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没落:17岁成研究生,20岁被劝退,其母怒骂你怎么不去死

2000年,湖南一位年龄只有17岁的少年魏永康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硕博连读,他成为历年来中科院硕博连读的学生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个,人们纷纷说他是“神童”。

然而,让人们始料不及的是,2003年6月,中科院突然决定取消魏永康的硕博连读资格,把他退回原籍。

这其中究竟是何原因?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魏炳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留下了残疾,一直瘫痪在床,大小便也不能自理。

他的母亲曾学梅有着高中学历,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后,曾学梅就非常崇拜科学家,但奈何她没有机会了,因此,儿子魏永康的出生,给了曾学梅无限的希望,她也想培养儿子成为科学家。

魏永康两三个月时,曾学梅就教他识字,还经常读唐诗给他听。

尽管魏永康那时还不会说话,但这种早期教育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曾学梅的倾心教授下,不满两岁的魏永康已经认识了将近2000个汉字,甚至能够按照平仄韵律造短句和写日记。

儿子超乎寻常的接受能力,让曾学梅欣慰不已,她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提前把儿子送入学校。

刚进学校那会,学校里的老师都觉得魏永康实在太小了,没办法读书。

曾学梅便让老师们出题考魏永康,结果,魏永康很快就算出来了,于是,学校最终接受了他。

3岁的时候,魏永康已经读小学3年级了,那时,他不管是下象棋还是解方程,都特别有天赋,学校里的老师纷纷夸他是“神童”。

可由于年龄的差别,魏永康几乎无法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仍然是由于年龄太小,他也几乎无法认真地听完在学校的任何一堂课。

因为魏永康太小了,所以他不太守课堂纪律,有时候老师在上面上着课,他突然跑到椅子下面去玩东西。

但每当老师把他喊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又总能回答得出来,因此,老师也拿他没有办法。

在人们惊叹的目光下,魏永康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的学业。

为了能让魏永康一门心思地学习,曾学梅不让他在家中干一点活。

有一次,魏永康正在卧室里学习,曾学梅正在为全家准备晚饭,到开饭的时候,瘫痪在床上的父亲魏炳南对儿子说:去把碗筷拿来。

结果曾学梅听到后,疾言厉色地对丈夫说:“永康的手是拿笔杆子的,不是用来拿这些的,他不是奴隶。”

魏炳南则认为,小孩子做一点家务劳动对他有好处。

就这样,夫妻两人吵了起来。

最终,由于曾学梅的坚持,魏炳南还是退让了,自此,魏永康在家中拥有了不做家务的特权。

除了不让魏永康做家务,周末的时候,曾学梅还不让他出去玩,就让他在家看书,但又不允许他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

魏永康对书籍有着特殊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

有一次,他正在看一本历史书,曾学梅正好撞见了这一幕,她当即厉声喊道:“你为什么要看这些没用的书?你又不是搞社会科学的,看这些书干什么?以后不许你看这些和学习无关的书。”

说着,她一把就抢过那本书并且撕掉了。

魏永康委屈不已,他气呼呼地跑去书店,买了很多关于精神病方面的书籍,然后把那些书籍的页面打开摆好,放在了母亲的桌前。

母亲回来后看到桌上的书,问他是什么意思,魏永康说:“这些书最适合您看了。”

1991年10月,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由于生活上需要人照顾,曾学梅便向学校提议陪读,学校破例允许并安排曾学梅陪读。

初二的时候,年仅9岁的魏永康在母亲的陪伴下参加了华容一中的中考择优录取考试,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为一名高中生。

在高中,为了不耽误儿子看书,曾学梅每天早上帮魏永康把牙膏挤好,甚至她还亲自给魏永康喂饭。

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魏永康在高中读了3年,3年来,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

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奖状和证书,包括“奥林匹克竞赛化学二等奖、三等奖”“物理学竞赛二等奖”“(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等等。

1996年,年仅13岁的魏永康参加高考,最终取得了606分的好成绩,排名年级第八,考入了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

那一年,曾学梅所在的国营饮食公司倒闭,于是,下岗后的曾学梅再一次打起行囊,和儿子魏永康一起走进了湖南湘潭大学,继续做儿子的陪读。

考虑到魏永康年纪确实太小,生活尚不能自理,学校特地安排曾学梅做勤杂工补贴家用,还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

