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亲选”走进“和合之城”天台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位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县,四面高山环绕,其中“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最为著名。古往今来,无数人慕名而来,杜甫、孟浩然、王维……仅唐朝就有312位诗人来到这里,写下千首诗作,留下“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的佳话,《徐霞客游记》开篇的《游天台山日记》,写的也是这里。天台不仅鲜活在文人墨客的笔端,更鲜美在食客的舌尖。

图说:铁皮石斛。刘歆 摄

“和合”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其中的精髓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始终强调作为自然界组成部分的人类应遵循自然界法则,好生以德,与天地万物共生共处,顺应万物生息规律,助其繁荣滋长。

在台州,常见到一幅“和合二仙”图,图上一人手执荷花相送,一人手捧宝盒相迎,表现出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美好情谊。而盒与荷又与“和合”同音,后人就以荷花与宝盒来寓意和合美满。“和合二仙”的原型,是隋唐时期的天台山诗僧寒山、拾得。

1300年前,唐代白话诗人寒山从长安到天台山隐居,与国清寺僧拾得结为好友。他们寄情山水、吟诗会友、包容友善、淡泊名利的事迹和诗篇,被人们广泛传颂。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帝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天台山也因此成为中华和合文化圣地。

千年来,兼具山岳灵气、沧海豪气、天然浩气的天台山文化生态为和合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儒释道三教在这里并存,更在这里和合包容。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儒家理学三者互鉴互融,共同构成了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有机整体。

今天的和合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价值。台州正着力打造“产业和兴、生态和美、社会和睦、身心和谐”的和合圣地,和合之美在城市建设中随处可见,和合文化地标与城市的人文气质密切联结,人与城市和谐相处、和合共生,“和合”俨然成为了台州的城市精神。而天台,锚定建设“现代化和合之城”的战略定位,开启了新的征程。

神山秀水成就独特“台州鲜”

在天台,和合文化不仅在精神上润泽一方,更留下了承载实体。“天台有铁皮石斛、乌药、黄精三棵仙草,还有众多山珍美味可口。”在县委书记杨玲玲的口中,天台“八山半水分半田”得天独厚的山海地理环境,是大自然的最佳馈赠,而这片神秀山水,成就了不一样的“台州鲜”。

作为“浙江中药材产业基地县”,铁皮石斛是天台的一张金名片。县内铁皮石斛留地面积5000余亩,采收面积近千亩。此次,天台当地专业从事铁皮石斛的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种植、加工及销售的浙江旺旺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精选了高山种植的多年铁皮石斛,为大家带来济公缘铁皮石斛鲜条、铁皮石斛代用茶两款产品,鲜条可榨汁、入膳、入酒,营养不流失;代用茶可含服、泡茶、煲汤,随时随地泡一包,方便卫生,养分更易溢出。

来自天台的第二棵仙草,便是黄精。黄精是药食同源的品种,“和合文化”人物载体之一、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有诗云:“一入双溪不计春,炼暴黄精几许斤。”天台黄精用传统工艺——经九蒸九晒制作而成,口感软糯,味道清甜,古代道家养生辟谷,吃的就是九制黄精,有“仙人余粮”之誉。浙江九正堂黄精有限公司的九正堂即食黄精、黄精茶,食用方便,品质保证。

神山秀水育佳茗,天台产茶历史悠久,而天台黄茶更是天台丰富茶树种质资源孕育的一朵璀璨奇葩,制成的绿茶呈现“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2019年天台黄茶成功获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天台农业的又一张金名片。直播间上架的“寒山”牌天台黄茶,采用中黄1号茶鲜叶原料所制,极具饮用与欣赏价值。还有天台山茶油,无调和的纯正山茶油,源自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的自有油茶育苗基地,经精炼车间低温冷榨,采用数字提取技术,在无尘车间罐装,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此外,还有口感甜糯,寓意“蒸蒸日上、步步登高”的济公美食修缘蒸糕;天台三宝之一、肉质细嫩、曾用于国宴招待的天台黄牛肉,都是天台最具特色、最有诚意的美食,产地直发,价格优惠,邀您品尝属于天台的正宗“台州鲜”。

毛丽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天台   济公   寒山   秀水   新民   石斛   台州   拾得   铁皮   黄精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