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人民日报发布“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

疫情三年,一开始大家信心满满,严格遵守国家的防疫政策,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们相信,疫情很快会过去,我们会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看着国外一个个躺平的国家每天新增的死亡病例,我们庆幸身在祖国,我们感激政府生命至上的抗疫方针。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今年,疫情反反复复,现在的我们迷茫,恐慌,焦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全面放开,选择躺平。

在这一困难时刻,人民日报发布“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的文章,让大家统一思想,认清事实,在当前环境下,选择躺平对不是明智之举,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更大的损伤。科学的抗疫,动态清零,是我们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大家渴望回归到疫情出现前的状态,但事实情况是,我们已经回不去了,病毒不会消失,我们要学会与病毒共存。选择躺平很容易,那是不作为。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保障更科学的防疫。

个人建议:科学的防疫,就要制定科学的方法,用客观的数据,理智的行为,精准的方式提高防疫效果。

首先,对病毒的危害要客观的认识。现如今网上充斥各种观点,有说病毒致死率高,后遗症严重,有说病毒都是无症状,一周后自己就好了,还不如感冒对人的伤害大。面对这些观点,我们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很容易陷入迷茫。下面的表格是2022年10月12日头条抗疫的最新数据,大家可以做一下参考。


累计确诊

累计死亡

死亡率

中国

7621171

27089

0.0035

本土

254483

5226

0.02

台湾

6945018

11620

0.00167

香港

420877

10237

0.0243

澳门

793

6

0.00756

备注:头条没有明显标注本土累计和本土死亡病例数字,只能自己参考港澳台数据算一下。本土累计病例=7621171-6945018-420877-793=254483例,本土累计死亡=27089-11620-10237-6=5226例。

再看看其他国家的数据


累计确诊

累计死亡

死亡率

美国

98608431

1088471

0.011

日本

21564995

45538

0.002

韩国

25025749

28723

0.0015

从数据看,我们本土的死亡率很高(这里应该有疫情初期死亡率高的原因,还有我们没有把无症状感染者计算在确诊病例里的原因,现在无症状感染者大致是确诊的3倍。)除了这些数据,我们其实还想知道死亡人群年龄的分布,有哪些基础病等等,有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客观地对病毒的危害做判断。

对于病毒后遗症,目前网上也有很多报道,除了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不顺外最夸张的好像是影响寿命。个人感觉,后遗症因人而异,我们忽略了人的自我修复能力。长期抽烟对肺部伤害很大,但戒烟15年以后,你的肺就和未抽烟的人基本一样了。抽烟伤肺,喝酒伤肝,吃烧烤致癌,熬夜减寿,长期肥胖会导致脂肪肝转肝硬化甚至肝癌,这些听起来都是影响寿命的行为很多人不也是乐此不疲。足球名将梅西感染新冠后,一段时间内因为肺部受损很难正常训练,可现在他在巴黎圣日耳曼照样踢得风生水起。说这些,是让大家不用对病毒的危害过于恐惧,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国庆期间,孩子学校的一个老师阳了,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该校的所有师生健康码变红,学生连同家长被封控在家隔离七天,国庆后全市学校改上网课。被封在家里时,我在心里也忍不住对那个老师默默问候一下,可理智下来想一想,这个老师不也是无辜的吗?

阳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阳了以后带给其他人的困扰,亲戚,朋友,家人,同事,邻居,都要被集中隔离或被封控隔离。阳了以后的精神压力,社会压力比病毒带来的伤害更大。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解决大众对感染人员的歧视,对感染地区的歧视。科学的防疫除了好的政策,更应该在思想上让大家有更高层次的认识。

各地面临的防疫工作其实也很难,防疫过度了,民众情绪不满,严重影响经济,财政吃紧。防疫过松了,造成疫情蔓延被问责。我认为国家应该统一防疫政策,结合这几年防疫经验,制定一套科学标准的防疫政策,各地按照统一政策进行防疫。衡量防疫工作好坏的标准不应该再是病毒确诊人数,而应该是是否正确执行防疫政策为准。

对病毒传播的科学数据定义,病毒强传染性我们大家都了解了,可是我们能不能分出等级,哪些情况是必然传播,哪些情况是可能传播,哪些情况是小概率传播。根据传播等级也可以更精准地划分密接人员的确诊等级,根据等级制定不同的隔离政策。

现在公众场所人人都能自觉地佩戴口罩,我们这里学生上课老师都要求必须佩戴口罩。根据每天各个小区大量人员聚集做核算的情况来看,口罩还是能很好地防止病毒传播。那我们在做确诊人员流调工作时,是否应该重点关注未带口罩时候接触的人。对确诊人员佩戴口罩时经过的场所接触的人员,是否可以不做封控处理。

目前每个省都有各自的健康码,核酸检测数据。对于需要跨省市活动的人员,重复的核酸检测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各省市应该做到核酸检测健康码能互通或者统一,认可外省24小时核酸检测与健康码行程码。

最后,我想说,新冠病毒,也许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启示。让我们在陷入了极度内卷和追求物质欲望的漩涡后放慢脚步,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人民日报   核酸   可持续   口罩   疫情   防疫   病例   后遗症   本土   清零   等级   病毒   老师   情况   人员   政策   科学   动态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