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竟有34个“小瑞士”仿国外景点是流量密码?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年中最长的国庆黄金周。

虽然这两三年没机会出国,但只要你打开小红书等社媒平台,就仿佛踏入赛博世界之窗,标题里充斥着“小镰仓”、“小马代”、“小圣托里尼”等名号。

在“假装在国外”的标签下,究竟有多少个“小字辈”的景点、涉及了多少国家和地区,答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 大孟妮 图 | 四象设计部

早在“小字辈”景点流行开来之前,国内已有大批景区“复姓东方”。

追溯以西洋建筑而闻名的旅游城市,如哈尔滨、上海等地,都曾有过“东方小巴黎”、“东方威尼斯”、“东方莫斯科”一类的称号。

就算不以西洋建筑闻名的城市,也有兴建“山寨建筑”的动作,大有把世界之窗开满华夏大地的气势。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这些建筑近几年已不再流行,甚至已经拆除,或彻底烂尾。

取而代之的,是“二创”类型的景点。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大连“盛唐·小京都”,就是这一流派的典型代表。不仅建筑装潢模仿日本风格,就连入驻街区的商家都要求日企背景,力求复现原滋原味的和风气韵,称得上的景点“二创”圈的标杆。

但很可惜,如此用心地模仿并没有换来民众青睐。京都本身就是“日本小长安”,大众的国民感情实在无法接受“模仿我的模仿者”这种行径。“小京都”开业没几天就惨遭停业,就连“盛唐”二字也救不了它,好好的算盘打了水漂。

官方兴建山寨景点本质上是种偷懒,没有挖掘到自身特色和定位,单靠复制国外景点的标签收割流量。

而由网络KOL共塑的“小字辈”景点门槛更低,甚至不需要任何地标建筑,只要包含任一与“网红景点”雷同的元素,无论是随处可见的草坪、还是哪都有的秃山,只要构图到位、后期给力,就能捕获流量。主流的修图软件甚至直接推出“小XX”风格滤镜,为非专业人士降低P图门槛。

你离“圣托里尼”,差的不是一张飞往欧洲的机票,而是两桶油漆。想感受瑞士的自然风光,也不必长途跋涉,找片有山的开阔绿地就可以。

这两年“小瑞士”超越“小京都”、“小曼谷”成为网红打卡的头号景点,主要原因也是好复刻。如今,除澳门外,全国都拥有自己的“小瑞士”,上文图表仅挑选了每个地区的“小瑞士代表”,像浙江、四川等省份及北京周边,一个地区就能开发出好几个“小瑞士”。甚至在旅游资源发达的省份,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瑞士”。

如果说假装“小奈良”要有鹿、假装“小镰仓”要有海、假装“小京都”至少还能看见枯山水,那么顺着“小瑞士”打卡的网友,可能体验感更差。

被网红目的地迷惑了双眼的打卡客们,在假期里起得比上班还早,堵车两小时来到“世外桃源”,结果却发现所谓的“瑞士”就是一片啥也没有的大草坪,下意识觉得被坑,也只能秉承“来都来了”的信念打卡留念。

网上同样有“反小瑞士派”的声浪,他们的诉求非常简单——捍卫本地景区的姓名权:并不是像瑞士的风景才是好风景,城郊的绿水青山本来就很美。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伴随近两年国风的兴起和传统文化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关注我们自有的风景和气韵,不再视模仿为“流量密码”。

毕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不缺高山流水,也不缺名胜古迹,需要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瑞士   景点   托里   盛唐   京都   小字辈   西洋   气韵   山寨   流量   国外   密码   建筑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