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最南端 榆中县龙泉乡骡子滩村

水家坡堡子

发展养殖业

洋芋宴

扫码看视频

兰州最南端为地处南山的榆中县龙泉乡骡子滩村,与属于北山地区的高家渠相比,这里地势较为平缓,气候温润,是发展种养殖业的天赐之地;这里文脉绵长,有千年古寺龙泉寺,附近有保存完整的兰州古堡,还有同属齐家文化的水坡和大坪遗址。

进入新时期,骡子滩的骡子变成了现代化机械,百年前的黑刺林变成了良田,这片和定西一路之隔的大滩也化身乡村文明的新天地,一幅乡村振兴奋斗图景跃然浮现。

漫步骡滩

打卡建议

亲子游、研学旅行,体悟乡村文明

骡滩新变

驱车从兰州东出发或乘坐925路公交车辗转可达骡子滩村。与高家渠相比,这里山势明显舒缓,川地成了主基调,两边除成片的山林,还有正在丰收的洋芋田。

金万裕今年77岁,留着山羊须,筋骨强健,精神矍铄。他家有21亩地,洋芋今年就种了10亩。当天,是他家挖洋芋的第二天,孙子挖,金万裕捡。这里的红洋芋,淀粉含量高,秧有半人之高。临近中午,金万裕邀记者回家吃洋芋。在宽敞透亮的新房子里做客,喜悦的气氛和一桌洋芋宴足以让人解馋、解乏,尤其是“破皮袄”(油壶喧)就洋芋菜,简直是一绝。种植一直是金家的一份可观收入,洋芋、大豆都是盼头,如今房子住套院,孙子在开塔吊,三代人和谐幸福。

站在金万裕家门外的台地上,就能看见远处的骡子滩。在清代,这片滩是黑刺林,无法耕种,是本地村民牵着骡子一块块开垦,最终使“荆棘谷”变成村子最肥的100亩良田,村子也因此起名“骡子滩”。骡子滩区域位置重要,现在的龙泉乡曾用名为骡子滩乡。

如今,骡群已不再,但在新手段的催化下,骡子滩诱人气象不断:26户农户搬进“新农村”,新栽的2万棵山杏、1000棵侧柏、2000棵红叶李、400棵白杨渐成风景,巧娘陈海云和同伴在农忙间隙还能绣长4米、宽1.5米的刺绣……

振兴初现

有种植,自然有养殖。在骡子滩,有一个场景好看且有寓意:一群牛在荒地里悠闲吃草,偶尔“疾走”或是“奔跑”……在曾经靠骡子营生的村子,这种“奔跑”意蕴非常,一跑就跑出了乡村振兴的铿锵步调。预计10月起,这些牛的数千只同伴将陆续“进驻”李家岔的阳光牧场育肥,进而带动附近50户发展肉牛养殖。

为了保障骡子滩和附近村种养殖业健康发展,龙泉乡投资建设了多个灌溉工程,使得2022年完成玉米种植1.8万余亩,小麦种植3963亩,马铃薯种植1.5万余亩,百合、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约6000亩。而这些仅为局部,眼下,当地正以培育产业发展为要点,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这里的主要特色就是种养殖业,没有疫情的时候,非常适合亲子游和研学旅行,能让中小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丰收的喜悦。”采访中,骡子滩村党支部书记胡小平说道。

文脉绵长

骡子滩的故事悠远,村内龙泉寺的名声绵长。该寺始建于梁武帝时期,历史已达一千多年,是兰州境内年代最久远的古寺之一。古寺建在山上,寺门上的“龙泉寺”隶书体清秀庄重。除了殿宇,寺院的最大景观就是几棵老梨树,若恰逢金秋,成熟的啤特果悄然挂满枝头,可观也可尝。

漫步骡子滩,附近的水家坡堡子也值得一去。这个堡子呈正方形,占地超4亩,不管从哪个视角看,都称得上震撼。堡子分上下两层,下层高5米、宽5米、边长55米,上层高6米、底部厚3.5米、顶部厚2米、边长35.5米。堡子外围修有一圈宽5米、深6米、总长230余米的壕沟,曾为护城河。堡子约建于1946-1948年间,用来办公和防御战争。1949年8月,解放军在水家坡地界围剿国民党马步芳部队,经过一天一夜战斗,马步芳部队溃败逃往新营方向,当时有一发炮弹落在堡子一角,至今炮坑清晰可见。

此外,附近同属齐家文化的水坡和大坪遗址,也值得去探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娄成斌 张鹏伟 王英豪 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龙泉   兰州   骡子   榆中县   堡子   文脉   孙子   洋芋   绵长   村子   乡村   最南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