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去哪里?

一年一度的国庆已然来临,面对7天的假期,你是不是想着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然疫情的当下,去哪里都有限制,不如跟随中国移动的脚步,带您领略身边的风景。

石佛山
位于郎溪县姚村乡境内,主峰353米。石佛山又称石佛岭,山势峻峭,白云缭绕,山巅有三巨石,高三丈许,形似石佛。传说唐开元七年(719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后称地藏菩萨)年轻时出家为僧,渡海入唐,云游四海,寻找卓锡(和尚居留-处)。一年金秋,来此见山顶三块巨石,犹如三尊大佛,拟在此处卓锡,便向樵夫询问此山名称。樵夫答曰:“这大佛手起能撑住三十三尺云层,人谓之曰‘石佛撑云’。”王子思道,佛头是不能作卓锡的,便离开去别处寻找卓锡处。

山之北坡悬崖陡峭,山之南坡平缓易登,山顶有一块平地。山上苍松翠柏绿竹成林,怪石、危石嶙峋,千姿百态,其大如屋,比比皆是,此危石皆年久风化而成,构成奇观。南坡上巨大长方形的蟾鸣石,又名三脚石,悬临于光滑石壁之上,给人以一触即落之感,但走近用力推动,却稳如泰山。山顶清初曾建有慧明禅寺,砖木结构,前后二进,共99间。雕梁画栋,错采镂金,古朴典雅,建筑宏伟。

天子湖风景区

位于郎溪县城以南35公里处,属黄山余脉。这里山势峻峭、竹木葱茂,是以石佛山和天子湖为中心,以宗教文化、湖光山色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一佛撑云石抱寺,两湖襟月水环山”。“天子湖”、“红旗湖”相映成趣,两万亩湖面半岛众多,水鸟成群。湖畔的天子包、天子门、古栈道、状元凹、晒经台、鬼门关、螃蟹岭等各有典故。

郎溪明代城墙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明代城墙位于郎溪县建平镇,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原城周长780丈(近6华里),城基宽2丈2尺,上广1丈,筑东、西、南、北四门和城楼。历经多年沧桑,古城墙曾有过不同程度的损坏。明朝虽历有修葺,然史载多语焉不详。

    明城墙因其功能“防洪重于防御”,故表石基础牢固扎实,是一段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城墙,墙体用料也极为讲究。该县政府曾于1985年对这一段进行过修缮。为保存这一历史建筑,宣城市郎溪县政府今年又筹资30万元,继承原有建筑风格,重新进行了修缮。现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明城墙外20米,南至郎川河,西至明城墙外20米,北至明城墙外20米。

福寿岛

郎溪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交通十分便捷。318国道、214省道穿境而过,可以方便、快速地连接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和沪宁高速公路,宣杭铁路途经县境,县城距南京禄口机场仅80公里。风景区以湖面和湖积平原为主,以及少量的岗地,风景区平均高度在6.5——20米之间,其中水面在6.5)米左右。南漪湖节制闸建成后,水位稳定在8.5米,陆地基本上在15——20米之间,最高不超过30米,处在全县最低区域。

风景区的气候属于北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全年平均气温为15.9℃,7月平均温度为28.5℃,2月平均温度为2.9℃,极端最高温度为40℃,极端最低温度为-16℃,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常年最多的风向为东南风,其次为东北风,相对湿度为76%——82%。南漪湖当水位在8.5米时,蓄水量为3.5亿立方米,是县境内沿湖地区引灌的重要水源。

鸦山岭古道 

鸦山岭古道是徽州历史上相互贸易的必经之道,也是战事通道。东向长15公里,西向长13公里,两道均用块石、石板砌筑,路面宽1-1.5米不等,基本上沿山溪沟壑行进。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这些线路均是历史上商业繁荣的最好见证。

  鸦山岭古道开凿于清代顺治年间,嘉庆、光绪及民国年间均有维修。刘家冲村位居西向古道,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有500年历史。水榨村位居东向古道,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古道沿途多古村落、古建筑,记录了历史文明的进程。

