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推动眼镜行业从“产业品牌”成为“产改品牌”

江苏省丹阳市总工会在推进产改工作的进程中,瞄准该市特色重点产业——眼镜产业做文章,因企制宜推动发展、集聚人才、树立品牌,产改工作在该行业取得阶段性成效,眼镜产业转型升级得到有力促进。

凝聚改革合力,夯实产改工作“压舱石”

丹阳市拥有各类眼镜生产、加工、商贸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在该市24.4万职工总数中,眼镜行业从业职工占比五分之一,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该市出台《丹阳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选取重点企业进行先行先试,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了以行业总牵头、企业为主体、职工广参与的共建共改推进格局。为激发企业主体责任,丹阳市总举办了眼镜商会会员企业负责人产改专题理论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宣传产改,激发企业参与的自觉性。同时,广泛开展“工会进万家”主题活动,开展暖心慰问、推选“最美产业工人”,吸引职工融入到产改工作中来。

此外,该市持续深入推进产改向纵深发展,围绕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新领域、新举措、新办法,在做响“产改丹阳眼镜品牌”的同时,认真总结归纳,形成符合丹阳发展定位的改革经验,进一步扩大改革覆盖面,争取更大的改革实效。

聚焦素质提升,培育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产业工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围绕改革目标,丹阳市总紧扣行业需要、职工需要、企业需要,以“四大工作法”(大培训、大比武、大评定、大协商)推动眼镜产业产改试点。依托万新光学集团“万新学苑”、鸿晨集团“光华管理学院”等职工培训平台,在思政教育、技术技能、安全生产、基层班组建设管理等方面开设培训课程,参训职工达2万余人次。

该市还积极开展大比武活动。去年,江苏省“万新杯”眼镜行业技能大赛决赛、江苏省眼镜行业光学磨工技能大赛等重量级行业技能竞赛在丹阳举行,给了企业和职工展示的平台和提升眼界的机会。“希望通过发挥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产业工人队伍活力,提升眼镜行业核心竞争力。”该市产改办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工人队伍的高质量建设,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集中培训、技能竞赛、考核认定等方式,全行业1.8万余名一线产业工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1617名技术人才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其中高级128名,中级1421名,一批“丹阳眼镜工匠”的诞生,有力推进了丹阳眼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释放创新动能,彰显能级工资“新活力”

近年来,丹阳市总不断推动职工成长成才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他们从保护职工权益、守护企业效益、维护行业发展三方面出发,打造了工资集体协商的2.0版,并于眼镜行业率先推出企业“能级工资”的创新和改革,突出“多劳者多得”和“技高者多得”。

今年52岁的宗长渠来自淮安,2004年进入鸿晨光学当了一名电工,他勤奋好学,钻研技术,考取了《电工操作证》《安全生产管理证》等,目前又在备考《消防中级操作证》。“技能越多,收入越高。我现在还带了一个徒弟,每个月又多了200元的带徒补贴。”如今宗长渠已升任公司设备管理部长,是奋进中的“新丹阳人”典型代表。

据统计,2021年丹阳眼镜行业职工平均工资4980元/月,增幅10%。江苏鸿晨集团设置合理化建议奖励、“五小发明”激励、师徒结对补贴等,全年为职工增发工资100多万元,员工流动率由过去的3%下降到2.4%。为企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丹阳市眼镜商会秘书长袁红锦介绍,今年1至5月份,眼镜制造业销售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10.71%。丹阳眼镜行业的先行先试,为全市推进产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 江苏工人报记者 范翊 通讯员 单工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丹阳   丹阳市   眼镜   产业工人   行业   江苏省   该市   职工   技能   产业   品牌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