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潜伏一百多年的隐形杀手“微塑料”正在吞噬人类

据报道10月7日意大利科学家首次在人类的母乳中发现了微塑料,近年来微塑料频频出现在网络媒体中,但人们却对它知之甚少,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虽然在地球上已经潜伏了一百多年,但却一直都没有被发现,它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无形的杀手。


微塑料究竟是什么?它又有什么可怕之处呢?

微塑料,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颗粒微小的塑料以及纺织纤维。虽然学术界对它的具体尺寸没有达到共识,但普遍认为粒径小于五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就是微塑料。实际上,很多微塑料已经达到了微米甚至纳米的级别,肉眼根本无法分辨,那些消失的塑料垃圾,你以为他们是被大自然降解了吗?他们只是变成了无孔不入的微塑料入侵着我们人类以及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微塑料也被形象的称为海洋中的PM2.5。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为什么会跑到海洋里,还变得如此微小呢?在生活中我们用的很多产品都有微塑料的成分,例如在许多洗面奶和牙膏中就含有一种叫“柔珠”的微塑料,在洗衣服时会产生大量的微塑料纤维,它们的尺寸极小,往往能避开污水处理系统直接被排放到大海中,因此这类微塑料就被称为初生微塑料。还有一类则是次生微塑料,即大型的塑料垃圾在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分解破坏后形成的塑料颗粒。它们并不会被彻底降解,而是悬浮在海洋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自然而然的,微塑料污染也就蔓延在了整个海洋生物链中。

2020年11月,英国科学家在人类之巅珠峰峰顶附近发现了微塑料。短短一个月后,意大利科学家又在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

2019年2月,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在马里亚纳海沟设置了监测点,没想到在世界最深处捕捉到的浮游生物平均每只含有3.3加减0.7个微塑料颗粒。

2019年8月,美国科学家在北极兰开斯特海峡四个地点抽取了18个长达两米的冰芯,在里面能看到形状各异的微塑料颗粒和细丝。

2019年10月,科学家在南极的两个岛上收集了80只企鹅的粪便,检测发现,平均每十克企鹅粪便中就有一到三颗微塑料颗粒。

也就是说,在地球的最高处、最低处、最南端和最北端都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


而人类作为塑料泛滥的始作俑者,自然也难逃其害。

2018年,维也纳医科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来自八个国家的三男五女记录下他们一周所吃的食物,并将食物清单和粪便寄到维也纳。经过检测,这八名参与者的粪便中都存在微塑料,平均每十克粪便中约有20个微塑料颗粒。后来,多个国家也进行了相似的实验,结果表明,不论男女老少,每个人的体内多多少少含有微塑料,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每人平均一周要吃掉2000颗微塑料颗粒,一些塑料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但那些极小性的塑料穿透性超强,会穿过你的细胞膜,随着血液循环堆积在你的各个器官。比如纳米塑料释放的有害化学物质会造成全身性炎症,甚至是伤害到你的大脑。微塑料对儿童伤害更是不容小觑,它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和器官发育。海洋生物呢,也因微塑料的入侵导致繁殖能力下降,发育迟缓,甚至失去了对危险的本能反应。


而应该担心的是,人类始终都是麻痹的状态,可能未来人类不会死于陨石撞击、超新星爆炸,也不会死于核战争,而是被塑料毁灭。美国环境学家沙纳斯旺曾表示,由于塑料的污染加剧,到了2045年,人类男子啊,可能将完全丧失生育能力,无法延续后代,那个时候的人类,可能连咳嗽都会喷出无数的微塑料,人类塑料科技的失控啊,却要整个地球陪葬,这可能就是上天对我们的惩罚吧。

2007年12月31号,我国正式发布限塑令,以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2020年1月19号,国家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产品。

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管不了护理产品的添加材料,也决定不了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方式,但至少能做到顺应国家政策,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并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要让伟大的发明反过来伤害地球、伤害动物、伤害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维也纳   人类   塑料   海洋生物   意大利   粪便   科学家   杀手   平均   国家   塑料颗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