  鸦山岭古道,2008年1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进行了全面考查,2009年8月被郎溪县政府正式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保存最好的是鸦山岭山脚至山顶鸦山庙的一段“九曲十八弯”。201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郎溪磨盘山遗址

  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郎溪县幸福乡新法村。磨盘山遗址于1981年发现采集石器和陶片,初步确认为古人类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采集有长方形和半月形单孔石刀、铲、锛、凿等,石器的大小形状不一,陶片既有鱼尾形、鸭嘴形、柱形鼎足,以及鬶足、豆把、纺轮等,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黑皮陶,多为素面。该遗址还出土有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片以及战国秦、汉时期的原始瓷。根据出土遗物的器形、纹饰推断该遗址年代上至新石器晚期下迄商周时期为延绵数千年的聚落遗址,文化类型主要为良渚文化。

吴家昌宅

位于梅渚街市中北部,老街西侧。吴家昌宅俗称“高屋”,为二进三开间“四水汇堂”式砖木结构的房屋。占地约250平方米。地面铺设一平方米九块的糯米石灰合成砖。坐北朝南,硬山屋顶,上铺小青瓦,外砌封火墙。前堂两侧为东、西厢房,后堂屏风后是2.5米深的退堂。天井和后堂系原主人重要活动地带,天井有口深井,井水甘甜。落地隔窗、楼上“狮子口”窗栏、撑拱雀替处,均浮雕各种形致的花卉造型及人物乐居神山仙境的画面,彰显原主人的高雅审美情趣。底层各开间,原来柱子密立,柱子间距一米,柁梁、横檁用料粗大。二层走马楼前后通转,楼上原是砻稻舂米的场所。大门外原有非常气派的门楼,为轿子的形状。大门两侧面墙上,砌有拴马石,可以说明:原主人是骑马出入的当官者。

此宅大概建造于中清道光年间,早于“有斐堂”约30年,距今约有170年以上的历史。吴家昌古宅历经岑、吴两姓主人的呵护,土改后,吴家昌宅先后分与8户贫困农民居住。

2019年,吴家昌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欧墩遗址

位于郎溪县钟桥乡李家村,南、北、西三面临钟桥河,占地1.2万平方米,为皖南地区迄今发现最大的先秦文化遗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欧墩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商周,遗址现为不规则形台地,高出周围地表3米左右,面积2万多平方米。

  欧墩遗址分布在钟桥河的二级阶地上,高出周围农田2.5-3.5米,在遗址南、北断面上清晰有序地排列着文化层。县文物部门在遗址表面采集到许多陶片、陶足。陶质有硬陶、夹沙红陶、泥制灰红陶等。纹饰以云雷纹叶脉纹、方格纹等几何类印纹为主。兼有少许绳纹、兰纹、锯齿状附加堆纹及素面纹。可辨器型有鼎、鬲足、竹节形镂空豆把和壶、罐的沿口等。手、轮制均有,以轮制为主,其旋轮痕迹十分清晰。同时还采集到磨制石器60件。

  经多次调查,发现许多商周甚至更早时期的文化遗物,多为生产用具。有石簇、穿孔石刀、石铲、石锛、陶纺轮、陶网坠等,有的陶器上还印有精美图案。该遗址为研究了解长江下游地区先秦古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欧墩遗址出土的石器多系磨制,陶片多为轮制,且有大量的几何纹陶,鬲足又有高、低档之分。确切年代判定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其有肩石斧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流行,半月形石刀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多见,而遗址发现的几何印纹陶纹饰,又为江西、浙江不少遗址中所常见,这对了解江南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1999年,县文物所又在遗址上发现了确切纪年铭文的唐代馒头窑10多座,这为研究全县窑口的分布提供了新动向。欧墩遗址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一直保持原来风貌,深受业内专家的认可。

  保护范围:东至钟桥河对面农田60米,南至钟桥河李家圩埂30米,西至李家村农田60米,北至李家村60米。

夏雨初烈士故居及墓

夏雨初祖籍湖北,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应清政府号召,其祖父夏宏度进士随父辈一起迁徙至郎溪。由于善于经营,家底日益丰厚,在毕桥蒋顾村溪北建筑了三幢徽式的高门深宅,整个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典雅,1903年4月10日,夏雨初诞生在此。