当问道曾学梅为什么执意要陪读时,她是这样解释的:

我希望永康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学习中,我来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等他长大后,成家了,就可以正式离开我了,自然也有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2000年,魏永康连续获得学校的奖学金,顺利从大学毕业,之后,他收到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硕博连读录取通知书。

对此,魏永康和曾学梅都高兴不已,曾学梅随即表示,要跟着魏永康一起去北京。

但这次,魏永康却拒绝了,彼时已经17岁的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母亲陪读了,便孤身一人北上求学。

然而此时的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他人生中比较大的一次危机。

身边突然没了母亲的照料,魏永康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在生活上,他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有一年冬天,他竟然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此外,他从不收拾房间,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导致整个屋子臭烘烘的。

在学习上,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以至于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

2003年6月,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理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不适应中科院的知识结构。

曾学梅听说后,气势汹汹赶来中科院,对着魏永康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地骂,当时恨不得让他去死。

母亲的话伤透了魏永康的心,自此,母子二人几乎不怎么交流。

将魏永康带回华容县后,曾学梅觉得羞愧不已,她将魏永康安排在他姨妈家居住,而自己则每天呆在家中哭泣,不出房门半步。

之后,她更是烧掉了自己多年来为儿子积攒的一些资料,甚至还动手打了魏永康。

生平第一次被母亲打,魏永康既伤心又失落,他有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2004年8月的一天,他带着自己积攒的800多元钱跑出了家门。

在之后的39天里,他跑了16个省市,先后去了杭州、宁波、舟山、玉林等地。最后在玉林时,他已是身无分文,还是警察将他带回到了老家。

看到儿子平安归来,曾学梅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同时,她也开始思考自己以前做得不对的地方。

而魏永康经过这次出走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与辛苦。

之后的日子里,曾学梅开始经常教魏永康做家务,渐渐地,魏永康的生活起居已经能够自理了,甚至还会买菜了。

不久后,华容县人大副主任王佩群邀请魏永康去人大上班,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魏永康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8点准时赶到华容县人大上半天班,下午则回家看书。

2005年8月,一封来自上海的信让魏永康母子欣喜不已,一位姓邢的教授邀请魏永康去读他的研究生。

这次,母亲曾学梅不再要求陪读,但她希望能送魏永康去上海,但却遭到了魏永康的坚决反对。

无奈之下,曾学梅就偷偷地上了火车,蜷缩在列车的厕所里,在暗中护送儿子。

可是当列车到达苏州的时候,曾学梅才发现魏永康已经在中途下车了,并且换成其他的车次独自去了上海。

到了上海后,魏永康不仅获得了成长,还收获了一份爱情。

从小到大,曾学梅一心想把魏永康培养成为科学家,所以她一直给魏永康灌输“美女是毒蛇,会把你拉下水的”这样的思想。

以至于长这么大,魏永康都没有和女孩子正儿八经地聊过天。

但到了上海后,魏永康却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

女孩名叫付碧,2005年暑假,她去上海找姐姐玩,而她姐姐住的地方和魏永康住的地方离得很近,于是二人便相识了。

相识以后,魏永康对付碧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但付碧一直不予以答复。

直到两年后,付碧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工作,魏永康也随即辞掉了在上海的工作,一路追随到了深圳,这才赢得了付碧的芳心。

2008年的国庆节,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数年,付碧为魏永康生下了一男一女,魏永康也淡出了公众视野,和付碧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直到2021年11月17日,付碧在某论坛上用个人账号发表了一则讣告,我们才知道,年仅38岁的蔡永康因为疾病去世了。

魏永康1983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2021年11月9日突发疾病与世长辞,我亲爱的丈夫生前得到过许多亲人、同学好友与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我们全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兹定于2021年11月18日上午于湖南隆回出殡下葬,爱妻付碧泣告。

写在最后:

作为母亲,曾学梅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希望魏永康能够改变家庭的这种现状,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但她让魏永康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划去成长,用“脐带”将他栓在身边,这也就导致了魏永康生活无法自理,从而被中科院劝退。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干涉孩子太多,应该学会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是怎样的,才有可能展翅高飞。

你们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中国科学院   华容县   高能物理   永康   湖南省   湖南   神童   中科院   母子   上海   儿子   年龄   研究生   母亲   书籍   老师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