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散记:屯溪篇(二)

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汇流之处,是从码头发展成为古街的。繁荣于明清,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屯溪是三国时,吴国威武中郎将贺齐,为了征伐当地少数民族“⼭越”,曾屯兵溪上⽽得名。⼜因宋徽宗移都临安(杭州)之后,外出的徽商回原籍后,均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兴⼟⽊,所以屯溪⽼街⼜被称为“宋城”。

傍晚,华灯初照,江面黑悠悠的,两岸在绚丽的彩灯下,显得华丽。

跨江的老大桥,在微弱的灯光下,显得宁静而又神秘。

跨过屯溪老桥,转个弯,向东望去,就能看到屯溪老街了。

在一组明清建筑的楼宇中,有一座像阁楼的下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老街”字样,匾额的下方,象上海的弄堂,蜿蜒伸向远方。走近时,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

街道幽深,地铺⿇⽯板,纹理清晰,洁净如画。

街道两旁朱阁重檐,店铺鳞次栉⽐,错落有致,多为三层或两层砖⽊结构。

粉墙黛⽡,窗棂门楣砖雕⽊刻,精巧玲珑。花纹图案镂刻精美,匠⼼独运。

屋与屋之间全为⾼⾼的'马头墙,⼩青⽡,覆盖着双坡屋顶。保留着明清时代的街市风情,是徽州风情的建筑群体。

店⾯门楣上布满徽派⽊雕,楼上临街⽊栏与裙板安置有各种花窗,⼗分典雅。

⽼街,更像是⼀条中国传统⽂化的艺术长廊。是徽州风情、徽州特产的集中展示地。


两边店铺宽敞明亮,书画墨莊,⽂房四宝,各类作坊坐落其间,多数店铺保留了“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结构格局。

店铺招牌匾额,⿊漆鎏⾦,古⾊古⾹,门楣上⼤都悬挂着⼋⾓玲珑挂灯或⼤红宫灯。充满古风神韵。

老街的小巷建筑也是徽州民居的传统风格,色彩淡雅、古朴。白粉墙、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墙。



“徽墨”、“歙砚”及各种流派的国画、版画、碑帖、⾦⽯、盆景,和有名的徽州砖雕、⽊雕、⽯雕、⽵雕,琳琅满目。

最引人注目的是歙砚,体形硕大,造形别致,雕工精细,是艺术臻品。

据介绍:徽州“歙砚”取材是⼀种稀有的天然⽯材,⽯材质地较硬,易于发墨和韵墨,墨在上⾯研磨得⼜快⼜⿊⼜细。在南唐时期徽州的“歙砚”受到皇室宠遇,后主李煜更将“歙砚”视为“天下之冠”。由此,徽州歙砚的名声扶摇直上,⾝价倍增。到了宋代,对于歙⽯的开采不断扩⼤,“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其名⾊之多,雕镂之精细均为诸砚之冠。

文房四宝

徽州茶业也是很有名气的。

最有名的有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黄⼭⽑峰、太平猴魁……这些都是茶中名品。既是古代帝王钦点的贡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佳品。到屯溪来,不品尝⼀下徽州茶味是最遗憾的,它⼝感鲜爽醇和,耐冲耐泡,茶味独特。

万粹楼博物馆,晚间闭馆,未能进去看看有点遗憾。博物馆是仿古建筑,飞檐、窗棂、门楣皆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

老街邮局,游客可以选购各种明信片,免费盖风景邮戳,寄出一张心意到远方。

老街的灯光互动场景,人的一举一动,均可在扇面上展现。现代声光科技为古街赋能。

自媒体艺人吧?正采访路人。

这是一个就餐的小吃店,入口的造型很特别,外观看上去像寻梦的地方,引来少男少女们来打卡。

老街上正规的饭店也不少,且有许多特色美食,臭鳜鱼、毛豆腐、老豆腐干、蟹壳黄烧饼等。据旅友说,他们几人选了一个中档饭馆,点了几件徽州特色菜,吃得很爽。尤其是臭蹶鱼,口感细腻,无刺,吃起来一点臭味也没有。

导游说,徽州有很多特产,有⽯⽿、⾹菇、笋⼲、笋⾐等。如⽯⽿,属徽菜中的上等名菜,形状虽和普通⽊⽿相似,但⽐⽊⽿肥⼤,⾁厚,鲜嫩。它⽣长于深⼭阴坡崖缝间,需六七年才能长成。既可作羹汤,⼜能炒菜、煨⾁、炖鸡,味道鲜美可⼝,营养丰富。其性⽢平⽆毒,还可以明⽬益精、养颜。久⾷者⾯颜细嫩⽟润,⼈说:徽州出美⼈,黄⼭姑娘赛天仙,⼤概就缘于此吧!

老街东头,映⼊眼帘的是⼀座古朴⾼⼤、飞檐翘⾓、华彩照⼈的⽯砌牌坊。此牌坊构筑精致、庄严宏伟,两尊⽯狮蹲坐两边

在老街牌坊后,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屯溪老街碑记。


扬州刘女士生长在以古街老巷著名的扬州,千年古街东关街,彩衣街、仁丰里、南河下、丁字湾等见得太多了,其中不泛明清风格、徽派风格,她觉得徽州⽼街有其特色,是别处老街古巷无法取代的,尤其是独特的地理优势,这里的硕大的歙砚是别处无法寻觅的。

(摄影:扬州刘女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徽州   老街   牌坊   砖雕   门楣   扬州   匾额   散记   明清   店铺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