夏雨初烈士故居,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四进三开间,二层跑马楼前后通转,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硬山屋顶,占地约800平方米。是郎溪为数不多保存完整的清代徽派古建筑。

烈士墓位于毕桥镇灯塔蒋顾自然村南200米,占地约7亩。烈士墓座西朝东呈馒首状,高约2米。烈士墓南侧为其妻董淑之墓,其北为其子夏道清烈士墓。

夏雨初,原名夏家科,毕桥镇蒋顾村人;是安徽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员、中共郎溪地方组织的创始人、郎溪农民暴动的领导者。夏雨初烈士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留下浓墨重彩之笔,早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在中共安徽省临委的指导下,成立中共郎溪县特别支部,有党员13人,夏雨初任书记。以“建平公学”为基地开展活动。1928年5月9日领导郎溪农民暴动,攻陷郎溪县城10天。此暴动失败后,受中央指派化名张建华在沪西展开工会工作,任中共沪西区委员。1930年任中共中央特派员兼南京市委行动委员及工人部长。1930年7月29日下午,由于叛徒出卖,于南京下关被捕。8月18日在雨花台就义。1934年秋,经党组织多方努力,将夏雨初烈士遗骸运回郎溪,安葬在蒋顾村。

青碧桥

青碧桥位于郎溪县姚村乡盛村自然村东南,年代为明。青碧桥原名花桥,是古徽道东段在郎溪县境内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古徽道东段郎溪段,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盛氏族人捐资修建。据《盛氏家谱》载“俊祥公在宋徽宗宣和间,登进士官,拜御史。至高宗建炎元年,金兵势迫切,谏不纳即去位,偕二夫人朱氏范氏同八子隐郎川之乡地里”,由此盛氏一门在此世代繁衍,开枝散叶。青碧桥始建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明代重建。桥长17米,宽4.7米,桥高4.55米,跨径14.2米,南北向横跨青碧河上。桥体选用附近出产的花岗岩石建造,半圆形拱券。桥面用长短不等的石料铺就,各面都凿有细密斜纹,石块相互咬合紧扣。桥高与跨度比例合理,降低了桥体坡度,使整个桥面平坦而宽敞,既便于行人来往,也利于车辆通行;东西两侧桥额分别阴刻楷书“花桥”二字。北桥头如意云头镜形抱鼓石墩保存完好。古桥用材较大,券拱周正、规则。完美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工程学、力学、建筑学、水文、地质等特有的理解。

青碧桥不仅是弥足珍贵的明代建筑实物,为研究有明一代桥梁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而且记录了明清以来徽商栉风沐雨交往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轨迹。更重要从盛氏一门家族迁徙,荣辱兴衰的历史,看到家、国命运的休戚相关。

2019年,青碧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氏花敞厅

建于明代中期,位于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村牌坊组,北临胥河,南近幸福路,东西两侧皆民居。花敞厅是“吕氏东分六房公祠”(胥溪公祠)的中进,占地171平方米。胥溪公祠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为吕盛与四个儿子(都是朝廷命官)合资建造的,系东六房族长、乡贤们议事与全房族人庆典及供奉祖宗牌位与祭祖之场所,典雅华贵,美轮美奂。全祠原占地近千平方米,前后共三进,均为三开间,建筑采用抬梁穿斗混合木结构。柱子全是榧子树,梁架、椽檩为柏木。木料粗大,举架流畅,工艺精巧。梁架、椽檩上满布彩绘,色泽艳丽。太平天国前期,前进毁于兵燹;抗战初期,第三进遭日机炸毁。幸存的中进即为“花敞厅”。

2019年,吕氏花敞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飞狸桥

位于宣城市郎溪县,明万历年间建,位于郎溪县域西南边二十五里,飞鲤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集镇老街内。桥跨大溪河道,长15米,高5.5米,为三孔石拱桥。桥两侧砌有石栏杆,桥面铺设石灰石条石,中间铺设平推独轮车道,桥栏杆和桥墩处,立有两条石龙和四座石狮,俗传“运木架桥时有鲤鱼跃木上得名”。飞鲤村老街,南北向铺架在飞鲤河上。据县志载:古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代曾多次重修,筏形桥基,椭圆形桥墩,合理分解了上游水流对古桥的冲击力。古桥原有桥碑、望柱等现已无存。九十年代初,飞鲤乡政府为保护古桥,在距古桥西20米的河面上,架水泥平桥一座。古桥渐离交通主干道,得以基本保持原貌。

