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向旅游到拒绝伟光正的《万里归途》大卖:中国消费者不好哄了

每逢假期倍多人。

国庆长假已经过去六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从众”地打卡景点,或者正在高速上“参加车展”,反正我是宅在家里,要嘛去商场看个电影,要嘛开上电动自行车带娃兜风。

央视网10月2日发表的一篇名为《这些年轻人为何选择“反向出游”?》的文章,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文章写到,为了安静、清闲地度假,“反向旅游”逐渐在年轻人中兴起,一些非著名旅游小城,凭借着没那么拥挤、消费不高和可以“说走就走”的特点,成为了新兴的“冷门好去处”。

有人为了吃碗螺蛳粉,坐上从广州开往柳州的动车;有人在黑龙江鹤岗花300块住上了五星级酒店;有人从重庆主城开上约1.5小时车程到万州吃烤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从最开始的全国人民挣扎在温饱线上,旅游遥不可及,到后来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内外各大景点被国人“占领”,再到今天开始兴起的小众旅游、反向旅游,这是一个需求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社会越来越高效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支持。

回想十几年前我刚读大学,那时没有网络订火车票,没有微信支付宝扫码,没有共享单车,没有滴滴打车,更别说动车高铁了。

从家里去到大学,需要在镇上坐四个小时的大巴到南宁,在南宁市区内坐大半个小时的公交到火车站,再在火车站坐28个小时的火车到重庆,到了重庆已经是晚上了,没有公交只能花钱打的去学校,各种不便。

还好那时年轻,即使连续坐28个小时的火车硬座也没觉得有什么,还暗暗庆幸又能给家里省了一半的车费。

这几天要带娃,国庆假期里只看了一部《万里归途》。我在前两天写的文章里也提到,最大得感受是电影很真实很细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优点缺点。

是的,没有伟光正,没有遥不可及,这样的主角我相信在我们生活中一定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存在,而且不少。

当然,前几年吴京的《战狼2》也同样是优秀的电影,因为它是基于中国真实的撤侨事件改编而来,它用最亮的声画告诉我们,拯救世界的英雄不一定只有美国队长,还有中国的军人。

就像地震、洪灾和武汉新冠疫情来临时,中国军人永远冲在前面,一往无前。大灾大难彰显大义大爱。巨大的进步催生更足的民族自信。有点扯远了……

总之一句话,真实的才是最感人的。为什么一些影视的反派反而更让观众动容,因为真实。为什么一些主角不得人心,因为“反人类”、不正常。

回到主题,我说我们的消费者不好哄了,那是因为我们的消费者开始觉醒了,需求有变。就比如这两天网络上海天酱油回应添加剂争议事件,底层逻辑,还是因为我们国人消费者有了更强的消费实力和更高的消费追求,我们的消费者已经不好哄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鹤岗   旅游   景点   归途   重庆   中国   中国消费者   层次   不好   消费者   需求   真实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