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后一个生日:接受磕头,为江青打开铁门,长寿面碎在锅里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伟大领袖毛主席

1975年12月26日,毛主席位于北京中南海游泳池的住处一如往日的安静,只是多了些许欢声笑语,今天是主席82岁的生日。

晚年的主席,疾病缠身,嘴里含糊其辞说不清言语,手脚行动不便,衣食住行都得张玉凤和孟锦云帮衬着,两个生活秘书就像女儿一样陪伴着毛主席。

出生于湖北的孟锦云,是个地地道道的湖北人,12岁考入军政文工团,成为了舞蹈演员,对于舞者来说,上台表演便是最大的梦想。

1963年,毛主席到湖北、湖南考察时,因为喜欢看戏,所以便在孟锦云演出时,非常留意。不久,孟锦云便被选拔到了中南海,并成为了接待客人时伴舞,并在一次舞会上与主席相识,最终成了主席的生活秘书。

而比孟锦云大四岁的张玉凤则是东北人,从小因为家里贫困,小学毕业便到了铁路局上班,成了列车员。因为表现出色,便在1960年中央首长选拔优秀列车员时,成了主席的专列列车员。

就这样,两人便留在主席身边工作,主席待二人也像亲生女儿一般。

毛主席和工作人员

与里面静悄悄地深宅大院不同的是,外面照例热热闹闹。

大报、小报、广播、电视都在若明若暗地宣传着,这一天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生日。那时很多家庭早已将毛主席的画像供奉在神龛上,因为他的丰功伟绩。

每到这一天,无论是单位、家庭,还是个人,都会在中午吃上长寿面。虽然没有指示,没有文件,没有布置,但人们都已自觉与不自觉地进入了“祝寿”的氛围之中。这也成了不成规矩的规矩,没有成文的信条。

毛主席自己却对生日的概念很模糊,也不喜欢操办宴请。革命时期,因为心系革命,几乎每次都忘记自己的生日,只顾着打仗,全无过生日的闲情。解放后,却也没有正儿八经地过个生日,每次生日都十分简单,一顿家常便饭罢了。

1975年的12月,主席的心情因为做完手术,心情稍好一些,也就同意了亲人们的见面。儿子毛岸青,女儿李讷、李敏,就连不想见得江青也破了例。

江青是主席的第三任妻子,从李云鹤到蓝萍,再到江青,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江青的人生经历。1937年,响应“知识分子到延安”的号召,江青跟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脚步,一路从上海来到延安,最终和主席走到了一起。

毛主席和江青

事实上,江青对毛主席照顾有加,织毛衣、做饭菜,所以很懂主席的口味。此外,江青对毛主席与杨开慧的儿子毛岸英、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都很好。令人惋惜的是,因为性格原因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晚年的毛主席为了多休息,便不让江青来打扰自己,为此主席还下令在通往自己住处的通道上按上了铁门,拦的就是江青。

江青虽然也因硬闯,惹恼过主席,不过这一天,主席却为江青打开了铁门,所以江青带着自己准备的礼物顺利地通过了警卫严苛的铁门。

两份礼物,两道菜,一道胖头鱼汤,一道肉丝炒辣椒,都是主席爱吃的。

女儿李讷、李敏虽然平时很少看望父亲,但每次生日却未缺席,更何况自己的父亲已经82岁高龄,相聚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

对于很多人来说,毛主席是伟人、是救星、是时代的缔造者和伟大祖国的奠基者,可对了儿女们来说,他更多的是父亲,是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一块聊天的家人。

除了家人和生活秘书外,还来了护士长吴旭君、护士俞雅菊和李玲师。

主席见到他们心中升起一股喜悦,早已木然的脸颊上,增添了一抹笑容,原本病容的他,也多了几分生气。

这一天,主席没有像往常一样长久地躺在床上,在张玉凤和孟锦云的搀扶下来到了大厅,坐在了大厅的沙发上。

主席坐毕,孟锦云便首先说话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按照我们家乡的习惯,孩子是要给老人磕头的。”说完这些话,眼帘中翻出些许泪花。

主席没有像往常一样制止,听完孟锦云的话后,高兴地说道:“你的意思是要给我磕头,我可不敢当,我承受不起噢!”

