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决策百万大裁军,昆明军区却不服,只因对越自卫反击未结束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第14军向老山方向的越南军队发起进攻。

经过一天的鏖战,解放军收复了662.6高地和老山主峰。

两天后,廖锡龙又率领第11军连克越军数10个高地,以不到10人的伤亡,拿下了者阴山。

自此,揭开了“两山轮战”的序幕。

总书记胡耀邦和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在春节前夕亲赴昆明军区,慰问作战部队。

胡耀邦盛赞昆明军区的官兵们,打了一场漂亮仗,他还亲自题匾“国威军威看西南”。

令昆明军区上下都没想到的是,此事刚刚过去了不到半年,他们就收到了昆明军区撤销、与成都军区合并的消息。

百万大裁军,昆明军区却不服

1985年,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减少人民解放军员额100万。”

说话的时候,邓小平右手的食指在空中伸出个“1”。

在这根手指轻轻晃动间,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军开始了。

早在10年前,邓小平就提出了要给军队“消肿”。

可消了近10年的肿,解放军的规模还有428万,是美国的两倍。

兵不在多,而在精,如邓小平所说:“虚胖子能打仗?一个从节省开支来看,一个从提高作战素质来看,都必须消肿。”

所以,他才会力排众议,要给军队来一次“大手术”。

按照邓小平的计划,裁军先从三总部开始,机关单位必须精简,干部必须减少。

团以上的职务裁撤5900多个,76个由军官担任的职务,改为士官担任。

部分内卫、执勤部队,改编为武警部队,移交公安部门。

35个陆军集团军,合并为多兵种的24个集团军。

军区也必须从原来的11个,改为7个。

裁军一事,涉及到100万人的命运,注定困难重重。

尤其是在保留成都军区还是昆明军区的问题上,让中央犯了难。

一开始,组织决定保留昆明军区,而成都军区与之合并。

这件事,在胡耀邦视察昆明军区期间,就已经传出。

成都军区议论纷纷,认为保留昆明军区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昆明军区是所有军区中,唯一一个还有作战任务的军区。

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早已结束,可中越两国的关系仍未恢复,边境冲突时而发生。

而且,云南与越南的接壤之处,群山密布,擅长山地游击越南军队时不时地就会占领我国领土。

谁也无法确定,这种小规模的战役,是否会演变成大规模的战争。

昆明军区是原来邓小平的二野整编得来,流淌着他老人家的心血。

何况,胡耀邦都在昆明军区写了“国威军威看西南”。

果然,在当年4月召开的参谋长会议上,定下了保留昆明军区的基调。

成都军区随即开展了军队精简整编,顾全大局的教育,同时又严格限制干部提升,还对军费开支加强了管理。

另一面,昆明军区也限制了干部提升,主要是为了给成都来的同志留位置。

那些即将离休和退休的军队干部,也抓紧了离军的脚步,昆明军区连宿舍都给成都军区准备好了。

成都军区司令员王诚汉是名老红军,尽管他对军区百般不舍,却还是表示坚决服从命令。

不过,对于两大军区合并,王诚汉还是有些话想说。

王诚汉找来了成都军区的几位负责人,他们从历史、交通、经济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对保留昆明军区一事做了讨论。

成都在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发展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很好地保障后勤物资的供应和调运。

从地理位置上看,成都位于云南和西藏的中间,不论哪个地方发生问题,都可以快速地解决。

不论是成都到昆明,还是成都到拉萨,都有完备的通讯设施和交通设施。

而且,成都到拉萨经过近30年的建设,公路、仓库、兵站、粮站一应俱全,可以很好地减少投资。

而缩减军队开支,是裁军的主要目的之一。

军区是其下辖的所有集团军的首脑,所以它应该既有稳定性,又有弹性。

可云南边境尚有战事,而昆明的位置又过于靠前。

王诚汉把大家的意见记录了下来,并与政委万汉锋联名,上报给了杨尚昆、杨得志、张爱萍等军委领导。


其实,王诚汉是完全出于公心的。

因为裁军时,他已经快到了退休年龄,不论保留成都还是昆明,他都不会继续留在领导队伍里。

军委在商议以后,觉得王诚汉等人的联名信不无道理,便把保留成都军区,撤销昆明军区的想法上报给了邓小平。

起初,大家都以为邓小平会念及旧情,否决此事。

但邓小平表示:“没有说某个部队就是谁的,应该怎样。而是要考虑到全党全军和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

有了邓小平的表态,总参谋长杨得志开始认真思虑起此事。

他趁着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的间隙,找到了成都军区1军军长傅全有,问他如何看待此事。

傅全有坦诚地说:

“云南边境有战事,放在昆明固然是有道理的。但这一战事是阶段性的,是局部的,不是永恒的战场。一旦战争结束,昆明偏于一角,对于整个军区部队建设和管

控西藏方向,都是不利的。而成都西接西藏,南依云、贵,东临中原大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杨得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称他会将这些意见上报给军委讨论。

当时裁军的主要负责人是何正文,他听完杨得志的汇报后,也觉得很有道理。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把军区放在这里,可以统筹大局也能缩小成本。

一旦打起仗来,成都军区可以兼顾云南和西藏两个方向,并且有很长的战略纵深,这一点是昆明军区所比不了的。

军区指挥机关如果设在昆明,战略纵深比较短,一旦有情况,不利于部队的机动和调动。

这件事对何正文来说也很为难,他是裁军的总负责人,深受邓小平信任。

同时,他又曾在成都军区有过长期的任职经验,对部队很有感情。

如果他同意保留昆明军区,可能会让老战友们寒心;如果提议保留成都军区,可能会被看作藏有私心。

在其位,谋其政,裁军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更不能顾及个人得失。

何正文思忖了很久,他回忆道:“我为此给杨尚昆副主席和邓小平主席写了一个报告,赞成军区定点在成都市,并提出了有关理由。”

