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太仆寺旗发生一场战斗,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光林山村是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太仆寺旗政府所在地宝昌镇东北18公里处。这是一个有着红色故事的村庄。

光林山村,原名叫二龙山村。村北有两座山,两山山峰相对、山体各自向东南、西南逶迤,恰似两条苍龙,人们就称之为二龙山。这个被围拢在山湾儿中的小山村就叫二龙山村。

1946年11月11日上午,宝北武工队(1946年10月26日,中共宝源县委将七区和八区两个区的区小队合并成立宝北武工队,县武委会副主任师光林任队长。其主要活动于宝源县东北部)到达二龙山村开辟工作。下午4点多,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第十四纵队一个团的袭击。

敌军首先占领了二龙山的东山,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居高临下向村庄冲锋。敌人数十倍于我,且武器精良,还有炮火支援。宝北武工队只有60多人,大多数队员是区、村干部,没有战斗经验,手中的武器也不好,不是“老套筒”就是“独角牛”。武工队长师光林当即决断,由他带领部分战士阻击敌人,掩护武工队突围。

敌军很快就冲入村庄。师光林带领战士冲到街上,利用房屋、墙垣作掩体阻击敌人。师光林沉着应战,手中的驳壳枪弹无虚发,敌人一个接一个地在他的枪口下滚落下马。师队长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他身边的战友,面对着密如蚁群的敌人,武工队员毫不畏惧,用一声声清脆的枪声回答敌人疯狂的叫嚣。敌人越来越多,包围圈越缩越小,而师光林和他的战士们越战越勇。战斗呈白热化,战场上子弹如网、硝烟弥漫。敌人的枪炮越来越密集,气焰越来越嚣张;而武工队战士们子弹所剩无几了,有的战士负伤了,甚至有的战士牺牲了,武工队的枪声渐渐零落了……师光林率领打阻击的战士死死地拖住敌人,为武工队突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宝北武工队胜利突围,而师光林队长和他的5位战友壮烈牺牲了。他们是:

宝源县武委会副主任、宝北武工队队长 师光林

宝源县八区副区长、宝北武工队干部班班长 张新华

宝源县八区武委会主任 张晋

宝源县八区工会主任 刘君海

宝源县八区农会委员 张起焕

宝源县八区通讯员 贾小三

北风呜咽,云幕低垂,一场纷纷攘攘的大雪飘落下来,是苍天洒落的泪水凝结成了雪花吗?!洁白而又晶莹的雪花覆盖了烈士流洒的鲜血,覆盖了烈士伤痕累累的遗骸。事后,宝北武工队和该村的革命群众收殓了烈士的遗体,把他们安葬在二龙山脚下。烈士长眠在自己战斗过的土地上,烈士的忠魂永远保卫着这片土地,烈士的英名永远镌刻在二龙山上。

据时任宝源县八区区委书记、宝北武工队副队长王克东撰文回忆,当时在山上放哨的两名哨兵事先没有报告敌情,二龙山战斗之后这两个人失踪,个中原委至今是个谜团。

新中国成立后,宝昌县(1956年,宝昌县与太仆寺左旗合并,成立太仆寺旗)人民政府和二龙山村的村民给烈士们树立了墓碑,二龙山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周围各个村庄的少先队员前来扫墓祭奠,在烈士墓前举拳宣誓。不知是谁第一个把二龙山改称为光林山,渐渐地,当地老百姓都把二龙山称为光林山。1952年,宝昌县人民政府正式把二龙山命名为光林山。1958年,二龙山村和其附近的东宋家营子村、张朋营子村、白水淖村共同组成一个生产大队,为了彰显烈士伟绩,铭记烈士英名,继承烈士遗志,这四个村庄的全体村民一致同意名之为“光林山生产大队”。1984年,命名为光林山村(行政村)。

光林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光林山村,是一个缅怀英雄的村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太仆寺旗   烈士   生产大队   武工   武工队   山村   村庄   队长   战士   敌人   年前   土地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