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左撇子更聪明!错!左右脑的分工不一样而已

文|菁妈

01

记得小时候,菁妈的妹妹是用左手来吃饭的,但是因为在饭桌上经常跟其他的人打架,所以妈妈就开始矫正她用右手吃饭。#谣零零计划#

而她去上学之后,一开始也是用左手来写字,本来妈妈想让她改变用右手写字,但是他们班的老师却跟妈妈说:不要去给孩子矫正用右手写字,用左手写可能以后孩子会更聪明哦!

所以妈妈就没有刻意去纠正妹妹用左手写字这个习惯,但是慢慢地长大,妹妹发现很多同学都是用右手来写字,后来她也慢慢改为右手写字。

全家只有妹妹一个人用左手,也是全家读书最多的人!

所以我一直以为“左撇子聪明”是对的。

02

后来我长大学医之后才知道,其实并没有“左手更聪明”的说法,在医学上,左撇子其实叫做“左利手”,而用右手的叫“右利手”

1933年,美国巴克内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让339名新入学的男学生接受智商测评,随后又接受了左右两只手的力量测评研究,发现这些大学新生的智商,不仅和左右手力量大小没有关系,跟两手力量的比例也没有关系。

一个人平时使用左手还是使用右手?跟他的大脑优势有关,左大脑有优势的人一般多用右手,右大脑有优势的人一般都是左撇子。

人体左右大脑的功能不对称。

一般左脑主管语言,数学,分析,逻辑等功能右脑则以音乐,美术,想象等功能为主。

所以左撇子的人右脑比较发达,更具有发散思维,更具有美感,看起来更像艺术家,更有想象力,看起来似乎也更聪明。

但是众多科学家发现:左利手和右利手力量大小,力量比例和孩子的智商都没有关系。

03

但有些人可能会说,你看奥巴马也是用左手,而达芬奇,爱因斯坦也都是左撇子。

事实上,达芬奇,爱因斯坦这些都是属于艺术类的,还有想象类的会更发达一些,所以他们用左手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国外对孩子的教育相对比较放松,孩子出生后用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家长不会刻意纠正。

但是在国内,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习惯用左手就会进行矫正,要把孩子矫正为使用右手。

所以导致在国内左撇子是比较少的!

我们说“心灵手巧”,确实孩子的手巧更能够锻炼到大脑。

与其说孩子用左手更聪明,还不如家长多让孩子锻炼手能让孩子更聪明。

从孩子出生之后这一些用手的习惯,家长要多鼓励,能让孩子更聪明

第1个:孩子在一岁以内吃手不用矫正

很多孩子会在三四个月的时候开始流口水,慢慢地就会把自己的手指往嘴巴里面伸。

这其实是孩子在建立自己的神经通道,他在用嘴巴和手一起去感受手到底是软的还是硬的,是长的还是短的。

孩子的口腔比较敏感,而用口腔跟手结合来了解这个世界,才会让孩子更快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这其实对大脑就是一种刺激,口腔的感觉和手的感觉统合在一起,就会让孩子明白手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所以孩子在一岁之前吃手指不用管他,如果孩子到了两岁还吃,那就要注意了。

第2个:孩子自己吃饭脏一点也不怕

有些孩子在10个月左右就特别喜欢要自己吃饭,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自己吃饭吃得满脸都是,满衣服都是,满地都是,自己收拾太麻烦了。担心孩子吃不饱,又担心孩子浪费食物。

事实上,孩子自己吃饭就是一种最好的锻炼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还更能够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在锻炼孩子精细动作的同时,对于孩子大脑的刺激作用也是非常强的。

所以建议家长在孩子想自己吃饭的时候,你就让他自己吃,让他自己吃能够更有利于刺激他的大脑。

第3个:孩子喜欢捏抠东西的时候给他相应的玩具

孩子会有一个细小动作的敏感期,特别喜欢抠墙上的洞洞,或者是喜欢捏一些小东西。

这其实也是在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也是在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这时候有些家长就会担心孩子抠到手指了,或者抠墙上的小洞洞,把家里面的墙弄坏了,不给孩子抠,但其实这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套《幼儿突破思维训练洞洞书》的绘本,

幼儿突破思维训练洞洞书 ¥24.9 购买


这是一套书,一共有四本,分别是《猜猜什么味道》《猜猜谁的车》《猜猜这是什么颜色》《猜猜谁吃的》。

每一本书的纸张质量都非常的好,很厚实,一本书的厚度超过1CM,很有分量的一套书。

而且这本书是撕不烂的,可以尽情地满足孩子爱抠小洞洞的欲望,而且是中英双语的,让孩子在玩的同时做到英语启蒙。

里面有圆形,有各种不规则形状,能够满足孩子扣洞洞的欲望,而且丰富的颜色还能够让孩子学会审美,里面还有一些日常的知识,要孩子学会一些常识。

可以说买这样的一套书回来给孩子玩,不仅能锻炼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也能锻炼孩子的大脑发育,一举多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全球罕见!男婴出生时“4手4脚”,医生:寄生胎,网友:没产检吧

29岁头胎产检时,医生照例问打胎情况,孕妈的回应让医生都吃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左撇子   洞洞   右脑   套书   左手   右手   大脑   家长   力量   动作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