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权》:经典名言10句,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核理而普至

《扬权》,出自《韩非子》,主要论述了君主应如何使用权谋驾驭臣下。“扬权”就是指明权谋的意思。

在《扬权》一文里,韩非认为,君主要想治理好国事,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贵独道之容”,也就是说君主要能树立起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明白“君不同于群臣”的道理,保证君主的至尊地位。最后一个是要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

本文选取《扬权》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权不欲见,素无为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权谋不能显露出来,

而要做到清静无为。

具体的事分给各地的官员处理,

而核心权力要掌握在君主手中。

【点评】君主治理臣下所使用的权谋不能显露出来,要任其自然,清静无为。针对具体事务,要分派给官员去办理,君主掌握核心权力即可。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以之。

圣明君主治国掌握主要原则,

四面八方的臣民就会来效劳。

君主只要虚其心来对待臣民,

他们自然会使出自己的才能。

【点评】“虚”指虚静之心,静则同,虚则通,至德无为,万物皆容。

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左右既立,开门而当。

天下既然已经平安无事,

君主应从静中观察动态。

文武官员已经设立完毕,

君主应广泛地接待他们。

【点评】“开门”即打开耳目等感觉器官,意为广开言路。

勿变勿易,与二俱行。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

不要经常地去改变政令,

依照自然人事规律行事。

坚持这样做,永不停止,

这就是所谓的遵循事理。

【点评】“二”指自然和人类的两种客观规律。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任何事物都有它适宜的用处,

任何才能都有它施展的地方。

若各自都处在适宜的位置上,

就可以顺其天性而行其事了。

【点评】能在适宜的位置上,施展才华,就是顺其天性。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让公鸡来司夜报晓,

让狸猫来捕捉老鼠,

君主如果能这样做,

就叫做无为而治了。

【点评】君主如果能够让臣民各展才能,就是无为而治。

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

君主如果喜欢夸耀逞能,

会成为臣下欺骗的凭借;

君主如果喜欢卖弄口才,

会成为臣下利用的依托。

【点评】韩非认为,若君主和臣下作用颠倒了,那么国家将陷入混乱之中。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

如果以道的原则治理国家,

就要把确定名称放在首位。

名称恰当,那么事物内容也就确定了;

名称偏差,那么事物也就游移不定了。

【点评】事物的内容由其性质确定,而名称要真实反映事物的内容,也就是名实相符。如果依循道的原则治国,首先要确定好事物的名称。

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核理而普至。

道,宏伟博大而没有形状;

德,内含至理而普遍存在。

【点评】大道无形,因而产生万物;德含阴阳,因而包藏至理。

虚静无为,道之情也;参伍比物,事之形也。

虚无平静无所作为,

就是道本来的面貌;

而验证和连接事物,

则由实际情形决定。

点评:韩非认为,君主以无为的原则治理国事,那么任凭臣下动摇、扰乱,也不会出现失误。从联系中检验事物,在从联系中发现规律,就是“虚静无为”的具体办法。

【韩非子】全集精装版 原文注释无删减国学经典韩非子谋略 ¥29.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韩非子   清静无为   无为而治   权谋   臣民   国事   君主   名言   适宜   官员   事物   规律   臣下   原则   名称   点评   经典   弘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