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真的是为了鼓励生三孩吗?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这一政策立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议。很多人都在思考“三孩政策”的有效性,网上也出现各种各样的调侃段子。确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今天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不小,三孩不敢轻言。

最近,在学习完“折中效应”之后,我大胆猜测:出台“三孩政策”,更重要的是为了刺激更多人生“二孩”。


当你想买部新手机时,你会发现大多数品牌的手机,经常会分为128GB、256GB、512GB三个版本,而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256GB版,因为128GB显得太小,而512GB又有些太贵。

除了手机的情形,你还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理发店的价目表上有38元、68元、98元三个价位,你选择了68元。

餐厅的菜单上,前几页是最贵的菜,中间几页是价格稍高但仍能接受的菜,最后几页是价格最低的家常菜,你很聪明地多几道选择了“既不太贵又不失面子”的中间那几页的菜。

汽车有标准型、精英型、舒适型、豪华型、尊贵型等,你会很青睐舒适型。

类似这样的现象很常见,这些现象就是消费者行为学中非常著名的“折中效应”。当人们在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做选择时,往往更喜欢中间的选项,因为中间的选项能让人感到安全,不至于犯下严重的决策错误。换句话说,人们在进行多个方案选择时,倾向于奉行“中庸之道”。

在商业社会中,“折中效应”经常被聪明的企业用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高价位的产品,从而提高其收入和利润。比如我们托育机构的收费标准,会根据报名时长,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设置不同的优惠折扣,其本质就是在运用“折中效应”。按月度报名,单月价格最高;按年度报名,虽然单月均价最便宜,但是总金额很高。相对比之下,按季度或半年度报名,单月均价及缴费总金额都适用,接受度就比较高了。你看看自己机构,是不报季度和半年度的比例最多。

“折中选项”之所以会受青睐,不是因为它足够好、足够吸引人,而是因为它在心理上更容易让人接受。引入“折中选项”的聪明之处在于,如果只有两种选择,往往会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左右为难,因为“二选一”往往是最困难的。无论选择二者当中的哪一个,都让人觉得是对另外一种的放弃。但是如果引入第三个选项,其中的“折中”选项就会更具吸引力,很好地化解选择中的“两难”局面。

现在,我们从“折中效应”这个角度来理解“三孩政策”背后的良苦用心。

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并没有带来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因为“全面二孩政策”下,每个家庭面临以下三个选择:

A、无孩,没有养育成本;

B、一孩,养育成本较高;

C、二孩,养育成本最高。

“无孩”和“二孩”都是极端选项。“无孩”虽然没有养育成本,但面临的社会与家庭压力较大,因此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一孩”这个中间和安全的选项。这也很好解释了,全面放开“二孩”后,低生育率趋势依然难以改变,“一孩”家庭并没有太大的意愿去生育“二孩”。

现在,“三孩政策”推出了,每个家庭将面临以下四个选择:

A、无孩,没有养育成本;

B、一孩,养育成本较低;

C、二孩,养育成本较高;

D、三孩,养育成本最高。

由此可见,在“三孩政策”后,“无孩”和“三孩”都是极端选项,而“二孩”则从原来的极端选项变为中间选项。因此可以预测,大多数家庭不会选择“三孩”这个极端选项,但是选择生“二孩”这个中间和安全的选项的家庭将会变得更多。另外,选择“无孩”的家庭,将面临更多的社会与家庭压力,其生育意愿极有可能增加,“放弃无孩、选择一孩”的概率将增加。

而这,不就达到提高生育率的政策目的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生育率   政策   都会   半年度   效应   选项   聪明   消费者   成本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