大起来的?中国民党军队网,2022-09-21。

[4]林行止.黄河口决堤:抗战史上最惨烈的一幕.羊城晚报,2014年7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黄河   日军   蒋介石   花园口   大堤   堤坝   武汉   日本   中国   百姓   国民党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