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间,破旧立新、来飞鲤串联“红卫兵”,将“飞鲤桥”改为“兴无桥”,并用红纸写上“兴无桥”三字贴在桥头,同时砸毁了桥上的两龙、四狮。

飞鲤桥曾是徽宁古道沟通南北的必经之道,飞鲤河昔日的绿水碧波,鱼翔浅底,运货船只往来穿梭的景象不复存在了,因一九七零年的“围湖造田”切断了飞鲤桥河道上游的流水,现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成了死水河。在“民生工程”的支持下,飞鲤镇正在投入巨资,对境内近10公里长的老河道进行清淤、挖深和拓宽,对沿河两岸万亩农田进行平整和改造。同时,修路、建水渠、架桥、建提水站。从而更加方便了农耕农作。过去的飞鲤老河又重现了清清河水、鱼儿翔游的风光,飞鲤老河的古石桥仍耸立在大溪河上。

2019年,飞狸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平镇土墩墓群

位于郎溪县建平镇钟西、钟新行政村,北距县城约7千米。建平镇土墩墓群发现于1985年。2005、2007年当地文物部门对新华村东北的4座土墩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墓群东西向呈一线排列,分布面积约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已清理的4座墓葬,三座土墩墓外观都呈圜丘状,坐落在斜坡之上,呈三角形分布,最远相距100米。封土平地起堆,未加夯实,没有墓坑,亦无葬具。出土青铜鼎1件,鼎腹遍饰水鸟纹,此外还出土有豆、罐等陶器。墓地中还采集到印纹硬陶的陶片。根据出土文物判断,建平镇土墩墓群的建造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至东周时期。

  土墩墓是长江下游地区西周、东周时期吴越人的特有墓葬形态。建平镇土墩墓群保存良好,对研究吴越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范围:每一个标注的土墩墓,以墓顶号桩为中心,四周各10米。

侯村祠堂

建于清乾隆年间。祠堂三进,砖木结构,占地1200平方米。为郎溪县现存最完整、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建筑。该祠为排架式挑梁构造,呈徽派建筑风格。祠内除雕梁画栋、精美的砖雕石刻外,后进南墙保存有四幅完好的彩色花鸟壁画(每幅纵70厘米,横210厘米)。天井内植有两株牡丹,高约1.5米,枝干苍劲,每年开花五、六十朵,花大如碗,艳丽夺目。相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为县内珍稀花木。

  保护范围:东至凤凰山脚30米,南至村民住宅区50米,西至凤凰池60米,北至鸡公池畔农田60米。

须湖风景区

位于郎溪县城关东北部5公里,距南京市、溧阳市天目湖景区仅1小时路程。龙须湖水库丰水期水面面积可达266.8万平方米,水库总库容325万立方米,是一座具防洪、供水、灌溉、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中型水库。龙须湖风景区是以龙须湖水库为中心、四周丘岭环绕的景区。

  远看景区,烟波浩淼的龙须湖犹如一块翡翠镶嵌在蜿蜓起伏的峻岭之中。近看景区,湖边亭台楼阁让人感受分外惬意,特别是湖水荡漾的浪花、湖面吹起的清风,更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湖中心600平方米飞来岛如一叶漂浮湖面小舟。该区1998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名胜风景区。

 高井庙森林公园

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中国绿茶之乡”——郎溪县城东南方,距县城10公里,面积近2万亩,周围与南丰、十字及国营十字铺茶场为邻,此地因有一古井和古庙而得名。古井水质清冽,水位高,天旱不退,为当地一大奇观;古庙三间,建于康熙年间,1972年拆除,现存遗址。

