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朗读·用一生才能解脱的思恋-《朗读者》

1995年的西德,43岁的麦克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律师,谈不上位高权重,但也是活得优渥富足,尽管如此却很少看见他有舒心的快乐,总是若有所思心事重重的样子,连他跟女票欢愉之后,也漠然的不顾对方的情绪感受心情,例行公事般的自顾自的做好早餐,有一句无一句敷衍着,直至女票悻悻无趣的摔门而走,也看不到他试图挽留或者是解释,更不要说心生涟漪。看着窗外地铁急驶而过,若有所思的思绪,把他带回了1958年的西德

1958年的麦克15岁, 在一个阴雨覆盖下的电车上突感不适,东偏西倒地下车之后,一阵眩晕各种呕吐。正巧回家的汉娜看到了这一切,热心地用手帕擦拭着早就被雨淋透了的麦克,还提来水桶帮助清洗地上呕吐物,看到麦克恍惚的样子,温情的拥抱安抚着麦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回到家的美克很快被查出来患上了猩红热,在母亲的照料下,几个月之后逐渐恢复了健康 ,而那天雨中汉娜热情的相助,始终放在心头,或许是出于礼貌,带上一束鲜花来到了汉娜家里,以表示感谢。

第二次的见面,汉娜却表现出来异常的冷漠,场面一度陷入尴尬。手足无措之后致谢准备离开,汉娜却叫住了他,表示,我也要去上班,待会可以一路从行。

15岁的麦克听话地站在走廊等待,透过门缝也正好看见成熟的36岁的女人,青春期的萌动瞬间便被汉娜妙曼的身材所吸引,直到两个人四目相对,羞涩的麦克害羞的夺门而逃。但这一场景便一直留在了年轻的麦克脑海里。

第二天被汉娜深深吸引的麦克再次来到汉娜家门前,房门紧锁不知所措的时候,汉娜从楼下提着两桶煤走了上来,看见门前站立着的麦克,汉娜也惊愕了一下,旋即若无其事的给麦克说道:“楼下还有两桶煤,提上来”说话的语气没有半点客气,仿佛相识已久,理所应当的顺其自然。

当满脸煤灰的麦克再次站在汉娜面前的时候,看到麦克窘迫拘束的样子,汉娜低头嫣然一笑,“小子,你得洗洗......”放好浴缸的水,看到麦克手足无措羞涩的样子,汉娜说:“放心,我不会偷看的”

躺在浴缸里的麦克,透过窗格看着汉娜,拘谨、尴尬又说不出来的舒适和欣喜溢满脸上。汉娜拿来一张大毛巾 ,裹在麦克的身上,毛巾落地同样赤裸身体的汉娜站在麦克的身后 ,这一年汉娜36岁。

有过这一次激情之欢之后,麦克更沉迷其中,他躲不过对一个成熟女人的欲望。只要有时间总是会跑到汉娜家里。汉娜也引导着麦克逐渐懂得了鱼水之欢的欢愉 。

直到有一天麦克拿回来一本书,并饶有兴致的给汉娜读起其中精彩的片段,汉娜沉浸其中,并不加吝啬的夸赞着,当麦克把书递给汉娜说:“你也可以读的”,汉娜一把推开了递过来的书,并说:“我更喜欢听你朗读......”

在汉娜夸奖麦克非常擅长朗读的时候,麦克不知道怎么回答,尴尬一笑的时候,汉娜脸上却显示出来非常生气的神情反问道:“有什么好笑?”

麦克在与汉娜的交往过程中,其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过去在同学面前沉默寡言的麦克,现在也可以在比赛中,展现出极大的运动天赋,帮助球队不断的拿分。

一天麦克再次来到汉娜售票的那辆车的线路,故意地上了最后一节车厢,原本以为汉娜看到她 ,会飞奔过来扑向自己,却发现汉娜看见自己之后,回头便避开。不明究里的麦克第二天来到汉娜家里,想问清楚或解释点什么,汉娜看见他之后却大发雷霆,并大声地斥责麦克根本不想看见自己。无论麦克如何解释,换来的却是一句:“你根本无法影响我的情绪,你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影响我的情绪,两个人的怨气逐渐在升级,麦克也意识到自己的恶作剧过头了,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向汉娜吐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汉娜改变了游戏规则,每次两个人见面,得先让麦克先给她朗读一篇文章,在每一次朗读的过程中,麦克也感受到汉娜往往会因为书中故事人物、情节的跌宕起伏,深陷其中,或喜笑颜开,或黯然神伤泪流不已。

