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何会灭亡,只因为他们做了让所有中国人都痛恨的事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的腐败和无能能和晚清时期相提并论。其实,清朝真正的统治者,从一开始到清朝覆亡,大都是还是励精图治的,可惜的内部已经腐朽了,就如同一棵大树,中间部分坏死了,根和枝叶都活不了。

清王朝的覆灭,除了自身内部的腐朽之外,外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的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让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被新的政权代替。

晚清的农民起义,是历朝历代中最多的,除了规模足以摧毁帝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外,在全国十八个省份,有十四个省份都爆发了农民运动,规模也是相当的客观。所以,即便没有太平天国运动,也会有相应的农民起义,让清政府很难继续统治四万万中国人。

如果按照之前的农民起义规模,太平天国足以取代清政府,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其实并未对清政府形成实质性的伤害。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政权后,似乎就已经满足于当前的成绩了,再很难更进一步,加上清政府的反击和内部矛盾的升华,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就这样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很多人都觉得太平天国有机会建立新的政权,但最终无法实现本质性的进展,是因为内部矛盾没有解决好,导致实力大减。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绝不是让太平天国能够覆灭的根本原因。太平天国的从盛到衰,其实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 内部矛盾,让太平军失去了凝聚力

太平天国的覆灭,内部矛盾是关键,杨秀清等地出走,直接让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减。要知道,太平天国的战斗力一直都是很强的,尤其是领导能力,是清朝的正规军无法比拟的。太平天国大大小小经过了很多战斗,所以他们的实战经验真的特别丰富,将领又都比较讲究兵法,完全有能力推翻清王朝。但内部矛盾没有解决,就等于自动分裂了,这给清政府足够多的时间来做战略调整,让太平军处于被动。

内部矛盾最终分散了兵力,洪秀全还是太仁慈了,直接放走了杨秀清等部,让太平军的兵力一下子减少了数十万。清兵趁这个机会,逐个击破,最终让太平军走上了覆灭之路。

内部矛盾是太平军由盛转衰的开始,也为他们将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虽然在此之后因为李秀成等一批年轻的将领崛起,太平军又恢复了短暂的辉煌,但终究是气数已尽,回光返照而已!

太平军本就是鱼龙混杂,层次不齐的一群人聚合在一起,如果搞不好团结和凝聚力,基本上就没有多少战斗力了。


二 战略思想的错误,不得民心

在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和所有的农民运动都不同,而且是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方面。

每次农民起义都有一个旗号,反对暴政、替天行道之类的口号,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也让这场运动变得有意义。太平天国也有这样的口号,毕竟从本质上他们还是农民运动,要代表更广大劳动者的意愿才行。

在太平天国之前,农民运动,包括国家的正规军,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更多地依靠的是伦理道德的约束,而非思想战略的约束。道德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是跨越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而且是百试不爽。所谓的思想教育,是从晚清开始,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创始人,他们对于思想教育应用得很到位,让那些底层的农民甘愿牺牲生命也要冲在最前面,让清朝的正规军都很头疼。

太平天国的思想教育更加趋于宗教信仰,洪秀全在这场运动中也是以教主的身份自居,也就是说,他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如今这个腐败的政府,还要改变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认知,也就是说对于我们一直信奉的道教、佛教、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在这场运动中就必须被毁灭,而且是不留任何痕迹的。

虽然改变思想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在战争年代,任何东西都无法和攻城略地相提并论。但在历史中其他的农民起义中,在攻城略地的同时,还是有一定的底线的,有些东西比生命还要重要,所以即便是占领了城池,攻破了政府机构,也不能去做那些事。太平天国可不管这些,而且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毁宗庙,焚古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面临灾难性的毁灭。太平天国焚烧的字画、古书等,比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毁坏的还要多得多。

开始的时候,太平天国这种烧杀还能有点震慑作用,后来就变成了举国上下的愤慨,甚至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他们意图改变传统思想达到愚民的路线是走不通了,失败也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三 湘军的崛起,针对性地对太平军进行打击

在太平天国作乱的同时,中国历史进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此时的清政府真的很头疼。无论是面对入侵的外国列强,还是本土的农民起义,晚清政府都没有任何一点优势。曾经的马背上打天下、骁勇善战的民族,经过200多年的安逸,如今的满清士兵,骑不了马、拉不开弓,更别说打仗了。

西方列强正是看到满清政府的无能之后,才会把军舰大炮直接开到家门口,面对列强的欺凌,清政府除了割地赔款求和之外,没有任何一点办法。


在面对西方列强和太平天国南北夹击的时候,清政府也是先解决内部问题,毕竟他们知道西方列强要的是钱,而太平天国是要灭他的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在面对太平天国和西方列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把全部的精力全部放在了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上,以至于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我们的皇帝只能仓皇出逃,然后割地赔款求和。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基本上是零,即便是把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配发给他们,他们也不会使用。你想想,政府的正规军打不过拿着锄头的农民,还指望他们能对付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吗?所以,在正规军靠不住的情况下,曾国藩创立的湘军就至关重要了。而且曾国藩在创建湘军的时候,还是针对太平天国的,他们把打击的目标定在平定内乱上,而非面对西方列强,如果面对西方列强,湘军也没有任何优势。


针对太平天国,曾国藩训练出了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为清政府荡平了内乱,可这也无法阻挡清王朝的覆灭。

清王朝或许是命不该绝,或许是气球未尽,在太平天国有机会一统天下的时候,他们内部竟然先发生了矛盾,紧接着湘军崛起,让摇摇欲坠的王朝继续苟延残喘。

终究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政府虽然腐败,但终究是正统的统治者,是四万万人民心目中的君父,即便是腐败透顶,也要全力维护。

太平天国一出道就使出了全部的力量,而且有些不择手段,这对于几千年都接受儒家思想的人来说,就是欺师灭祖,挖人家祖坟的事,试问这样的事谁能答应。所以,看似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太平天国,其实很难走远,因为一开始,有些方向就已经错了,不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着陆点,终究只会是大梦一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军   湘军   农民起义   正规军   晚清   列强   清政府   中国人   农民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