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高贵,是灵魂的丰盈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灵魂,动物没有灵魂。苏格拉底和傻瓜的区别就在于,苏格拉底的灵魂醒着,傻瓜的灵魂昏睡着。”


当我们在《灵魂只能独行》这本书的封面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但同时也会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


生活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大部分人都在为肉身忙忙碌碌,为名利为钱财,急匆匆的人生之旅中,却把灵魂丢在了身后。


因此,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学者周国平,亲自编选收录了130篇具有代表性的哲学散文,深入探讨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这本书主要以哲学的视角观照当下的人生,对人生意义、幸福、苦难、信仰、生死、情感等重大人生课题,给予深刻而独到的解读。


作者特意提醒我们:“当人们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灵魂只能独行》这本书中,跟随周国平进行一次深入灵魂的旅程,剖析灵魂的存在意义,追寻灵魂的高贵精神。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世界上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高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各自的肉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作为有灵魂的人,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性,导致人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作者讲述,他有一次乘火车时,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却有一名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


看着少女安静的侧颜,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也是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中,都能在一本好书的阅读中忘记周围的一切。


当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的时候,那些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必然拥有一颗丰富而又高贵的灵魂。


根据作者多年的哲学研究理论,把灵魂定义为普遍性的精神在个体的人身上的存在,或者超越性的精神在个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心灵书》中提出,灵魂的在场,在绝大部分情形下,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


日常生活是包罗万象的,作者比较关注的是: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


在所有这些场合,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毕竟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灵魂教育后,才能拥有高贵的灵魂。


灵魂看似虚无缥缈,但却是人身上发动精神性渴望和追求的那个核心,更是每个人只此一生修炼的强大内心。



信仰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作者在《信仰之光》这篇文中写道:“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很多人听到“信仰”这个词,会简单地认为,信仰就是宗教,但其实并不是,做某一个宗教的信徒,不代表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个宗教。


某一次去佛教圣地普陀山旅游,作者在山上的一座大庙里,和尚们正在为一个施主做法事,中间休息时,他问一个小和尚:“做法事很累吧?”


小和尚随口答道:“是呵,挣钱真不容易!”这句话就表明小和尚并不真的信佛教,只是把皈依佛门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


作者还遇到另一个小和尚,乘船旅行时,乘客们挤在舱内的自来水管旁洗脸,轮到小和尚时,被另一名乘客挤到一旁,他面无愠色地退到旁边,以手示意:“请,请。”


看到这一幕,作者就觉得这个小和尚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就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


真正有信仰的人,绝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者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


对于现代人来说,发生精神危机最严重的形态就是信仰危机,即丧失了指导整个人生的根本信仰,人生失去了总体的意义和目标。


作者建议,想要在这个信仰沦丧的时代里活下去,真诚的人在信仰上就要做到不苟且,不盲从,也不伪饰。


因为真正的信仰,是从智慧中孕育出来的,人的精神性自我在登高俯视众生尘世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就是智慧。


当人的精神性自我站在尘世仰望星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就是信仰了,更是从智慧到信仰的必经之路。


不要再浑浑噩噩了,人活这一世,要懂得信仰的重要性,更要在不断摸索求知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信仰体系。



梦想并不虚幻,是真实的存在


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讲述,小王子从一颗外星球落到地球上的一片沙漠上,看到口渴了,想要寻找一口水井。


小王子一边寻找,一边觉得沙漠非常美丽,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


这口水井是看不到的,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就像梦想一样,这种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去追求,从而觉得周围的世界无比美丽。


一个有梦想的人和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他们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有梦想的人,看到一轮明月当空,才会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的豪情。


作者在《好梦何必成真》中认为,有两种不同的梦想,第一种梦想的内容是实际的,比如梦想升官发财,梦想获得诺贝尔奖等,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


第二种梦想与实际内容无关,不能用是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比如陶渊明梦见桃花源,或者普通人梦见一片美好的风景。


这种梦想的价值在其自身,有这样的梦想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等作品本身,便成为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作者认为:“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梦是虚幻的,但虚幻的梦所发生的的作用,却是完全真实的。”


无论是美、艺术、爱情,还是自由、理想、真理,都是人生中的大梦,是每个人这一生都离不开的精神性存在。


毕竟,在这个时代里,能够沉醉于自己的心灵空间的人越来越少了,好梦联翩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气,何必都要成真呢?


当我们能够明白,梦想中藏着每一个人的更独特也更丰富的自我的时候,自然也会拥有更加独一无二的人生。



幸福是一种人生必备的能力


作者在《幸福是灵魂的事》中写道:“可以把人的生活分为三个部分:肉体生活,不外乎饮食男女;社会生活,包括在社会上做事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灵魂生活,即心灵对生命意义的沉思和体验。”


在这三种生活中,对于幸福来说,灵魂生活具有头等的重要性,因为其余的生活都要依赖外部条件,而它是自足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志着物质存在的身体,因此很多人首先想要满足的就是身体欲望的满足,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性欲的满足。


美国现代舞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有过许多浪漫的性爱经历,为此招来了飞流短长的议论,她为自己辩护说:


“我觉得肉体的快乐既天真无邪,又令人欢畅。你有一个身体,它天生要承受好多痛苦,既然如此,只要有机会,为什么就不可以从你这个身体上汲取最大的快乐呢?”


但其实,人类不能只满足于身体的快感,更应该关照自己的灵魂,才能在精神层面上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所说:“凡是体验过肉体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的人就会知道,精神的快乐更加强烈也更加丰富。”


周国平曾为年轻女性开出必须要做的十件事,比如谈恋爱、交好友、学烹饪、读书、旅行、学艺术、锻炼身体等等。


他的指导思想就是快乐,认为青春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快乐天经地义,而做这些事情还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快乐,这样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决定了这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幸福是一种能力。


即使直面苦难也不要害怕,而是要建立生命的根基,增强对人生意义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走过苦难,迎接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要知道,人生是否幸福,就取决于每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热爱生活,用心品味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和场景,便会发现人生乐趣无处不在,幸福更是无处不在。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独特视角。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度过不再焦虑的人生。


当我们都能懂得关照自己的灵魂的时候,才会体验到更加有价值的人生意义,收获生命的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水井   高贵   灵魂   丰盈   意义   精神   梦想   幸福   人生   作者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