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谋突破 一子落满盘活

建设中的翠亨新区,这里成为中山投资热土。

综述

改革开放,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敢为人先,是中山这座城市的精神传承。这十年,中山以改革谋突破,逐渐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动传统产业“弯道超车”,助力新兴产业“换道超车”。这十年,中山聚焦转型升级,加快崛起的步伐,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书香生活进入百姓日常,历史古村落变身网红打卡地。这十年,中山以文铸魂、以文润城,以文化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

回望过去十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山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奔跑,交出优异答卷。展望下一个十年,责任与使命并重,中山将继续以奋斗的姿态,破解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创建新辉煌。

谋改革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2年,伶仃洋畔,一个新的省级新区(经济功能区)——中山翠亨新区正式获批。翠亨新区的成立,弥补了中山没有重大战略发展平台的缺憾,引领城市从“江河时代”向“海洋时代”华丽变身。三年后,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吹响翠亨新区建设的冲锋号。

作为一个“市辖镇”的城市,要充分调动发展潜能,中山在2021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由火炬区统筹民众镇、翠亨新区统筹南朗镇、小榄镇与东升镇合并。

这是三种不完全一致的路径:火炬区属于国家级高新区,面临扩容提质的需求,统筹民众镇能解决发展中的土地问题;翠亨新区是中山对接深圳的桥头堡,统筹南朗镇能进一步做强平台加大资源承载能力;而中山的其他镇,不少镇街之间存在产业形态相似、文化同源等特点,同时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镇街合并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2022年,又一块改革“试验田”落在中山——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亮相。乘此东风,中山“工改工”(将旧工业区拆除改建升级为新型产业园)、营商环境改革、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等次第落地。

实验区不是一个拿来炫耀的“光环”,是突破中山发展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通过实验区建设,中山将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一体化、复制其他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已获下放省级权限、加强城市协调合作,以点带面,为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破题探路,最终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促转型

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

2012年初,夏瑜等海归博士在中山创立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方生物”)。十年间,康方生物实现了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多款创新药面市,在“2021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排名中位列12,由一粒创业的种子,长成了一棵大树。

康方生物的崛起,是中山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典型示范。随着《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系列政策落地,中山已基本建成涵盖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金融资本等在内的健康产业创新体系。

回看这十年,中山强优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新型高端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白色家电、装备制造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进管灌装,喷码扫码,包膜装箱……在中山市完美华南基地智能制造车间内,平均1秒钟便可生产1支芦荟胶。这是“中山制造”数智化转型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将至少投入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全链条、全领域、全要素进行支持,推动制造业弯道超车。

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到中山“智”造,向数字化要生产力,这条路中山走得坚定。根据相关政策,中山力争到2025年,打造40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60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推动40家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建设,推动35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在推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创新的驱动力也愈加显现。近年来,中山市瞄准“国字号”,与中科院上药所合作成立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正式动工……目前,中山引进国内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创新平台累计达15个,成为提升创新能级、融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坚实支柱。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能体现出一个地方的创新综合能力。中山持续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实施揭榜制,完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高企“树标提质”。目前,中山市高企总量近2300家,数量排全省第5。

重文化

奋力书写文化兴城大文章“古”城焕发“新”生机

如今,各个城市之间的比拼,已不仅是经济实力、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的竞争,更是文明程度的竞争。自2005年10月26日,中山获评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以来,已经顺利实现“六连冠”。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进行综合评价的最高荣誉。中山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市民素质、城市环境和综合实力。

匆匆而过的行人,在路边看到亟须帮助的患者,会及时伸出援手;在看到陌生人落水的瞬间,会挺身而出相救;在看到窗台上处于险境的孩童,会奋不顾身解困。这十年,中山“好人方阵”不断扩大,好人好事之风遍吹,在每一位中山市民的努力下,博爱互助的城市精神不断接力。

兴中道上,从空中俯瞰,中山纪念图书馆像一本翻开的“巨书”,这是整座城市的会客厅。2012年10月,新的中山纪念图书馆筹建,2019年正式落成,中山市民因此更加贴近书香。中山纪念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开启“市民选书 政府买单”模式;建设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起以市图书馆为总馆、24个镇区图书馆为分馆、270多个村(社区)图书室、26个自助图书馆为服务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今年,中山又将“香山书房”建设工作纳入十件民生实事,年内将建成不少于100家香山书房。不同的香山书房各具风格,有的藏身于湖光山色之中,有的隐秘在古村老巷,有的就在书香校园中……读书变得触手可及,融入中山市民的日常。

中山文脉兴盛,名人辈出,一山一水孕育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年间,中山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活化、利用,筑牢文化兴城这篇文章的“四梁八柱”。

2016年,孙中山故里旅游区被授予国家“5A级景区”,是广东省内第一个以文化为品牌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朗街道左步村,欧初故居、旧农会所(左步乡农会旧址)等红色古迹丰富,已经打造成具有人文内涵的红色古村文化综合旅游目的地。大涌镇安堂村,现存古建筑上的雕梁画栋、石雕灰塑,都是隆都文化的缩影,安堂村对此加以利用,以“一祠堂一故事一文化”为主题,成为独具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型美丽城乡精品示范村……

围绕桂山岐水自然风貌、乡村历史文化积淀,中山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为重、保住底色,让这岭南“古”城焕发“新”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兴城   香山   中山市   弯道   中山   新区   图书馆   市民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