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那个宁愿放弃上北大,也要回乡种地的董加耕,如今怎样了

回乡务农,立志耕耘

董加耕提笔在升学志愿书上写下了这8个大字,放弃去许多年轻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北大。

有人骂他傻,他却说:“古话说读书越多越明理,读书让我懂得了要用知识建设新农村的道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位曾经放弃北大选择务农的大学生过得如何?

回乡务农,立志耕耘

董加耕原名董嘉庚,1940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从他记事起就常常挨饿,从来不知道敞开肚皮吃到撑是怎样一种感受。

新中国成立后,9岁的董加耕在政策的扶持下才终于进入了小学。

虽然起步晚,但他天资聪颖又十分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高中时又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龙冈中学,村里人都开玩笑说:“看来我们董伙村要出个大学生啊。

每当听到这种话,董加耕总是害羞一笑,没有学生会不想上大学,但是一场自然灾害过后,他缺改变了这个想法。

1959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董加耕所在的盐城也是一样。

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们站在地头唉声叹气,担忧着接下来一年的全家老小的生计。

董加耕放暑假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大家伙都死气沉沉,完全没有往日丰收时的喜悦,他就知道,今年有不少人要饿肚子了。

读书使人明智,董加耕自诩读了十年圣贤书,在这种天灾人祸大家饿肚子的状况下,他觉得:“我得乡亲们做点什么。

母亲不小心将一碗能照得见人影的米汤洒在了地上,然后不顾一切地趴在地上用舌头舔了又舔,这一幕让董加耕十分难受。

父亲去世后,董加耕就更加坚定了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面貌的想法。

当时家中缺少粮食,只剩下发芽的茨菰,一家人眼巴巴地盯着看那碗茨菰汤。董加耕的父亲身为一家之主,拦下了其他人说:“我先试试,没问题的话你们再喝。

结果汤刚入口,父亲就中毒身亡,临终前悲愤地咬碎了口中的陶瓷汤勺,这一幕在董加耕的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

1961年,董加耕高中毕业,他每一门成绩都在96分以上,还是预备党员,班里的团支书,如此优秀的一名学生,学校自然对他十分看重,决定推荐他去北大深造。

但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董加耕却自愿放弃了这个机会,在升学志愿书上写下了:“回乡务农,立志耕耘”这8个大字。

老师们和同学们对于他做出这个决定十分的不解,这么好的一个苗子,去农村种地实在可惜了,不是说农民不好,而是明明自己有知识有能力,学成以后照样可以为农民做事呀

学校几位领带挨个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慎重考虑,毕竟这可是关乎一辈子的人生大事,不要如此草率地做决定。

但董加耕早已下定了决心,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幕让他决心要尽可能地改变农民现状。

他说:“我们的志向不是个人的长命富贵,我们要响应党的号召,加强农业,立志耕耘。”然后满怀满怀激情的,向学校领导递交了回乡务农的申请书。

回家后,母亲对于他的这个决定更加不理解,他们夫妻学辛辛苦苦工他上了这么多年学,本就希望他能考个好大学,将来能够有出息,谁知他竟然放着好端端的北大不去上,非要回来种地。

但不管他们怎么劝,都没人能改变董加耕的想法,为了表明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由“董嘉庚”改为了“董加耕”,将妹妹的名字“董庚四”改为了“董加耘”。

村里人知道后也都骂他傻:“你想种地啥时候都能种,但上大学可就这一次机会,人家都越读书越远,你倒好从城里读到了乡下,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

董加耕听后却回答道:“古话说读书越多越明理,读书让我懂得了要用知识建设新农村的道理。

10天后,县委批准了董加耕回乡种地的申请,他满怀激情地回到了家乡——盐城县葛武公社董伙大队第四生产队。

那时,因为连年的自然灾害,村里各家各户生活都很困难,公共食堂还没有解散。

带着革命的信念,董加耕跟乡亲们一同吃着大锅饭,乐观地唱着:“洪湖水,浪打浪”等革命歌曲,开始下地干起农活。

他已经是小学教师的女朋友觉得他不可理喻,为什么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偏要来乡下种地,因此跟他分了手。

乡里的领导知道村里竟然来了个读书人,特意安排他去邮电局工作,对比起下地干活,这份工作既轻松工资又高。

但董加耕毅然拒绝了领导们的好意:“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志不在此,我是绝对不会从一线上退下去的

当天,他在日记中写道:“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

这几句话后来传遍了全国,董加耕也成为大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为了改变家乡百姓们的生活,董加耕不断地钻研着书本中的知识,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年轻人应该根据革命的需求来决定自己的道路。

最终,董加耕的知识确实发挥了作用,他带着乡亲们一起把古老的水沤田改成了旱田变一熟为三熟,并且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获得了不小的成功,还创办了江苏函授大学。

主席设宴,相伴左右

1962年,一篇名为《走革命的道路,当革命的接班人》的文章发表在了新华日报上,而这篇文章中所写的主要任务就是董加耕。

随后,又有多家媒体报道了董加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迹,对他的行为表现出高度的赞赏。