  景区内树高林密,遮天蔽日,千姿百态,袅娜婆娑。林场最高处有一重阳木,高16.5米,胸径0.85米,冠幅22米,形如巨大蘑菇,晴朗天气,十余里外可见,实属珍稀树木。林场桐子山春夏季节更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美妙意境。境内树木品种多样、环境优美,为白鹭、扬子鳄等珍稀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场所。高井庙森林公园不仅发挥着公园生态公益林的效能,也是人们节假日休闲、旅游、娱乐的天然理想场所。

 子胥园景区

位于岗南乡伍牙山林场场部一带平缓坡地的灌木丛,为子胥园景区。宜开展休闲、娱乐、野营等活动。

 伍员山景区

以伍员山主峰为主,包括伍员山、子胥庙遗址、伍相祠遗址、古井、岗南乡伍牙山林场、跑马道、野生动植物、灌木丛等。距县城30公里。古代伍子胥(伍员)足抵郎溪的故事,多发生于此,人文景观极为丰富。

  古代郎溪县八景之一的“伍牙飞翠”在景区内。因伍子胥与此山结缘之故,又有“山色凝烟翠欲流”的美景,自然就人杰地灵了。据《县志》载,自唐、宋以来,有四方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来此山观光,并吟诗作赋。如明代贵州左布政使宗玺有一首《登伍牙山》诗吟道:“肩舆独上伍牙山,古木苍藤几百年。日漾飞流横射目,云蒸峭壁直擎天。人看鸟背惊还灭,路转羊肠断复连。东海望来才咫尺,乘橥可问群仙”。

 南漪湖

是安徽宣城市境内的天然湖泊,丰水期总水面积可达32万亩,三面环山,湖内有九嘴十三湾,其中南姥咀半岛直伸湖心,形如游龙,气象万千。南漪湖分东西二湖。西湖盛产河蟹、青虾、鳙鱼、甲鱼;东湖鱼群畅游,水鸟翔集,碧波荡漾,湖光潋滟,环境优美,水质良好,保护着湖区的生态平衡。南漪湖的鱼、虾、蟹、鸟、雁等水产野禽资源极其丰富,尤以出产银鱼、螃蟹享誉海内外。并被国家列为河蟹出口基地。

  自古南湖有“日产斗金,夜生斗银”的美誉。湖中资源极为丰富,盛产各种鱼类及菱、藕及野禽等,尤以青虾、河蟹、银鱼、毛刀鱼四大特产而闻名。不仅行销国内,还名扬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各国与地区。为此日本商人特意投资在南半城镇建立一座五十吨的速冻库,目的是要收购南漪湖产的银鱼。南漪湖银鱼鱼体细长、光滑、透明,其肉鲜嫩味美,营养丰富,可谓鱼中之珍品。章孺觉专咏南漪湖银鱼的词中描述:“锦浪银鱼二寸纤,柳阴缯歇午风炎。明朝解网城中市,但换帛刀不换缣。”

  昔日宣城十景就有“南湖落雁”一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到南漪湖游览,多有诗咏。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有∠湖春早》、∠湖晚秋》。史载白居易曾经尽兴泛舟南漪湖。登临敬亭向东眺望,可以看见大片烟岚缥缈的水域,就是湖的倩影了。有诗赞美道:“风回云断雨初晴,反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还有:“问旧时荷花,问当年绿萍,沿着记忆的田埂,一个趔趄,依稀扑进桃花渡。”革命家、军事家、诗人陈毅于1939年3月4日所写《由宣城泛湖东下》一诗也广为传诵。所以南漪湖在历史上也是广为人知的。

  南漪湖的历久弥新,有着古老而神奇的传说。南漪湖原本就存在,只是规模没有现在这样浩瀚、阔大。当年富甲江南的沈万山因为得罪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军师刘伯温借治理水患之由,遂修筑“东坝”,淹没了沈万山的三十万亩良田而大大拓展了湖面,为南漪湖注入了新的生命。后人在枯水季节依稀可见湖滩上人工修建的石桥、沟壑。

罗市景区

位于居伍员山风景区的北部,以罗市村为中心。利用现有的桑园、板栗园、布朗李子园和古迹上马石等资源,开展农业旅游,并于此购买时鲜农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郎溪县   郎溪   石佛   建平   土墩   银鱼   安徽省   景区   古道   遗址   国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