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有人说:国外有人捣鬼,邓小平什么反应?

1993年,北京方面做好准备,向国际奥委会的总部递交了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书。但是,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我们在这次竞争中败给了悉尼。

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国人们都非常震惊,大家纷纷开始猜想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

邓小平曾多次表示了在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愿望,然而,这次申请失败了。1993年10月31日,邓小平向张百发询问申办奥运会的事情时,张百发简要地向他介绍了最后投票的情况,说:“国外有人捣鬼。”

邓小平沉默了一下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关键还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搞好。”在场的人告诉张百发:“投票那天,老人家还想看电视实况转播呢,我们动员他睡觉。可早上起来,第一句话就问投票结果怎样。”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24年,正在法国留学的邓小平为了能够观看奥运会的一场足球比赛,把自己唯一的外套典当,换成球票。如今,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难以考证。有人说,或许这就是邓小平奥运情怀的起点。正是他的远见卓识,一别27年之久的中国奥委会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正是他的明确指引与热情鼓励,中国满怀信心踏上了申办奥运会的漫漫征途;正是他的雄韬伟略,使贫弱的中国日益强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信任,迎来奥林匹克运动在古老东方的盛大庆典。

后来他对女儿邓榕回忆说,5个法郎是一天的饭钱,而且看球时坐的位置最高,连球都看不清楚。但直到晚年,他还记得那次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

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邓榕描写过父亲爱看球赛的习惯:“他一直是足球的热情观众,有球必看,连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娃娃队的比赛,他也去看。不但他自己去看,还带着我们去看,看不懂也要去看。我们小的时候就大半时间坐在休息室中喝汽水。慢慢地长大了,我们越来越爱看足球比赛了。

他对体育的热爱程度

据一些老体育工作者回忆,当中国选手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时,邓小平兴奋不已。北京举办亚运会期间,他十分关心这一盛会,一顶印有中国国旗和奥运五环标志的帽子,他戴了很久很久。小平一生酷爱体育,关心体育事业,特别喜欢游泳、打桥牌、看足球。

1990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共52场,86岁高龄的小平看了50场。而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是,1977年7月的一天,他的身影出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一场足球赛的看台上,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多么热爱体育啊!

1993,他带着遗憾离去了。又过了4年,奥林匹克终于选择了北京

经过数年的准备,中国奥委会与北京市于1999年4月6日,再次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书,申请由北京来举办2008年奥运会。

与1993年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而种种配套建设均已基本完备,与各方的友好往来更加密切。

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时来天地皆同力”,2001年7月中旬,再一次的奥运会主办权角逐中,北京以无可匹敌的优势,夺下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魏纪中(中国奥委会原副主席)表示:这次我们的对手依然很强劲,五个申办城市分别是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及伊斯坦布尔。巴黎的竞争力最强,那时候巴黎人脉关系极好,再加上“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就是法国巴黎人,可以说巴实力不差,所以是我们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尽管这样,当时我还是感觉,北京胜出的可能性极大。通过与一些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接触,我明显感觉到了与上次的不同,我对北京的感觉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众望所归”。

邓小平曾经促成了申办奥运会的决策

1990年7月3日,年过八旬的小平同志高高兴兴地来视察刚刚为亚运会建好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当时,有人向小平汇报了亚运会的筹备情况,他想得更远一些,没有谈亚运会,却问起另一个问题:“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大家要看得更远一点,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啊。”

大家都知道,小平同志早在70年代就表示过,中国应该办奥运会。但在亚运会还没有办完的情况下,是否申办奥运会,有些同志还有一些担心。由于小平同志的过问,促成了申办奥运会的决策,事后证明,申办奥运会是深得全国老百姓拥护的,老百姓热情很高,尽管申办之路出现过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国际奥委会   奥林匹克   巴黎   奥委会   亚运会   北京   中国   奥运会   同志   国外   体育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