“董加耕所走的道路,正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革命道路。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是有最广阔前途的革命行动。”

成千上万名青年深受感动,将“学习董加耕,立志干革命”当成奋斗的目标。

通过努力,董加耕很快就当上了生产队的队长,后来又被推举为共青团“九大”代表。

1964年年底,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董加耕也作为主席团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12月26日下午,即将散会前,一位工作人员突然找到董加耕说:“散会后您先不要着急离开,请就地稍等。

等其他人员逐渐散去后,董加耕发现自己与陈永贵、邢燕子、铁人王进喜4人都停留在原地。

没一会,周恩来总理突然从后台走出来,朝他们招手:“跟我来!

来到后台休息室后,董加耕发现朱德委员长竟然在等着他们四个人。

朱老总得知他是江苏盐城人后,便询问了当地的绿化情况:“你们那里是沿海地区,一棵树就相当于是一个警卫。

董加耕本以为朱老总的意思是要加强国防,后来才得知原来他分管过绿化工作,真的只是在关心当地的绿化。

跟着周总理与朱老总转了一个有一个弯后,他们一行人停在了一个小型的宴会厅,里面坐着陈毅、贺龙、董必武等人。

室内摆放着三张桌子,董加耕直到此时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过生日要请他们吃饭!

没一会,毛主席就走进了宴会厅,董加耕发现自己竟然就坐在他老人家的右边。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71岁,但却满面红光精神抖擞,上身的衬衣束在长裤中,董加耕朝右边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发现毛主席的衬衣上竟然还打着一个补丁,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惊讶,但同时对毛主席也更加的敬佩。

毛主席高兴地说道:“今天既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我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领导在一起,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嘛!”说得大家都笑了。

席间,毛主席不断给董加耕夹菜:“你正年轻,又常年劳动,多吃一点,你有文化,可以多为乡亲们办点事。

最敬佩的人亲自给自己夹菜,董加耕此刻哪里还有心思吃饭,满脑子都是绝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后来,毛主席又跟他闲聊,得知他来自江苏盐城后,问道:“你知道盐城两乔吗?”

董加耕以为毛主席说的是桥梁的桥,便感到疑惑,盐城桥很多,怎么可能会只有两桥呢?

毛主席看出来他没听懂自己的意思,笑了笑说:“写文章的两乔。

董加耕这才恍然大悟,他在学校时也常常会读一些文章,以此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便高兴地说:“我知道,是胡乔木和乔冠华。

毛主席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次参加毛主席生日宴的经历,让董加耕终身难忘。

1976年9月9日,共和国领导人毛主席走完了一生,董加耕身为治丧委员会成员,成为唯一一位被允许为毛主席守灵7天7夜的人。

人贵有志,志贵不移

60年代时,董加耕成为无数青年人心中的偶像,无数年轻貌美的女子纷纷大胆向他求爱。

但他却选择了一位来自农村的小学教师,耕划着小船,拖着个大木箱,将郝鸿鸾迎娶回家,开始了两人风风雨雨的人生。

1982年董加耕成为副乡长,5年后又被提拔为乡镇企业局副局长,他风雨无阻,骑自行车坐公交车,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东奔西走。

有人调侃董加耕说“官越做越小”,董加耕说,“何为大何为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最伟大,计较个人得失最渺小”。

在政府分房子时,董加耕特意挑了一个最小的,他觉得房子够住就行。

明明按照资格来算,他就算住最大的也合理合规。但这就是董加耕的“大小观”。

董加耕的官虽然不大,但他所做的事却让乡镇企业越来越旺,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好。

1991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时,董加耕连夜奔赴灾区,进行抢险救援工作,爱人生病他都没能回去照顾。

2000年,董加耕从一线退休,他留下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人贵有志,志贵不移;观念更新,不变初衷。人生自古皆不易,都应珍惜黄金时。”

退休后的他没有闲着,拒绝了所有重金聘请他的工作后,自告奋勇开始忙起扶贫开发、青少年教育以及老区人民脱贫。

即使过去几十年,他依旧初心不改,将乡亲们放在了首要位置。

如今的他已过耄耋之年,在2021年时,一时兴起参加了一场名为《“宏波杯”党在我心中的》的征文比赛。

参赛者有的用散文有的用诗歌,纷纷吐露心迹表达出自己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董加耕一篇《世世代代铭记党的恩情》,用质朴的语言深情缅怀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这个普通人的关怀和厚爱,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一路走来的故事,最终凭借这篇文章获得了一等奖。

有人曾问过董加耕:“如果有再一次的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上北大和回乡务农,你的选择会是什么?

他说:“世上没有假如,就算真的有机会可以重新选择,饿哦董加耕也依旧会选择回到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回乡   茨菰   北大   盐城   江苏   自然灾害   乡亲   新农村   村里   家乡   年前   父亲   道路   农民   知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