从此,朗读成了麦克和汉娜约会中的一个约定俗成,哪怕是在欢愉之前

相处的日子总是快乐的,相处的日子更需要一些惊喜,为了让汉娜感受更多的快乐,麦克邀约汉娜来一场远足骑行,两个热恋中的人,两辆一路带风的自行车,满目风吹麦浪的美景和着连空气都醉人的风,载满了两个人沿途的欢笑。

小店驻足,店家送上菜单,汉娜拿着菜单显得不太自然的急促,麦克温柔地问道你想吃什么时,汉娜的回答的:“你吃什么,我吃什么”余光转向旁边一队同样徒步踏青的一帮小孩,对着菜单有说有笑的样子,麦克并没有意识到汉娜脸上的囧迫。简单的吃完东西,女店家客气的向麦克说:“希望你妈妈能够满意今天的饭菜......”麦克一句话没有回答,当着女店家的面,给汉娜来了一个深吻。

路过一个教堂,教堂里面正在排练优雅婉转的歌声,吸引了汉娜,走进教堂安安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动情地欣赏着唱诗班的演出 。随着歌声的起伏 ,泪盈满眶,这一切也让站在一旁的麦克为之动容,静静地欣赏着汉娜的娇美,宛如天使一般 。

很快因为汉娜优异的表现,获得了升迁的机会,但似乎汉娜对这次的升迁非但没有表现出来欣喜的感觉,反而被安排到办公室工作,显得焦躁不按。

麦克也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同学们特意为了准备了一场生日庆祝 。心思完全不在线的麦克还是果断地拒绝了同学的安排和邀请,哪怕其中一个漂亮且对他非常有好感的女同学的邀请。

撇下同学麦克飞也是地奔向汉娜家, 全然不知汉娜正因为升迁的事显得格外的焦虑、暴躁。两个人又是一番激烈的争吵。麦克告诉汉娜,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但,为了能见到你,我甚至已经推掉了同学特意为自己举办的生日会。而汉娜没有解释脾气焦虑暴躁的原因。

情绪稍事冷静 ,汉娜为麦克放好了浴缸的水 ,没有任何的表情却特别认真的为麦克擦拭着身体,而后两个人的深吻,也显得特别的用心,久久的捧着麦克的脸,显得那么的不舍。一番柔情之后,汉娜告诉麦克,你该回到同学身边了。而麦克并没有察觉出来任何异样。

应酬完同学的聚会,等麦克再次回到汉娜住所,这里早已人去楼空 ,片纸未留 。很显然汉娜并不想麦克知道自己的去向和行踪。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来到了1966年,这时的德国已经结束了战争, 但对纳粹的审判正在继续。此时的麦克也已经是海德堡法学院的一名高材生,并参加了罗教授组织的一场《剖析德国人之罪》的专题研讨会。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场开庭旁观的审判中,麦克听到并看到了久别已久的汉娜。时隔8年的汉娜此时此刻却坐在被告席上,法庭正在就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守卫对犹太人所犯罪行,接受受害者、幸存者的控诉。

汉娜被指控在纳粹集中营担任看守期间,虐杀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幸存者控诉 ,汉娜在集中营期间,有个特殊的嗜好 ,总是喜欢挑选年轻女孩,先给她们安排住所,提供食物 ,然后让这些女孩为其进行朗读。但,事后冷漠地将这些女孩送往了毒气室。

在一次空袭中,教堂被炸弹击中,面对熊熊燃烧的教堂,作为看守,汉娜及其同伙,非但没有协助逃离,反而锁上了教堂的大门,导致300名犹太人被活活烧死。

这个消息无疑对麦克来说是个晴天霹雳, 他想不到汉娜的离开是去参加了纳粹国防军;更想不到的是自己曾经深爱的女人,居然是一个杀人恶魔。偶然的相遇得到的这个结果,让麦克猝不及防。他根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当法庭拿出一份报告,指控该报告为汉娜所写,并要求汉娜现场比对笔迹的时候,汉娜面对法庭递过来的纸和笔,凝视许久,迟迟未能动笔。

麦克瞬间回想起过去跟汉娜在一起的日子,为什么汉娜老是喜欢让他朗读;为什么面对菜单汉娜会显得焦虑;为什么他告诉汉娜,你自己也可以看书时 ,汉娜想都没想便把书推开。

汉娜是文盲,她不识字,不会写字!

