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最大的尼姑寺,700年历史传承,108座佛塔,却少有人知

#头条创作挑战赛#

行走在拉萨街头,你会发现无论何时何地,你的视线中永远不会缺少虔诚的佛教信徒和身穿红色僧衣的喇嘛。记得在拉萨工作的那段时间,每到黄昏降临的时候,就能看见三三两两的藏族老人在暮色中蹒跚回家。旁边的同事告诉我,他们是刚刚转经回来。如果只是集中在一天两天也就算了,如果认真观察你会发现,每天你都能看见。他们长此以往,乐此不疲。慢慢的你会发现,这往返的人群已经成了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聊了很多拉萨的寺庙,无论是市中心,还是郊区山沟沟里,无处不是地位超然的寺庙。今天我们就换一个角度,看看另外一种寺庙,拉萨的尼姑寺。


说到拉萨的尼姑寺,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仓姑寺。是的,仓姑寺是拉萨城区中唯一的尼姑寺,这座寺庙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现实意义,都可以作为尼姑寺中现象级的存在。说到历史,这里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干布在此挖的诵经祈福的土洞。 “仓姑”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正是源于此。而建造这座寺庙的古觉群丹,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除了这光辉的背景,仓姑寺还肩负着近代社会中的女性们学习佛教、文化和各种知识的场所。从上面这几点就足以说明这个仓姑寺不但是大门大派,而且社会责任感很强。不过,如今被广大游人所熟知,更多是因为仓姑寺的甜茶馆,一句“来拉萨最古老的尼姑寺喝甜茶”,就足以吸引众人的目光。


其实,除了仓姑寺,拉萨的郊区还有几个尼姑寺庙,只是路途略远,少有人知。不过这也变相造就了其清幽脱世的美景。


距离拉萨城区不远的林周县,有一座名叫“夏”的寺庙。即便这里有着700年的历史传承,但是在拉萨众多大神级的寺庙面前仍不甚出名。不过近年来却因为美丽的风景,成为旅行的打卡地。


这座寺庙的全名叫做潘玉夏塔囊寺。关于这个寺庙有两个传说。其一是古时有三名信女不辞劳顿,到这座寺庙里拜佛。由于抵达时天色已晚,无处可住,但是寺庙又不允许她们借宿,所以三名信女就咒言这座寺庙称为尼姑寺,于是后来咒言就灵验了……至于第二个传说嘛,唯一的区别就是三名信女换成了空行母所化的女子,故事的其他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


夏寺之所以被世人所关注,是因为寺院里有108座佛塔。在一个比篮球场略大的院子里,简易的围墙,其中不规则地排列着的佛塔,洁白纯净,从不同的角度都有着各自的美感。在漫长的岁月里,佛塔被白灰混着牛奶一遍又一遍的粉刷,风干后透出珊瑚一般的质感。而金色的幔帐和红色的塔顶,摇曳的风铃,更为这里添上了一层质朴和厚重,让人心静。


每年四月,桃花盛开的时分,这里便被装点成了高原上的“江南”。虽然这里荒山为伴,无水无桥,但那些描写江南桃花盛开的诗句在这里都莫名地契合。最美人家四月天,塔边的桃花肆意地开放着,透过墙外,透过院门,透过佛塔,漫舞在这片天地。此时抬头闭上眼,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高大的桃花树遮在头顶,你便被美好装点着,映衬着,灿烂着。


除了夏寺,在拉萨城关区的娘热乡还有两处尼姑寺。其中一个名为曲桑寺,始建于17世纪,是西藏最大的尼姑寺院。在寺旁的巨石上绘有很多宗喀巴大师的佛像。寺庙的周围,悠长的转经筒则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同是四月芳菲,如若夏寺是桃红,曲桑寺则为柳绿。为了表达这份美好,在西藏的民歌中曾经有这样一段唱词“曲桑活佛修行地,杨柳青青画眉啼”。也许这就是描绘这里美景的最真实写照吧。


在曲桑寺不远处的娘热沟中,还有一处被称为“空行母舞场”的寺庙,格日寺。这里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据说是拉萨最古老的尼姑寺。格日寺位于陡坡峻山之中,被苍松翠柏包围,相比前两个寺院的姹紫嫣红,这里的环境则清幽了许多。

不过无论是曲桑寺还是格日寺,由于距离“拉萨最美桃花寺庙”帕邦喀很近,风头都被巨石宫所掩盖,倒也落得人少清静。


走过这几处后,你会发现同为寺庙,尼姑寺的风景明显要美于其他寺庙。也许是出于女性对于美好的理解和钟爱,即便是清修之地也会让自己心情舒畅。也许这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吧。慢慢地行走,慢慢地发现,原来拉萨的寺庙不只有悠久的传承和神奇的故事。在探索中发现寺庙秀美的风景,才是旅行的真正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佛塔   西藏   尼姑   信女   拉萨   佛教   空行   年历   寺院   寺庙   少有   桃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