坚决服从命令

昆明军区和成都军区是去是留,就等着邓小平拍板了。

军区可能撤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昆明,大家对这个决定有些沮丧。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昆明军区刚拿下了两山战役的胜利,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褒奖。

何况,原本军委定好了要保留昆明军区,结果朝夕之间,昆明军区就成了被裁撤的那个,放在谁的心里也不好受。

昆明军区的部分领导乃至是士兵,都给中央写了信,阐述昆明军区在作战前沿至关重要。

甚至还有不少二野的老人,给邓小平打去了电话。

最后,邓小平一锤定音。

他在中央军委会议上发言说: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越边境战争不会持续很久,甚至在今后的时间里中国周边都不会再发生任何大规模的战争。如果这个时候将西南军事中心放在过于靠近边境的位置,就不合适了。在缩减军费开支的前提下,若将成都军区合并到昆明军区会需要大量的基建费用,似乎就违背了大裁军的初衷。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从作战地理条件来看,保留成都军区更合适一些。”

既然邓小平都已经拍板,昆明军区的官兵们只能同意中央的决定。

组织上任命了成都军区新的领导班子,一军军长傅全有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万汉锋仍然担任政委。

军委为了让两个军区尽快融合,还专门成立了协调小组,并制定了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张铚秀、谢振华带着昆明军区的领导班子,前往成都,向成都军区介绍昆明军区的历史,中越边境情况的方案,调任成都军区总部的原昆明军区领导人员。

第二步,昆明军区领导,在麻栗坡向成都军区领导移交作战指挥权。

最后,傅全有、万汉锋带着成都军区的领导前往昆明军区,对军费、编制进行对口交接。

1985年6月,昆明军区召开了最后一次党委常委会。

在场的10位常委,除了后勤部长马秉臣,其余众人都要退下来。

大家的神情都有些怅然,他们虽然都深爱着这支老部队,可党和人民的利益远高于自己的利益,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听党指挥。

会议提出了“四个确保”,并把精神下达到了各级机关。

机关人员既没想到军区合并到成都来得这么快,也没想到10人的常委班子,只有1人留下。

部分人员有些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谢振华的反复开导下,他们的思想也转变了过来。

四川人口众多,又有盆地适宜耕种,工业起步也比较早。

如果战争来临,四川可以迅速地动员兵丁,筹集物资,指挥军区作战,大家一致认为:大军区领导机关设在成都是正确的。

临卸任前,张铚秀、谢振华等军委常委们,乘飞机来到了与越军交战的一线。

他们在者阴山主峰,在662.6高地,在八里河东山前沿,在一个个前线指挥所、猫耳洞与战士们亲切握手,还又去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吊唁牺牲的战友们。

1985年8月31日,昆明军区停止办公。

自此,这个拥有30年悠久历史,立下战功无数的军区,成了历史。

凤凰涅槃

裁军期间,被撤销的不只是昆明军区这一个,福州军区也是其中之一。

福州军区处于台海的前沿,是我们收复台湾的桥头堡。

当大家听闻军区即将撤销时,心里很得劲,希望司令员江拥辉能找军委首长谈谈。

江拥辉当然也不想军区撤销,可他是司令,必须要顾全大局。

他耐心劝解道:“百万大裁军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的英明决策,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至于撤销哪个军区,要等军委 决定,我们谁也没有权力去干扰军委决策。我自己不能去找门子,也不准你们去拉关系。”

其实,在裁军期间,有不少人给何正文打过电话,想“走走关系”。

其中就有一位何正文的老首长,他德高望重,曾任一支红军时期组建的部队的指挥官。

老首长在给何正文打电话前,思考了很久,可还是为了部队能继续留下,打了这通电话。

老首长问询的内容很简单,就是问这支部队的去留。

其实,何正文只要回答是与否即可,但党性在前,他还是含糊其辞地说了句:“不清楚。”

次日夜里,老首长又打去了电话。

电话那头,老首长颤颤巍巍地从部队的组建说起,到参加过那次战斗,牺牲了多少人,出了多少模范,有谁获得了怎样的勋章。

何正文心如刀绞,但他不能开这个后门。

裁军时,撤掉了英雄部队不在少数。

济南军区某团,是毛主席在井冈山亲自组建的“中央军委警卫营”,抗战时期改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对外称“朱德警卫团”。

黄崖洞守卫战期间,全团浴血奋战,以少胜多,守住了根据地,毛主席亲自号召全军向“朱德警卫团”学习。

该团参与了大大小小数千次战斗,最后也是难逃被裁撤的命运。

对于被裁撤的官兵而言,离开军队,就等于没有了家。

柴家信感叹道:“战士走的时候,除了一身军装,一点被子,其他都没有了。这些人,真实无私奉献。”

何正文也是感慨的说:“我们的部队都是好样的!让留就留,让撤就撤,没有怨言。”

在全军上下的共同努力下,1987年百万裁军任务终于完成。

徐信向世界自豪地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裁减员额 100 万后,军队的总定额为 300 万。”

中国的“百万裁军”既是对解放军进行的一次“消肿手术”,提高了军队素质和战斗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也是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百万裁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兵强军之路开辟了通道,在血脉延续的历史传承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昆明   成都军区   军区   作战   军委   首长   成都   边境   军队   部队   结束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