回到法学院,面对同学的质疑:六个女人让300个犹太人活活被烧死,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这个问题时 ,麦克无言以对。


难道还有比承认自己是文盲,从而获得减轻处罚甚至改变整个判决结果 ,更有利于自己的事吗?坚守着这个文盲的秘密 ,是减轻自己羞耻感的最佳选择?

最终在听从了罗教授建议去跟汉娜谈谈的最后关头,麦克选择了放弃。

期间, 麦克走访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看到堆积如山的鞋子;看到集中营的焚尸炉;看到集中营居住的环境,对汉娜的恨超越了曾经日思夜想的爱,他无法说服自己。最终等来宣判日,汉娜因涉嫌主谋屠杀犹太人被判终身监禁 。

多年以后,麦克离婚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了曾经生活的小镇。这里有着少年时自己跟汉娜的所有痕迹 。铺天而来弥漫的痛苦分分秒秒在折磨着麦克。

翻开自己曾经朗读给汉娜听过的书,一股抵挡不住的冲动,让麦克开始为汉娜再次开始了朗读。汉娜在监狱很快收到麦克寄来的磁带,当打开录音机,听到熟悉的声音时 ,汉娜完全手忙脚乱地失控了。

麦克不断地给汉娜录制着朗读磁带,从来不识字,不看书的汉娜,第一次走进监狱图书馆,根据麦克的朗读,找到一本又一本的书,逐字逐句的开始了识字 ,慢慢地也学会了写字,但通过学习,用仅有能写得歪歪扭扭的字,寄给麦克的信 ,全部石沉大海。

又过了20年,汉娜因表现良好,获得了减刑。当麦克接到监狱打来的电话,告知这一消息之后,决定去监狱见汉娜一面。

这一年麦克43岁;汉娜63。

两个人的见面激动又平静,麦克依然无法释怀汉娜二战期间做过的事情,而汉娜依然叫着那个熟悉的称呼:“小子”

安排好一周之后接汉娜出狱,开始新的生活,麦克怀着无比复杂的情绪离开监狱 。为汉娜的出狱准备着。

一周之后,麦克得到的却是汉娜在监狱,站在一堆书籍上,上吊自杀的消息。走进汉娜曾经住过的监舍 ,麦克懊悔不已。其实在内心他早就原谅了汉娜,走不出的仅仅是他自己。完成了汉娜交托的遗愿 ,麦克也决定将自己与汉娜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女儿 ,有了分享秘密才能解脱,牢笼才能成为栅栏,尽管他们只相处了一个夏天。却成为了他一生印记。

汉娜越倾听于朗读,她对文化世界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就越强烈。她对自己文盲身份的自卑就越恐惧,对自己纳粹身份的厌恶就越痛苦。直到那场与麦克最后的见面,本想得到的一个拥抱,也被麦克冷漠地拒绝。她才明白了,人们为什么会那么咒骂她,抵触她 ,厌恶她 。也许唯有死亡才是最后的归宿。

即使是自杀,她也不愿意书本被鞋子踩脏。

史蒂芬·戴德利作品,2008年美国、德国同时上演。

2009年初的第81届奥斯卡上,该片共获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5项提名,最终温丝莱特凭借该片折冠当年奥斯卡影后。

片中存在大量的大尺度镜头,但是,站在性爱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 ,显然是不严肃 。影片虽然是爱情题材的故事片,但是,更是一种对二战深刻的反思。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战争所带给人们的伤害,永远都是无法抹平的。

谁又会是一场战争的胜利者?

谁又会是一场战争的失败者呢?

对于人类本身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纳粹   麦克   犹太人   文盲   集中营   监狱   教堂   生死   情绪   样子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