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倒逼、双战略驱动,社会资本下乡,迎来机遇期?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最近,热度不减的莫过于什么样的经济,更适合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并推动既定大政方针有力实施,照顾到各阶层利益,惠及14亿人口大国。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临内忧外患的大环境影响:

一方面,国际形势变化加速,西方加紧围堵中国;

另一方面,国内这三年受疫情冲击,“动态清零”政策常态化影响,各地拉动经济缓慢,楼市又陷入危机,再加上今年极端气候侵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

虽然,稳经济大盘略有成效,但还需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前提下,重新定位战略目标,配置战略资源,将发展重点偏移哪里,这个尤为重要。还得权衡各阶层能否达成共识,而不是焦虑,或在网上吵来吵去。比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全国统一大市场等。

近日,联合国警告,全球经济衰退比上次金融危机更严重,甚至会开启新一轮深度衰退,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6日,再次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预计到 2026 年全球产出将损失4万亿美元。这样以来,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难以幸免独善其身,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也难逃一劫。这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不可能不受影响,但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因为我国早已调整战略方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构建,关键发力点在于新基建、新能源、民营经济有望重获信心、平台经济icon完成整改进入常态化监管重新出发等。

归结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想引领全球,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有效开放,不断修正,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造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都离不开社会资本参与,更能让民营经济重获信心,新的战略机遇期正在有条不紊的形成。

改革开放40年,收获颇丰,但也导致新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贫富差距两极化,有人担心改革停步,更担心开放关门,更怕给经济冠上“人民”二字的恐惧,只能说是:庸人自扰之,不知其中意。如果,不继续改革,社会矛盾难以解决,一味地放开必将深埋祸害,有效开放势在必行。到了“后”改革开放时代,既定的使命已经完成,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才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康庄大道。

在这个康庄大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发挥优势,内外大环境倒逼,过剩的社会资本只能下乡,再加上政府的鼓励、引导,让其参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乡村将成为“建功新时代”的最佳场地。

社会资本下乡,迎来战略机遇期?

社会资本下乡的目的,肯定是寻找战略机遇期,配合国家大政方针,追逐利润、获得回报,完成既定的使命,这个毋庸置疑。

不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是继续推进共同富裕,都是在扩大中国的中产阶级,将其扩大到包括没有大学学历的人士、小企业主、农民工和农民,多数是“农村户籍”人口。要顺利进行,就离不开“政策+资本+设计”的持续加持,这个过程,我们都将亲自见证。

在这个过程之中,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都需先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正确处理好增长和分配,把“蛋糕”切好分好,没有社会资本下乡,能行不?这不仅是道德问题,在于改革开放40年倒欠农民的一笔旧账,必须要还,更在于还是一个经济问题,什么样的经济适合扎根乡村,更利于城市发展,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带给民营经济信心。如果,不搞乡村振兴,没有共同富裕,社会就会出现两极分化、阶层固化,更别说达成共识了,矛盾越来越突出,更别提社会稳定了,还谈什么市场经济发展呢。

首先,政策上,国家大政方针是不可逆的。乡村振兴第一个五年规划,属于预热期,已见成效,而且《乡村振兴促进法》已经施行,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的试点,成绩斐然。

其次,资本上,除了国家重资本持仓搞基础建设及公共服务,还一些央企、国企率先布局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也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民营经济)布局一些轻资本新业态、新模式。

最后,设计上,我们要聚焦“顶层设计”及战略咨询。不管是乡村振兴规划,还是具体项目规划设计,都需扶智,给予智力输送。乡村市场的复杂性、收益战线的长期性 ,还有不可忽视的生态问题,有些事情适合农民干,有些事情适合资本干,农村集体经济的介入,规避利益分配不均,以免产生纠纷,多方面考量,就需设置好“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对内联动、对外链接,构成辅助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才能实现小农户在此基础上的活跃,让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及经营性收入。最终,各参与方,能在具体项目上达到共赢,实现互惠互利,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社会资本下乡,就是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达到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就农村集体土地而言,有利于探索多种形式的宅基地、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宅基地、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实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盘活宅基地资源,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以农村各种资源的生态化转型升级,有序资产化和资本化为核心,农业逐渐现代化和产业化,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农民减少,职业农民和“新农人”增加,乡村地域更深地嵌入社会资本下乡的良性循环之中,给与民营经济信心,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总之,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离不开社会资本下乡,农业是永不衰退的朝阳产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更需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不容错过战略机遇期。不管投资开发任何项目,都要把“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一以贯之,也不能撇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逆时代潮流,过去已去,未来将来,还需牢记一句话:计利则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领域,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来关注“唯美乡村” 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资本   战略   大政方针   社会   宅基地   内忧外患   中国   市场经济   乡村   农民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