孟锦云

孟锦云听了,却认认真真地说道:“您都不敢当,还有谁敢当,我先给您磕了。”

话音未落,孟锦云便跪在主席面前,郑重其事地磕下三个响头。见孟锦云磕了头,吴旭君、李玲师、张玉凤也都跟着去磕头,主席只得不时向前起身表示回敬。

毛主席招呼大家坐下来,笑着说:“小时候我经常去庙里给菩萨上香,一边磕头一边说,菩萨保佑,菩萨保佑。你们今天给我磕头,是不是也想让我保佑你们呢。”

大家都被毛主席逗笑了,张玉凤说:“主席,我们很想让您保佑我们呢。”毛主席摇摇头说:“那可不是,现在是你们保佑我了。”

听了主席的话,几个女孩都笑起来,还是张玉凤来得快:“咱们都互相保佑吧!”

主席的生日也被国际朋友和邻里友邦记着,朝鲜送来了苹果,阿尔巴利亚送来香蕉,越南、菲律宾等等,礼物举不胜数。

礼物太多,很多毛主席都没能看上一眼,有的送到了主席面前,有的只是向他报告了一声,有的连说都没有说。

这些礼物也都分给了工作人员,“你们拿回家里去,分着吃了吧,放在我这里,我吃不了,也是浪费,你们吃了好。”

朝鲜送来的礼物,是用圆形果篮装着的苹果,上面有金日成用朝鲜文亲笔写的“祝毛主席长寿”几个字。当主席看到孟锦云把一篮子苹果拿过来时,伸手打开了盖子,取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端详着。

这个苹果不仅仅因为它新奇,还因为它来自朝鲜那边不同寻常的土地,在那里的陵园里,睡着他深爱的儿子——毛岸英。

毛岸英之墓

从思绪中回转过来的主席,挑了两个苹果,将剩下的分给了大家,“这苹果,留下两个,其他你们分着吃了吧。”

主席的生日餐虽然是一顿家常便饭,却也比平时多了几个菜,其中便有江青送来的胖头鱼汤和肉丝炒辣椒,当然也少不了长寿面。

此时,负责毛主席生活事务的是吴连登。作为主席生命最后十二年的“管家”,吴连登一直竭心尽力地操持着主席整个家庭的各种杂事,大到钱财分配,小到买菜结账,吴连登都一手操办。

因为行事极其细致,且从无纰漏,主席对他信任有加,也最放心。就这样出生江苏盐城的吴连登变成了主席口中“那盏不灭的灯”。

晚饭前,吴连登给负责面点的田树滨打去了电话,作为中南海的面点师傅,面食点心做得特别好,主席的生日长寿面自然也交由他亲自操刀。

田树滨接到吴连登的电话时,似乎等了很久,“哟,你现在才来电话,今天是主席生日,我一直守在电话旁边哩。”

田树滨带着厨具很快便来到了主席住处的厨房,马不停蹄地和面、揉面、擀面,很快便准备就绪,就等主席一声令下,便将面条下锅。

可就在接到命令煮面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面条全碎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是整的。

这可急坏了田树滨,行走白案几十年,这种事情还是头一次见到,从来没有做出过这样的面条。

主席的晚饭时间很短,很快其他菜就吃得差不多了,就等着吃长寿面了,吴连登见状,立即决定,往锅里煮挂面。

就这样,主席最后一个生日原本的手擀长寿面全碎在了锅里,取而代之的是挂面。兴许是因为难得享受天伦之乐,主席显得格外高兴,及时是挂面也吃得很香,并不知道长寿面不是手擀面。

当主席吃着面条时,吴连登心中五味杂陈,刚才诡异的一幕,一直旋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吴连登

晚饭后,夜幕低垂,主席感觉有些疲惫,可能坐的时间比平常长了许多,稍作休息,便又躺在了床上。

晚上十时正,征得主席的同意之后,警卫员为毛主席放起了礼花。礼花是湖南家乡人们送来的礼物,年年如此,岁岁如斯,送长寿面,送礼花。

绚烂的礼花在离主席房间十几米处的窗外燃放着,一束一束,升起来,带着耀眼的光飞向天空,仿佛跑进浩瀚的宇宙,消失得无影无踪。

主席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向外望着,看了看这特意为他生日准备的礼花,可他的思绪却飞得更远,丝毫没有停留在礼花绚丽的瞬间。

礼花结束后,主席在华丽的荷花型壁灯泛着柔光中,慢慢地睡去,谁曾想这竟是伟人的最后一个生日,平常而特殊。


文/轩羲十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南海   生日   朝鲜   列车员   挂面   礼花   铁门   面条   礼物   主席   苹果   江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